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4 14: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后练习
一、本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以上的实验操作不能探究蜡烛的(  )
A.硬度
B.溶于水的情况
C.燃烧的生成物
D.密度是否比水大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含量变少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时,某同学根据生活常识提出:固态的石蜡需要变为蒸气后才能燃烧。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制订计划
D.交流与表达
4、如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差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
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CO2
D.滴入石灰水振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
5、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有误的是(  )
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在石蜡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后,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在石蜡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6、有一次上课时,王一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建议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
7、小军同学在做碘遇淀粉变色的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没像课本中描述的一样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8、小明发现将食盐溶于水后,杯子中仍然是澄清透明的。为了探究杯中水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他蘸了一点放在嘴里尝了尝,发现水变咸了。“发现水变咸了”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收集证据
D.获得结论
9、用如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是否全部为CO2
B.由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O2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CO2
D.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10、对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进行比较,正确的是(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③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11、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通过下列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
A.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物质参与了燃烧
B.用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液滴,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产生
C.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烟是二氧化碳
D.测量蜡烛燃烧后的长度,发现明显短于燃烧前,说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
12、过生日时,精美的蛋糕上都会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如图所示是实验中的几个步骤,请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
B.由图1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
C.由图2可见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由图3可证明蜡烛是气体燃烧
二、本题共5题,共28分
1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
,密度比水

溶于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白烟,点燃该白烟,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

14、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填写下列空白:
(1)先用
法收集
瓶呼出气体。
(2)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将两根①
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观察到的现象:②
(3)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分别滴入
,振荡。观察现象。
(4)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片哈气,将另一块玻璃片放置在空气中,观察现象。实验结论:

15、《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过程】
(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该实验说明?

(2)如图B,取一支导管,将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待另一端导管口有白烟出现时,再将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口,观察到的现象为?
。说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质是“气态”的石蜡。
(3)如图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支点燃的小蜡烛,并在烧杯内靠近顶部的位置放置适量的硫酸铜粉末和澄清石灰水。
①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
,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②图D也可用来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与图D相比,图C所示实验的优点是?

【实验拓展】
(4)上述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16、在老师的指导下,明明同学进行了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明明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②收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备用
(2)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
①明明同学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未发现玻璃片上有水蒸气凝结,最可能的原因是

②明明经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改进了实验。他将一瓶空气和一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呼出的气体放入冰箱冷藏室,片刻后取出观察,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明明同学把两上述(2)中的两瓶气体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7、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用上述各实验探究环节的数字序号排序)
参考答案
一、本题共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2分)
1~6
CABDCD
7~12
CCDBAD
二、本题共5题,共28分
13、答案为:
(1)小;小;难;
(2)a;外焰;
(3)水;二氧化碳;
(4)蜡烛重新被点燃;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14、答案为:
(1)排水法;两;
(2)燃着;呼出气体燃着木条先熄灭,空气中燃着木条没有变化,正常燃烧;
(3)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4)呼出气体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
15、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2)白烟燃烧;
(3)①检验是否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够同时检验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
(4)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16、答案:(1)集气瓶;水槽;
②正;
(2)①室内温度高,水蒸气不易凝结;
②盛有呼出的气体瓶中凝结的水滴较多;
(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的空气。
17、答案: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获得结论;④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⑤反思与评价;⑥表达与交流。
(2)根据实验探究的一般环节可知,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①②④③⑤⑥;故填:①②④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