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4 16:0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液化石油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加压后分子变小了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水通电分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
2.“”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一一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一一—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一—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压缩—一分子间存在斥力
4.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5.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只将少量品红加入到热水中
B.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C.探究MnO2是否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比较MnO2加到H2O2溶液前后产生气泡快慢
D.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等体积两种气体中
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说明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端午节时粽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657×10-26kg,说明微观粒子的质量很小
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7.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泡在一块洗,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

A.染料发生了化学变化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8.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比分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9.“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是新农村的写照。闻到饭菜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10.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B.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C.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D.①→②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使用该装置时可以做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
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来越快
A.A
B.B
C.C
D.D
12.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天问一号的发射任务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承担,主体推进剂采用液氢、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C.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分钟后观察到ba段滤纸条先变红。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微微加热试管,发现ba段滤纸条更快变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B.实验一和实验二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实验一能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如果将试管放入冰水中,湿润的酚酞滤纸条不会变红
14.某化学小组将书本实验(图1)改为在球形管中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球形管中b、c处放置的是无色酚酞试液浸泡后晾干的滤纸条。
具体操作如下:
I.在球形管中放入各药品,连接仪器;II.挤压c处胶头滴管,放置一段时间;Ⅲ.挤压a处胶头滴管,放置一段时间。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有(

①操作II时c处滤纸不变色,说明水不能够使酚酞变色②操作Ⅲ时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b、c处滤纸条都变红③图2实验能够说明空气不能够使酚酞变色④从图1、图2实验可知是氨气分子使无色酚酞变色⑤从图2实验得出结论是:氨气与与水能够发生反应⑥图2实验中,如果在a处先装一些氧化钙,滤纸条变色的时间会缩短⑦图2实验比图1实验具有环保、节省药品的优点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
15.为探究分子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将试管放在实验台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试管口棉花上(5-10滴),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什么___________?
16.核心素养要求宏观辨识,微观探析。下图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分子,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_分子;上述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2)在A、B、C、D中,能代表化合物的图示为___________图(用字母回答)。
17.如图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1)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大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2)太阳光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从分子运动快慢角度说明)。
18.请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如下现象。
(1)打开盛放白酒的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______。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发现水银柱升高______。
19.小王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用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现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
2
中的
MN
段、NP
段和
PQ
段。
(1)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a、MN
段b、NP
段c、PQ

(2)MN
段和
NP
段相比较,说明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20.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1)实验Ⅰ中瓶底的水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Ⅱ的实验现象是_____,微观解释是_____。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其装置优点为_____。若白磷量足够,实验结束,冷却到室温,左侧水面上升到“1”刻度,得到的结论是_____。
三、简答题
21.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
(1)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快。
(2)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瓶底预先加少量水。
22.化学实验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化学要不断地对实验进行思考、改进,在实验中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浓氨水的性质改进实验。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23.下面是分子的部分性质,请举出实例来说明分子的这些性质。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________;
(2)分子之间有间隔___________;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____________。
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分子的特征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有关问题: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分别盛有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
(2)由该实验可知氨水具有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_____。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我们用化学学科认识事物的方式全面了解认识“空气”。
(1)从物质分类角度:新鲜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角度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
②同温度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下列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从环保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②多使用“共享单车”
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4)如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
360°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分析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探究角度: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空气成分的测定。
①实验前,应首先检查__________确保实验成功。
②该实验中红磷应取过量的原因________
③实验中,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④该实验中能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D
6.D
7.B
8.C
9.B
10.C
11.C
12.C
13.D
14.C
15.(1)胶头滴管(2)滤纸上的酚酞溶液从右向左逐渐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16.(1)
过氧化氢(H2O2)
水(H2O)
分解反应
(2)C
17.C
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8.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19.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21%
20.防止高温熔化物落下炸裂瓶底
B烧杯溶液变红
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B烧杯与酚酞试液作用,使之变红
环保(或实验误差小等)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1.(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集气瓶瓶底预先加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
22.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氨水显碱性,浓氨水易挥发)
23.走到花店门口能闻到花香等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等
湿衣服晒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等(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4.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
对照
实验装置密封性差,氨气逸出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将实验装置改成密封体系
25.混合物
O2或氧分子
C
①②③
降低空气中的粉尘(答案合理即可)
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完全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且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不能,木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