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2.1谁沉谁浮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明确物体放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通过观察漂浮的物体,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2.科学探究(1)假设漂浮在水面上部体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2)初步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用同样形状和体积的不同材料的物体,通过量化比较他们的漂浮能力。(3)能有序地实施方案,建构具体材料构成的物体漂浮能力不同的科学概念。3.科学态度、STSE知道实验是证明假设是否成立的重要方法,实事求是,用数据支撑观点。
重点
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
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阅读导入一物沉于水,一物水中浮,二物捆一体,是沉还是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谁沉谁浮》板书课题:《谁沉谁浮》
讲授新课
任务一: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1.明确任务:观察图片中梨子,苹果,松木块,蜡烛、塑料尺、小石块、回形针材料是沉还是浮?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是沉还是浮?(1)明确判断标准:将物体放入水中后再松开,不触底就算浮。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用箭头表示沉浮,“↓”表示沉(水底)“↑”表示浮(水上和水中)。(2)做实验:同学们的想法与现实一样么?接下请同学们认真做实验来验证,做好记录。实验步骤:a.在水槽内依次放入苹果、梨、小石块、木块、玻璃片、尺子、蜡烛、回形针。b.实验观察:苹果、梨、木块、蜡烛在水中是上浮的,小石块、玻璃片、尺子、回形针在水中是下沉的,同学们最初的预测与实验结果不一样,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c.实验发现:物体放人水中,有的沉、有的浮。3.发现问题:观察上浮的不同物体,浮起来的物体谁的漂浮能力最强呢?是苹果?是木块?还是蜡烛呢?(1)讨论怎样比较物体的漂浮能力?(预设1)可以通过看露出水面的部分的多少。露出的多,漂浮能力强;露出的少,漂浮能力弱。师:苹果比梨在水面上露出的部分多,所以苹果要比梨在水中的漂浮能力强。只通过看比较这些物体的漂浮能力有可比性吗?(预设2)同学发现只有形状和体积都相同,才更容易比较它们漂浮能力的强弱。演示实验:把体积、形状大致相同的蜡板,木板和泡沫板放入水中,经过观察比较后发现:泡沫板在水中露出的体积更多一些,蜡板在水中露出的体积更少一些。(3)我们可以推断: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最强吗?(预设1)用手按压的感觉也不精确。(预设2)可以把它们放在水里,往上面放重物,看谁放的多。用量化的方法来比较,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设计实验。任务二:制定实验方案1.小组讨论,初步设计对比实验(1)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及添加方法要一样。(2)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在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才能去比较。2.案例示范,完善设计阅读P11:设计好的对比实验方案(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木板到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针对实验步骤,同学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预设1: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放置,注意平衡,避免倾覆;预设2:只做一次实验有很多的偶然性,因此这个实验每种材料我们要做三遍,尽量让实验数据更精确。(数据记录很重要)。(3)计数预设1:当加到第5个时,承受不住了,我们就记录最多能承载的垫圈数就是4。3.开展实验,记录数据。(1)实验验证同形状、体积的物体能承载的垫圈数(个)木板的漂浮能力7塑料板的漂浮能力5泡沫板漂浮能力114.收集数据,统计交流分析实验数据:纵向数据看,相同形状体积的木板、塑料板、泡沫板在水中漂浮时,最多承载的垫圈数是不同的,泡沫板最多,塑料板最少。因此推断:它们的漂浮能力有强有弱;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最强,蜡板的漂浮能力最弱。班级内分析要组织全班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把各组汇报数据汇总成一个大表的方式,用长短不一的彩色纸条贴在黑板上,将长度变为高度,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物体。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总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有强有弱。
1.看一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哪些是沉?2.想一想:上面的物体谁沉谁浮呢?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3.做一做、记一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把预测与实际实验的结果对比一下,看是否相同。4.想一想:浮起来的物体谁的漂浮能力最强呢?如何判断上浮物体漂浮能力的强弱呢?5.想一想:体积、形状大致相同的塑料板,木板和泡沫板。如何比较它们的漂浮能力呢?1.说一说:用对比实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2.写一写:学生在活动手册中修改完善,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3.想一想:实验应该怎么做呢?说一说: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5.想一想:如何计数呢?6.记一记:把实验数据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上。7.想一想: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呢?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有强有弱。那物体的沉浮可以改变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沉浮的秘密!
8.说一说:今天收获了什么?
板书
2.1谁沉谁浮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木板、塑料板、沫板
↑漂浮能力有强有弱(对比实验)泡沫板>木板>塑料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谁沉谁浮
练习题
一、探究记录
观察不同物体的沉与浮,并做好记录。箭头向下表示沉,箭头向上表示浮。
物体名称
预测
实验结果
我们的发现
二、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向上托力,这就是水的(
)
2.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如(
)、(
)等在水中是浮的,
(
)等在水中是沉的
三、选择题
1.下列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
A.硬币
B.铁钉
C.木块
2.判断物体的沉浮,主要看物体(
)
A.是否沉到底部
B.是否沉到水面以下
C.无法判断
3.将浮在水面上的木块用手压到水底再松手,木块又会浮上来,是因为(
)。
A.木块有浮力
B.水对木块产生浮力
C.水和木块都有浮力
四、判断题
1.轻的物体在水中肯定会浮起来。(
)
2.浮在水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水中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
)
3.有的船是用钢铁制造的,它在水中不会沉,所以钢铁在水中是有浮力的(
)
五、实验题
形状和体积都相同,重量不同的三个小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相同的吗?设计并写出我们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我们的问题
我们的猜想
需要的器材
实验的方法
练习答案:
二、填空题:1、浮力
2、木块、空矿泉水瓶,实心金属、石头
三、选择题:1、C
2、A
3、B
四、判断题:1、×
2、×
3、×
五、实验题:
实验方案
我们的问题
形状和体积都相同,重量不同的三个小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相同的吗?
我们的猜想
重的小球下沉的,轻的小球是浮的
需要的器材
水槽、水、三个形状和体积都相同重量不同都是实心的小球A、B、C,实验记录单,笔
实验的方法
1、水槽装三分之二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2、分别把三个小球放入水中,3、观察并记录小球在水中上浮或下沉的情况4、依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原因5、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张PPT)
2.1谁沉谁浮
湘科版
五年级上
湖南师范附属颐华学校
黄丽
新知导入
如何判断物体是沉还是浮?
统一操作:在水中放手
水面
水中
水底
统一标准:
浮
↑
水面
沉
↓
水底
水中
新知讲解
猜一猜,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苹果
梨
回形针
玻璃片
石块
塑料尺
松木快
蜡烛
预测
实验结果
我的发现
我的问题
↑
↑
↑
↑
浮起来的物体谁的漂浮能力最强呢?
物体放人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木板
蜡板
泡沫板
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物体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比较上浮物体的漂浮能力
“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实验方案
我们的问题
我们的猜想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需要的材料
实验的步骤
对比实验
松木板、塑料板、泡沫板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材料本身
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
对比实验所用实验材料及步骤
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将重物(垫圈)放入木板上面的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
注意: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放置,
注意平衡,避免倾覆。
合作探究
实验记录
“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记录单
同形状和体积的不同材料
漂浮时承载的垫圈数(个)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塑料板
泡沫板
木板
我们的发现
合作探究
相同形状和体积的塑料板、泡沫板、木板漂浮能力有强有弱;
泡沫板>木板>蜡板
课堂练习
“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实验方案
我们的问题
我们的猜想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需要的材料
实验的步骤
完善实验方案
松木板、塑料板、泡沫板、镊子、相同的螺帽、水、水槽、毛巾
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
材料本身
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松木板、塑料板、泡沫板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课堂总结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有强有弱,也就是物体的漂浮能力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2.对比实验,有且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必须相同。
板书设计
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木板、蜡板、泡沫板
↑
漂浮能力有强有弱(对比实验)
泡沫板>木板>蜡板
改变的条件(1个)
不改变的条件
2.1
谁沉谁浮
作业布置
1.下列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
A.硬币
B.铁钉
C.木块
2.判断物体的沉浮,主要看物体(
)
A.是否沉到底部
B.是否沉到水面以下
C.无法判断
3.将浮在水面上的木块用手压到水底再松手,木块又会浮上来,是因为(
)。
A.木块有浮力
B.水对木块产生浮力
C.水和木块都有浮力
选择题
C
A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