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4.3
海—气相互作用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学习目标和要求】
1、运用图表,说出海—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2、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气相互作用
?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
?
大气→海洋
?
?
蒸发
水汽输送
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
大气中约87.5%的水汽来自海洋
降水
降水
知识回顾:水循环
一、海—气相互作用
?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
?
大气→海洋
?
?
蒸发
降水
大气上界
海水吸收
海洋辐射
大气辐射
太阳暖海洋
大气还海洋
海洋暖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知识回顾: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海—气相互作用
?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
?
大气→海洋
?
?
蒸发
降水
长波辐射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潜热输送)
潜热:是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
长波辐射
探究活动1
蒸发潜热思维拓展
沙漠和绿洲日温度变化示意图
白天绿洲和沙漠温度
成因
夜晚绿洲和沙漠温度
成因
沙漠高
绿洲低
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沙漠升温快于绿洲
沙漠高
绿洲低
蒸发潜热
夏季的夜晚,温度较高,绿洲水分继续吸收热量蒸发,使绿洲地面降温
一、海—气相互作用
?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
?
大气→海洋
?
?
蒸发
降水
长波辐射
潜热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
海水蒸发
(潜热输送)
海水运动
一、海—气相互作用
?
水分的交换方式
热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
?
大气→海洋
?
?
蒸发
降水
长波辐射
潜热
风力使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2
全球水热平衡
1、热量平衡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读图思考:
1、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支出随纬度如
何变化?
2、北半球低纬度、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
状况有何差异?盈亏有何不同?
3、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理论上应该越
来越热,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探究活动2
全球水热平衡
1、热量平衡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大气环流
大洋环流
海洋水/1000km?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
?
?
?
?
?
?
?
总计
?
总计
?
陆地水/1000km?
收入项
收入数量
支出项
支出数量
?
?
?
?
?
?
?
?
总计
?
总计
?
降水
径流
蒸发
降水
蒸发
径流
458
47
505
505
505
119
72
47
119
119
探究活动2
全球水热平衡
2、水量平衡
小结
全球水热平衡
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
海洋
大气
水分交换
热量交换
冷
暖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
正常年份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
说明沃克环流对赤道附近太平洋
东、西岸气候的影响
西岸:气温高、降水多
东岸:气温低、降水少
探究活动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拉尼娜: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1、比较研究画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运动状况
比较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
?
赤道逆流
?
?
太平洋
水温
大洋东岸
?
?
大洋西岸
?
?
沃克环流
?
?
降水
变化
大洋东岸
?
?
大洋西岸
?
?
减弱
增强
升高
降低
减弱
增多
减少
探究活动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比较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对自然地理要素影响的差异,完成表格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
秘鲁洪灾
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的影响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
东南亚旱灾
澳大利亚森林火灾
比较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东南信风
?
?
赤道逆流
?
?
太平洋
水温
大洋东岸
?
?
大洋西岸
?
?
沃克环流
?
?
降水
变化
大洋东岸
?
?
大洋西岸
?
?
减弱
增强
升高
降低
减弱
增多
减少
增强
减弱
降低
升高
增强
减少
增多
探究活动3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比较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对自然地理要素影响的差异,完成表格
赤道附近大洋东侧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影响
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牲畜冻死,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内容结构
谢
谢
祝同学们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