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5 10: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达标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诡谲(jué)
拾级(shè)
瞭望(liáo)
重峦迭嶂(zhànɡ)
B.涟漪(yī)
汲取(xī)
譬喻(pì)
首当其充(chōnɡ)
C.襁褓(qiǎnɡ)
拘泥(nì)
亘古(ɡèn)
气冲斗牛(dǒu)
D.贮藏(chú)
褴褛(lǚ)
宽宥(yòu)
贪脏枉法(zā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课本剧比赛中,一位小演员的表演哗众取宠,十分精彩,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C.我蹑手蹑脚地从藏身的地方走出去,可就是在这一瞬间,所有的声音都戛然而止。
D.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②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典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④在阅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精神更加丰盈。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为“襁褓”。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5.名句默写。(4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故人”即老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故人”离去,也让人留恋。迎来送往,“故人”一词蕴含的情谊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里。
6.名著阅读。(3分)
“瞧,这会儿连礼貌也不讲了,我喜欢鲁莽,远胜于奉承。我宁愿做个伙计,也不愿做天使。我该问的就是——你为什么煞费苦心要我相信,你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节选自《简·爱》)
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____(人名),这个人为什么煞费苦心地要简·爱相信他“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
7.下面是文旅部公布的“2019—2021中国‘五一’黄金周旅游人次和消费情况”统计图,请写出你的探究发现。(6分)
二、阅读探究(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①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注释】①柳中庸:大历年间进士,是李端的朋友。
8.第一、二句中,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9.第三、四句表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学校话剧社团打算将下面这篇小说改编成三幕话剧进行表演,请你参与。(23分)
不一样的碰瓷
杨汉光
张伟光是电视台的记者。这天一大早,他接到报料,说有个老头在中华路碰瓷,敲诈车主五千元。近来常有人故意撞车敲诈钱财,弄得人心惶惶,张伟光早就想让这些骗子在电视上曝曝光,就叫上同事老李,一起赶往中华路采访。
张伟光亲自开车,不料,车子刚出电视台大门,一个老太太就从侧面跑过来,扑到车头上。他马上刹车,可是来不及了,老太太已经倒了下去。张伟光赶紧开门下车,老李却一把抓住他,小声提醒:“当心,这老太婆很可能是碰瓷的。”张伟光回想刚才的情景,老太太本可扶住车头的,她却不扶,慢慢倒了下去,行迹确实可疑。他决定先不去中华路了,就地拍这老太太。
张伟光小心翼翼地下了车,老李扛着摄像机在后面跟拍。老太太躺在地上,居然口吐鲜血。车子开得很慢,老太太也是慢慢倒下的,怎么可能吐血呢?张伟光更加怀疑老太太是搞讹诈的。张伟光做好讨价还价的准备,老太太却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许多人围过来询问情况。张伟光简单介绍了老太太撞车的经过,推测说:“我可能遇到碰瓷的了。”一位大姐看了看老太太,说:“如果是碰瓷的,应该大声叫喊,开口要钱才对呀,怎么一点儿声息也没有?哟,还流血了,肯定是你把人家撞晕了!还等什么?快送她去医院呀!”听大姐这么一说,张伟光慌了,赶紧把老太太抱起来。老太太却忽然醒了,她环顾四周,吃惊地问:“这么多人围在这儿干什么?”那位大姐已经完全站在老太太一边,赶紧说:“大妈,您被电视台的车子撞了,他们却完全不管您,只顾拍现场。我们怕您吃亏,帮您盯着这两个家伙,别让他们跑了。”这不是鼓动老太太敲诈吗?张伟光正担心老太太狮子大开口,老太太却拍拍他的手说:“记者同志,我没事,快放我下来。”张伟光放下老太太,不相信她这么通情达理,试探着问:“大妈,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老太太摆摆手,说:“我自己去医院就行了,你们去忙吧,别耽误了工作。”张伟光松了口气,不好意思地说:“大妈,我们确实要赶去中华路采访,这样吧,先给您五百元,您自己去医院检查。这是我的名片,如果钱不够,您再给我打电话。”老太太收下名片,却把钱推回来说:“我是五保户,看病不用钱的。”她边说边掏出一个小本子,递给张伟光。
原来老太太叫黄秋菊,是个孤寡老人。老人家这么好,自己却怀疑她,真是太不应该了。张伟光情不自禁地握住黄大妈的手,愧疚地说:“大妈,刚才我还担心您会狠狠敲诈我一笔钱。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黄大妈叹了口气,说:“这不能怪你,都怪现在搞讹诈的人太多了,弄得老人摔倒都没人敢扶。”围观的人深有同感,纷纷谴责骗子搞坏了风气。如果摔倒的人都像黄大妈这样,哪里还用担心没人帮助?大家都会抢着去扶去救的。一旁的老李觉得,记者不光要揭露骗子,更应该宣传黄大妈这样的好人。他特意将镜头对准黄大妈,让她跟观众说几句。不料,黄大妈张口就骂:“敲诈钱财的骗子不得好死!”老李赶紧叫她打住。
拍完黄大妈后,张伟光和老李继续赶往中华路。警察也已经到了,撞车的老头还躺在路边呻吟,没有五千元就不起来。最后有路人提供了无意中拍下的视频,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车子还没有碰到老头,他就倒下了。看过视频后,警察对车主说:“你走吧,他爱躺多久就让他躺多久。”一听这话,老头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跑了。
当天晚上,电视台将黄大妈和那个碰瓷的老头合在一起,播了一条新闻,两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闻刚播完,黄大妈就给张伟光打来电话,说这个碰瓷的老头跟她住在同一栋楼,叫周大年。黄大妈咬牙切齿地说:“这周大年真是坏透了,他经常故意碰瓷,不知骗了多少人的钱财,搞得我们小区的人见到老人就像见到瘟神似的,远远地躲着走。有一次我摔倒,连对门的邻居都不敢来扶我。”
此后一连几天,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人们议论这条新闻。两个老人成了名人,全市男女老少,无人不知。周大年躲在家里,再也不敢出门。黄大妈则一有空就出来,专往人多的地方走。知道黄大妈是孤寡老人后,许多人主动问她有什么困难。黄大妈笑着说:“什么困难也没有,就是万一摔倒了,你们要大胆地把我扶起来。”
这条新闻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要求继续深入报道这方面的事情。张伟光趁机去拜访黄大妈,想再挖点儿新闻。出人意料的是,黄大妈惶恐不安地告诉张伟光:“其实我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我正想去电视台找你认错呢。”张伟光疑惑地问:“您有什么错?”黄大妈诚恳地说:“我那天是故意撞你的车的,为了引起旁人注意,我还假装昏迷不醒。我那天吐的也不是人血,而是预先含在嘴里的鸡血。”张伟光越听越糊涂,忍不住又问:“别人撞车是为了敲诈钱,可您撞车图什么?那天我主动给您五百元,您却分文不要。”黄大妈叹了口气,说:“我想上电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叫黄秋菊的老太婆是个好人,万一以后我有个三长两短,别人就敢来救我了。我没有儿女,需要依靠别人的地方多着呢,不得不早作准备啊。”
(有删改)
10.下表是小叶同学对三幕内容的梳理,请在表格中的横线上补充恰当内容。(4分)
地点
人物
主要剧情
第一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大妈(黄秋菊)、张伟光、老李、大姐、围观群众
黄大妈(黄秋菊)被张伟光的车撞倒却不索取赔偿,围观者纷纷谴责骗子搞坏了风气,张伟光和老李拍摄黄大妈打算做宣传,大姐分析情况,张伟光得知事实内心愧疚。
第二幕
中华路
(2)________、张伟光、老李、车主、警察、路人
碰瓷的老头要敲诈车主五千元,真相被揭穿后老头赶紧跑了。
第三幕
黄大妈(黄秋菊)家
张伟光、黄大妈(黄秋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幕中“大姐”这一人物是否需要删去?同学们对此展开了争论,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4分)
12.请你帮助小莲同学分析下面画线的台词的语气并说明理由。(4分)
黄大妈叹了口气,说:“这不能怪你,都怪现在搞讹诈的人太多了,弄得老人摔倒都没人敢扶。”
13.同学们打算在谢幕时,举一块牌子来表明此话剧的主旨,你认为举下面哪一个牌子更好?为什么?(5分)
14.“碰瓷”原是古董行业的一句行话,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弄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容易破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可以借此讹诈。现在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小说结尾,黄大妈的做法真是出人意料,然而仔细想来,似乎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碰瓷”现象的看法。(150字左右)(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5分)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
岑 嵘
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
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地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
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
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儿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⑧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昏暗的光线下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
15.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选文用疑问句作标题起到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B.第①段写作者身边发生的“头脑风暴”,提出了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的中心论点。
C.第⑥段举《红楼梦》中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的例子,论证了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是:即便把这件事办砸了,但因为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
D.第⑧段举“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的例子,论证了独自思考比一大群人在一起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更好。
16.在作者看来,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有哪些?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概括作答。(6分)
17.文章末句“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中的“恐怕”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
18.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他人”之间演绎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它展现的是交往的过程、情感的聚焦、利益的取舍、思想的撞击……面对这一人生课题,你或许有过切身的体验,领略过其中的幸福与欢乐、苦闷与彷徨,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请你打开思路,从生活与思想的积淀中,选取有意义的题材,以“自我与他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2.A 点拨:“哗众取宠”指“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用在A项中不恰当。 3.D
4.B 点拨:话剧以说话为主要手段。
5.(1)衡阳雁去无留意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示例: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6.罗切斯特 试探简·爱是否爱他。
7.示例:(1)2021年“五一”黄金周出游人数较疫情前同期(2019年)的1.95亿人增加了0.35亿人,出游人数达到2.3亿。(2)尽管2021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收入较疫情前同期(2019年)仍有差距,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但是与2020年相比已经增加了大约138%,这反映出我国2021年的“五一”黄金周假期成功地刺激了我国的消费。
二、(一)8.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日落”“昏山”“萧萧暮雨”的萧瑟凄清的特点。
9.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10.(1)电视台大门口 (2)周大年(碰瓷的老头)
(3)黄大妈(黄秋菊)向张伟光坦白自己是故意撞车的,并说明了自己故意撞车的原因。
11.示例:我认为不需要删去。因为这一人物既指出了黄大妈不是碰瓷的,又帮助黄大妈盯着撞伤她的人,体现出对他人的信任与热心,有助于主题的表达,而且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2.语气:无奈、愤慨。 理由:黄大妈听了张伟光愧疚的话语,知道他这样想也是正常的,现在碰瓷的人很多,导致老人摔倒都没人敢扶,黄大妈对碰瓷的人的做法深恶痛疾,但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她又充满了无奈。
13.示例一:“社会呼唤诚信”更好。小说围绕“碰瓷”这一话题展开,黄大妈之所以要通过“碰瓷”宣传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人,正是因为碰瓷敲诈的人缺乏诚信,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必要的信任,使得像黄大妈这样需要他人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因此本次话剧的主旨应是“社会呼唤诚信”。
示例二:“世界需要热心肠”更好。在文中,张伟光一开始担心黄大妈是碰瓷的而不敢去扶,是热心大姐的一番话让他抱起了被撞伤的黄大妈;周大年的骗局被揭穿也是因为热心路人提供了视频,最后黄大妈诉说自己的心声,希望自己摔倒时有人来扶,都体现了热心对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本次话剧的主旨应该是“世界需要热心肠”。
14.示例:“碰瓷”既会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又会滋养一些人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坏习惯,阻碍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文中黄大妈的做法,体现出这一行为造成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碰瓷”现象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要想解决“碰瓷”现象,必须要加强道德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还应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行为准则,对待“碰瓷”现象,应依法处理,绝不姑息。
(三)15.B 点拨:“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不是中心论点。
16.人人都感觉很好;即便最后事情办砸了,但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17.不能去掉。“恐怕”表推测,意思是很可能永远见不到这些旷世作品,去掉后说法过于绝对。
三、18.思路点拨:本次作文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写成记叙文,要叙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故事,结尾要写出“他人”给“自我”带来的快乐或者忧伤的体会。写成议论文,文中需要写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先举出事例,然后阐明道理,也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举例来证明。 例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