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5 19: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曹冲称象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
(?https:?/??/?www.?/?fanwen?/?gushi?/?"
\t
"_blank?),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先……然后……最后”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会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他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他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大象谜语:四根柱子走路慢,两个耳朵像蒲扇。鼻子长长可以卷,尖尖门牙露在外。(打一动物)(看课件)说说你对象的认识?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板书:称象)认识“称”字并指导书写。
2.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认识“曹”字)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曹冲称象》。
3.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学习课文(预设:为什么称象?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猜谜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再引入课文内容就水到渠成。
二、读文识字
1.自主阅读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注意“秤、沉”在读音上的区别。相机出示“秤”的图片。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
3.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教师点拨指导,“线、根、论”三字部首表义。(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并指导“秤、岁、船、柱、杆、做、站、然”8个字的书写)
站:注意左边“立”的书写,“立”最后一笔是提。
然:左上面不是“夕”,不要忘记“犬”字上面的那一点。
4.初知课文大意。
(1)“曹冲为什么
(?https:?/??/?www.?/?shiyongziliao?/?why?/?"
\t
"_blank?)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是我们要读书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你们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书后知道本文讲的一件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自主识字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识记难记忆的生字,辨别字音,掌握字义。同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了解课文所讲的事情。
三、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将课文读通,读顺。
第二课时
一、解题答疑,学习第一段
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这些字词成为了好朋友,并知道课文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同学们还提出了三个问题:“曹冲为什么
(?https:?/??/?www.?/?shiyongziliao?/?why?/?"
\t
"_blank?)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自己读一下课文先找一找他们为什么要称象),指名说。(出示第一段)
介绍曹操的儿子资料: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有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了,管理仓库的官吏非常害怕,正想着去向曹操请罪。曹冲便对他说:“等三天,你再去自首。”曹冲用刀把自己的衣服戳穿,就像被老鼠咬的一样,然后他假装不高兴。曹操便问他为什么不高兴,曹冲回答说:“老百姓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被咬了,所以很难过。”曹操说:“那是骗小孩的,不用管它。”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给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都会被咬,何况是放在仓库的马鞍呢?”曹操一点儿也没责备库吏。
二、探究思考,学习第二、三、四段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课文用了一个词形容,你能画出来吗?(又高又大)
(2)引读:“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说说你的感受。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的又高又大又重。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到底”说句话)并指导写“底”字。
(5)官员们想出的办法是什么?这些方法可行吗?(相机理解“议论”一词)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可用换词法。)
(6)朗读第二、三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2.学习第四段。
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仔细读一读,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出示句子: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完成课后排序的练习。
(4)如果在我们说话写话时用上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会显得很有条理。
想一想早上起床,你都做哪些事?自己小声说一说。指名汇报。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再说一个句子?
(5)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曹冲说什么?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才”可以换什么词?(解决和官员办法比,曹冲的办法好在哪?)板书:善观察,勤思考。
3.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曹冲说完称象的办法后,曹操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三、反思促学
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预设:内容方面扣住“观察、思考”谈,表达方式则可扣住“学会了用‘先……再……然后……’”把一件事的做法说清楚,说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导问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课文的重点。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了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同时学会用上表示顺序的词将做法说得有条理。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四、布置作业
1.分角色表演《曹冲称象》;
2.与父母讲一讲这个故事。
五、板书设计
4
曹冲称象
为什么
怎样称
先…再…然后…
结果
(善观察,勤思考)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