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达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4 21: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达标训练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古筝、古琴都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古装影视剧中也常常出现它们的身影。然而,在剧中却常常出现演员弹奏古琴,配的古筝声音的穿帮镜头。我们发现穿帮是因为(  )
A.古筝和古琴的音色不同
B.古筝和古琴的音调不同
C.古筝和古琴的响度不同
D.古筝和古琴长得不同
2.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没有引起任何听觉。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
A.响度小、音调高的声音
B.响度大、音调高的声音
C.响度小、音调低的声音
D.响度大、音调低的声音
3.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
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减小
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
4.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古诗《小儿垂钓》中“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C.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D.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6.智能“交互机器人”可以和同学们比赛背唐诗、聊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一定是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器人的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后声速变小
7.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8.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通常情况下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相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选填“更快”“更慢”或“相同”)。
9.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例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出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弹琴之前“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
程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
;“小弦切切如私语”是指声音的
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学习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由于
(选填“空气柱”或“吸管”)的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若利用手机软件测出管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调”)在变大。
11.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所示的是两个不同发声体A和B在相同时间内振动发声的波形图,其中
波形的音调低,________波形的响度大。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2分)
12.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_。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13.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
,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
,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
有关。具体关系是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B
D
C
A
B
8.300

更快
9.音色
音调
响度
10.空气柱

11.B
A
12.(1)小
(2)大
(3)小
(4)介质
传声
(5)不能
A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