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科书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一分钟8道题)
2.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3.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4.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并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从中感受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10以内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教具、学具准备
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投影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1题的主题图。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内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说说几层和第几层的区别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引导一:我现在挑出8、7、9、10,请你的同桌和你合作,把这几个数的组成,以对口令的方式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板书出学生说的数的组成)
引导二:现在,我们用抢答的方式,把数的组成变成加、减算式。开始!
(教师板书出学生说算式)
四、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引导一: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这样排列,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1.整理加法表。
教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2.研究加法表。
教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
3.计算
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五、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完成减法表
在屏幕上出现不完整的减法表。
2-1
3-1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教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他的减法算式写出来。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
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六、巩固提升,发散思维
教科书第70页第3、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必要时可以适当提示。
七、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