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朱自清
《春》 朱自清
朗读、背诵全文,把握感情,品味语言
提高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能力
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目标:
朗润 酝
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
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应和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蓑 涨
yùn
niàng
wǎn
liáo
yùn
hōng
nèn
hè
sǒu
suō
zhǎng
检
查
预
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边读边用心品味语言,揣摩语言特点。
2、思考:文章通过几幅图画来表现春天?
一、简介作者:
三、语言特色
文中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春天的旋律;
运用大量的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大量轻声、儿化音,轻柔优美;
比喻、拟人、排比句和“了”、“着”字的运用,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清新朴实
绘 春(2—7)
盼春
(1)
春草图(3)
春花图(4)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
总括轮廓(2)
四、理清结构:
五、赏析“盼春”、“赞春”,回答问题.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末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段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有感情的放声朗读1、8——10节)
(背诵1、8——10节)
各小组探讨各段应该如何朗读
选取自己喜爱的图景尝试背诵
六、作 业:
《春》 朱自清
朗读、背诵全文,把握感情,品味语言
提高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能力
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一 、学习目标:
迎春
春
雨
春
风
春
花
春
草
盼
春
颂
春
绘春
二、回 顾:
(第二课时)
三、诵读要求:
1、能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错读,不漏读,停顿适当。
2、能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语速、重音
3、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通过朗读传达作品的意境、风格和美感。
绘 春
盼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颂春
总括轮廓
四、赏析理解:
春草图(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
1、此节从哪几方面小草的?
突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3、划出间接写人在草地上的感受的句子,圈出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嫩、绿、多、软
动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
1、春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2、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3、本段还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字可否换成“叫”?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花多、色艳、味甜
虚实结合
树上——花下——遍地
用“闹”描写蜜蜂,不仅写出了嗡嗡叫声,而且把无数蜜蜂在繁花中争相采蜜、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也展现出来,侧面表现出春花的多、香、甜。而“叫”仅写声音,不形象。
春风图(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
1、作者从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风?突出了
春风的哪些特点?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触觉——温暖;
嗅觉——芳香;
听觉——柔和。
春雨图(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抓住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2、写了春雨中的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
3、反复朗读,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圈出你觉得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紧密、闪光、细长/细密、轻盈。
由静景到动态、由物到人、由近及远
迎春图(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
1、
迎春图有什么样的特点?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用圈点评注的方法,圈出你觉得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春早人勤
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五、总结学法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回忆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几幅春景图的?(
以后在阅读一些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应该从中借鉴到什么样的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三问”:
写什么景?
抒什么情?
怎样写景抒情?
小结课文:
本文之所以能写得如此生动传神,除了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之外,还与什么密切相关呢?
本文的成功与作者的善于观察分不开的;观察
不仅要看,还要懂得充分调动
其他的感觉器官去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