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4 15: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2021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3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
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3.(3分)如图中“〇”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4.(3分)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两种材料中的含碳量不同
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3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6.(3分)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D.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7.(3分)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B.
C.
D.
8.(3分)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9.(3分)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距
C.原子大小
D.原子种类
10.(3分)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闻到香味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C.食物腐烂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D.变瘪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11.(3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水银温度计液柱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B.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D.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12.(3分)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  )
A.He
B.Cl2
C.CO
D.H2O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13.(3分)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2)加压时,3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
1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挤压装有浓氨水的滴管,片刻后观察到滤纸片逐渐变红。
(1)该实验说明分子 
 。
(2)棉花的作用是 
 。
(3)微实验的优点是 
 (写1种)。
15.(3分)宏微结合,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标号)。
(2)从微观角度看,金刚石和石墨理性质有巨大差异的原因是 
 。
(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标号)。
A.水
B.氦气
C.水银
D.氯化钠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微粒名称)。
(5)如图1,提起压在容器中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则图2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前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填标号)。
16.(3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约为198mL,微观解释为 
 ;
②用手触摸纯金饰品没有触电的感觉,是因为金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该粒子中 
 和 
 所带的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对外不显电性.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D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图1中,已达稳定结构的微粒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③图2中甲和乙在有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17.(3分)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 
 (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2.(3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例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C
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3.(3分)如图中“〇”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4.(3分)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两种材料中的含碳量不同
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两种材料中的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5.(3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是由于空气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6.(3分)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D.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食品变质,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滴水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但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7.(3分)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组成不变,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单位空间内的分子个数减少。
故选:C。
8.(3分)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小的缘故,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食物中的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
9.(3分)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分子种类
B.分子间距
C.原子大小
D.原子种类
【分析】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质量、体积不变。
【解答】解:A、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种类不变,故A错;
B、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B正确;
C、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原子大小不变,故C错;
D、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原子种类不变,故D错。
故选:B。
10.(3分)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闻到香味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C.食物腐烂是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D.变瘪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闻到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变瘪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11.(3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水银温度计液柱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B.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D.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银温度计液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为了分子酒精分子因不断地运动到空气中,造成酒精的浪费,故选项解释正确。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2.(3分)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  )
A.He
B.Cl2
C.CO
D.H2O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该模型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不同种的原子,观察选项,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13.(3分)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2)加压时,3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加压时,3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答:(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气体分子间有较大的间隔,加压能使分子间隔变小。
14.(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挤压装有浓氨水的滴管,片刻后观察到滤纸片逐渐变红。
(1)该实验说明分子 在不断运动 。
(2)棉花的作用是 吸收氨气,防止其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
(3)微实验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写1种)。
【分析】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与酚酞试液接触,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由于氨水容易污染环境,用棉花团吸收氨水。
【解答】解:(1)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与酚酞试液接触,氨分子与酚酞试液中的水接触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2)氨气容易污染环境,氨气易溶于水,所以用湿棉花团来吸收氨气,防止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微实验的优点是用药品少,节约药品。
故答案为:(1)在不断运动;
(2)吸收氨气,防止其进入空气中,污染环境;
(3)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15.(3分)宏微结合,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CFG (填标号)。
(2)从微观角度看,金刚石和石墨理性质有巨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D (填标号)。
A.水
B.氦气
C.水银
D.氯化钠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二氧化碳分子 (填微粒名称)。
(5)如图1,提起压在容器中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则图2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前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C (填标号)。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或是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A中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B中是氧气和臭氧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中只含有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D中含有两种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E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F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G中的冰和水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H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CFG,故填:ACFG;
(2)从微观角度看,金刚石和石墨理性质有巨大差异是因为二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
C.水银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填:D;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二氧化碳分子;
(5)如图1中,提起压在容器中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则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图2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前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D,故填:D。
16.(3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约为198mL,微观解释为 分子间有间隔 ;
②用手触摸纯金饰品没有触电的感觉,是因为金是由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该粒子中 质子 和 电子 所带的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对外不显电性.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D最外层电子数是 1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 (填“得”或“失”)电子;
②图1中,已达稳定结构的微粒是 BC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CE .③图2中甲和乙在有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O+2H2CH3OH .
【分析】(1)①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分析回答;②根据金是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
(2)①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和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
②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一部分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溶液体积小于100mL;故填:分子间有间隔;
②金是金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故填:原子;质子;电子;
(2)①微粒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BC的微粒的最外层达到了8个电子稳定结构;C和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由微粒的构成的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
故答案为:(1)分子间有间隔;(2)①1;失;
②B
C;C
E;③CO+2H2CH3OH.
17.(3分)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 CBA (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 红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在不断地运动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
(3)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据此解答即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3)根据脱脂棉没有变红而是酚酞试液变红来分析。
【解答】解:(1)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先后顺序为CBA.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CBA;红;在不断地运动;
(2)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故填: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3)滴加了浓氨水的脱脂棉没有变红色而是试管内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变红色,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填:浓氨水。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