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人格:是个人显著的性格特征、态度、
习惯的有机结合。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
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
体人格。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
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十三年时间里,他曾五次出仕又退隐。
义熙元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归园田居》组诗作于他辞官的第二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
仕途
三十年:虚指很多年,表现诗人仕途生活的苦涩漫长。一说,
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
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
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拙为质朴的本性,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也有回归本色,找回初
心之意
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作用: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细描:
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作用: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使所描写的情景更加
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
弄妆梳洗迟
《菩萨蛮》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
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隐隐之中,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在《桃花源记》中也有所体现。
这两句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
尘杂:是指尘俗杂事
虚:使空虚;
室:指心;
白:指道
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也会被无法挣脱的世俗慢慢同化,蒙蔽纯洁的心灵,从而变得迂腐堕落。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放下一切杂念,自然生出真正的人生智慧。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隐田园,某种程度上有逃避伦理责任的味道,但把世界上可怜的百姓拱手于暴君乱臣二独善其身是他唯一能做的抗争。一个人的力量如何于整个社会的困境进行对抗,不妥协,意识最大的决心与勇气。他们不能改变社会的肮脏,却可以以自己的行为标示出一篇洁净与宁和在山水田园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与个性。这种人生方式不绝如缕的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理想生活的范式,从而使人们知道,在践踏人,侮辱人,不把人当人的专制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这就是归隐田园的价值所在。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饮酒》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桃花源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