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5课时 可能性和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P114第5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进一步掌握植树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丰富认知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培养迁移、类推、创新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 点:可能性的复习。
难 点: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
1.回顾可能性。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可能性的问题。(完成教科书P114第5题)
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游戏,并将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填在教科书P114第5题中的表格里。
师:要怎样列出所有的可能情况?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我们在排列的时候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学情预设】学生利用所学的搭配知识,列出游戏共有9种可能的结果。教师强调每次猜拳的结果是随机的,是9种可能中的一种。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是不确定的随机事件?举例说明。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举例:明天的天气、通过路口的下一辆车、每次抛硬币朝上的面等等,都是不确定的随机事件,应该用“可能”一词来描述。如果有学生举出了确定性事件的例子,则让其余学生进行评价,并用“一定”或“不可能”等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2.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完成教科书P117“练习二十五”第11、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实际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利用游戏结果让学生学会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初步判断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在这一观察和统计活动中,可以体会游戏活动的随机性,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的公平性,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复习植树问题
师:植树问题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学情预设】学生说出植树问题的常见类型有:①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②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③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④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9张PPT)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5课时 可能性和植树问题
第8单元 总复习
习题导入
01
请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科书第114页总复习第5题)
知识梳理
02
可能性
知识要点 具体内容
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
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事件的发生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可能性的大小与个体的数量有关,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可能性就越小。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总距离÷株距=间隔数,棵树=间隔数+1。
1.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问题的规律:总距离÷株距=间隔数,棵树=间隔数-1。
2.
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树=间隔数=总距离÷株距。
3.
植树问题
综合练习
03
指针停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教科书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1题)
1.
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教科书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2题)
2.
投掷两枚硬币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有4种,分别
是:正正;反反;正反;反正。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5课时 可能性和植树问题
期末复习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期末成绩,可见复习课非常重要。带领学生搞好复习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学生必须学会倾听。平时教学中我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课堂上发言要有序,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说,不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等。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我真切地感受到多数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注意力集中,学习有较强的目标性。我想一个形式上有秩序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想要的真正的课堂。
2、让学生 “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在课堂中我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明方法,在“悟”中见真知。虽然是复习课,但我希望给学生新的感觉、新的收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认识也进一步提高。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真实的,课堂因“我”而精彩。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研究数学 ,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在“算法多样化”“归类整理活动”中我看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算法的多样性。我觉得每个学生在数学面前都是自信的,他们已经认识到数学是精彩的,他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使课堂更加精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