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
加法。(教科书24、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1(
)3(
)5。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演示:3名男同学与1名女同学走到一起,共有几名同学?把3只红气球与1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共有几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男同学与1名女同学走到一起,3只红气球与1只蓝气球放到一块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
,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气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需要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设计说明: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3+1=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气球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3只蓝气球,有1只红气球,合起来是4只气球,3+1=4。
②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4个小朋友,3+1=4。
③有3名男同学,1名女同学,一共有4名同学,3+1=4。
④有1名女同学,3名男同学
,一共有4名同学,1+3=4。
⑤笔筒里有4支铅笔,在插入一支铅笔,一共有5支铅笔,4+1=5。
⑥有3只小松鼠,又来了2只小松鼠,一共有5只小松鼠,3+2=5。
……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得出1+3=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得出4+1=5和3+2=5。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情景教学,深化加法含义
教师让同学们扮演小松鼠的角色,一组3只,另一组2只,然后合在一起共有5只猴子。可让学习小组扮演,其他同学进行计算。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按照教科书第25页的情景图进行添加内容,表演故事情景,以便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摆一摆,填一填。(教科书第25页第2题)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教科书第25页第1、3题)
①教师说明要求。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1+3、3+1、1+1、2+1、2+3……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语言表述,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设计说明: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