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田家四季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学习本课,既可了解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常识,又能感受到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
课文共4小节,每节三行,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加上文白相间的语言,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儿歌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忙;春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霁,赶制年衣。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课文中的四幅插图“留连戏蝶时时舞”“带月荷锄归”“鹅湖山下稻梁肥”“瑞雪兆丰年”呼应儿歌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田家四季农事。
教学难点
1.读准多音字“场”和“了”。
2.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今天,教师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听吗?
2.播放歌曲。
3.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这就是欢快的《四季童谣》歌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也和四季有关,不过,这是农村人家的四季歌。板书课题:田家四季歌。
4.齐读课题,认识生字“季”。
(1)交流识记方法。(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禾+子=季;换一换,李→季)
(2)组词。(四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季节)
(3)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季”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禾”写得稍窄,下面的“子”写得稍宽,最后一横写得最长。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季”。
(5)学生按照书写要求,端正姿势,练习书写。
(6)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书写,点评。
设计意图:喜欢歌曲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伊始,播放一首与课文相关的歌曲,能让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渗透一些相关知识,知晓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美读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2.边读边画:儿歌中写了田家四季的哪些景物?
(1)春季: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
(2)夏季:采蚕桑、插秧。
(3)秋季:谷粒。
(4)冬季:雪。
3.识记生字。
出示词语卡片:蝴蝶、麦苗、桑叶、谷粒。
(1)图文结合识字,观察图画,把识记字形与认知事物相结合。
(2)“蝴”“蝶”“粒”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记字。
4.图文结合,练说短语。
(1)认真观察含有这四个词语的图片,给词语加上一个字,突出事物的状态。如:蝴蝶飞、麦苗嫩。
(2)指名说,并请同学评一评短语是否说准确了。
(3)齐读短语:蝴蝶飞、麦苗嫩、桑叶肥、谷粒香。
设计意图:儿歌中,四季描写的景物,有几种是学生不熟悉的,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图片,对照文本,采用多种形式识字,变陌生为熟悉,品尝识字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三、读文识字
1.多媒体出示标有停顿符的儿歌,教师范读。
2.出示第一小节春季的文字和图片。
(1)请学生说说春天的画面有哪些景物?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2)重点纠正“花开草长”中的多音字“长”,组词:长高、长大。链接高鼎的古诗《村居》中的“草长莺飞”来理解“花开草长”。
(3)出示“麦苗儿”和“桑叶儿”的图片,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强调这两处不能读成儿化音,并给“桑”正音。
(4)学生自由说读了这一小节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第二小节夏季的文字和图片。
(1)夏天到了,农民伯伯在做什么呢?(采蚕桑、插秧)
(2)图片展示“采蚕桑”和“插秧”的画面,链接翁卷的古诗《乡村四月》理解画面。
(3)夏季,还有哪些农活需要农民伯伯去做呢?(出示耕田、除草、施肥的图片,结合教师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农事活动)
(4)学生自由说感受,从哪里能看出农民伯伯很忙很辛苦呢?(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戴月光)
(5)配图体会“戴月光”:夜幕降临,农民伯伯扛着锄头回家。链接陶渊明的古诗《归园田居》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来理解“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6)辨析对比“戴”和“带”。
戴:指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戴红领巾、戴围巾、戴帽子、戴手表、戴项链。
带:指把东西随身带着。
(7)创设语境,应用词语。
戴 带
①妈妈( )上心爱的珍珠项链,( )着行李,去度假了。
②农民伯伯( )着草帽,挥着锄头,披星( )月地在田间劳作。
(8)指导书写“戴”。
写字要领:观察结构,掌握要点,引导笔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笔长横,中间不断,右边斜钩,起笔要高,收笔要低。
①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②学生端正姿势认真书写。
③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取图文对照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拓展知识,又能巧妙地识记生字;古诗的引入,一方面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熟读背诵
1.出示儿歌的春季和夏季两小节,齐读。
2.互助学习,合作朗读儿歌。
(1)同桌合作,一人读一句,引导学生发现同桌哪个句子读得好,哪个句子还可以读得更好。
(2)师生合作,拍手打节奏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3)同桌合作,一边读儿歌,一边玩拍手游戏。
3.补白填空,引导背诵。
春季里,( )吹,花( )草( )蝴蝶( )。麦苗儿多( ),桑叶儿正( )。
夏季里,农事( ),采了( )又( )。早起勤( ),归来( )。
4.齐拍手,背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地会背诵这两个小节。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体会到了夏天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那接下来的秋季和冬季,农家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那里看看吧。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认读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和短语。
四季、蝴蝶、麦苗儿、桑叶儿、谷粒、采蚕桑、插秧、耕田、除草、施肥、戴月光。
2.齐背儿歌中描写春季和夏季的第一、二小节。
过渡语:走进农家的春季,我们欣赏了一幅“留连戏蝶时时舞”的美丽画面,走进夏季,我们又看到了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场景,现在,我们一起走进秋季和冬季去看看,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二、读文识字
1.出示第三小节秋季的文字和图片。
(1)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农民伯伯在做什么?(打场)
正音:“场”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ánɡ
释义:“场”读二声时,专指平坦的空地,多半用来脱粒、晒粮食。如:打场。
明确:大部分情况下,“场”读三声,指能适应某种需要的较大的地方。
指生组词:操场、球场、广场、菜场、农场等。
(2)金黄的稻谷像什么?(比喻句)
(3)这些稻谷是谁收获的?从儿歌中哪里能看出来?(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4)收获稻谷的场景让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可以说农民伯伯的辛苦;可以说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可以说要珍惜粮食;可以联想到古诗《悯农》)
过渡语:经过春、夏、秋季的繁忙劳作,冬天到了,农民伯伯们在做什么呢?
2.出示第四小节冬季的文字和图片。
(1)自由说自己在冬天最喜欢做什么?
(2)想象一下,农民伯伯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呢?(做棉衣、聊天、吃火锅、包饺子等)
(3)从哪句话能看出他们开心的心情?(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正音:“了”是多音字,在这里读liǎo,和第二小节“采了蚕桑又插秧”中的“了”(le)读音不同。
释义:读liǎo时,表示一年的农事结束了;读“le”时表示完成了这个动作。
(4)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开心?(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设计意图:在已有学习春季和夏季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秋季和冬季,学生领悟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熟读背诵
1.出示儿歌的秋季和冬季两小节,齐读。
2.互助学习,合作朗读儿歌。
3.补白填空,引导背诵。
秋季里,稻( ),谷像( )粒粒( )。身体虽( ),心里( )。
冬季里,雪( ),新制( )暖又( )。一( )农事了,大家( )。
4.齐拍手,背儿歌。
过渡语:同学们,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也躲进了儿歌里,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写写吧。
5.指导书写“辛”“苦”“年”。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让学生尝试说每个字最需要注意的是哪个笔画容易写错。
(3)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一:“辛”的上面“立”要写得扁、宽,下面“十”写得窄、长,第二个横最长。
注意二:“苦”上面的草花头要写扁,下面“古”的一横最长。
注意三:“年”的三横等距,三横上短下长,竖笔写在竖中线上。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5)学生按照书写要求,端正姿势,练习书写。
(6)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书写,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填空补白的方法,先扶后放,熟读成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书写的兴趣,通过认真观察,了解字形的特点,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巩固拓展
过渡语:同学们,《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到了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出示《四季歌》。
春风暖,布谷叫,
小苗出土咧嘴笑。
夏天热,蝉儿叫,
荷花出水咧嘴笑。
秋天凉,雁儿叫,
颗颗棉桃咧嘴笑。
冬季里,雪花飘,
朵朵梅花咧嘴笑。
2.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课外儿歌的引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还能引起他们创编儿歌的兴趣,真正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分享了秋天获得丰收时的喜悦,感受到了他们冬天农闲时的开心,希望课后你们能多去了解一些跟农业有关的知识,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词。
2.收集农家谚语。
设计意图:积累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知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板书设计
4
田家四季歌
春——飞
嫩
肥
夏——忙
秋——喜洋洋
冬——笑盈盈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