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过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2019年1月18日晨6:20分杭州(120°E,30°N)某教师在某公交站拍摄的照片,其中亮星是金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太阳、金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以上景观图一致的是()
A.
B.C.
D.
2.成都(105°E,30°N)某中学的高中学生想看到上图一致的天文景观,应选择在北京时间()
A.刚好7:20
B.略早于7:20
C.略晚于7:20
D.不能看到
下图中a为6月22日航拍到的某公路山区路段乙隧道口的景观图,b示意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粗实线为公路,虚线为公路隧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根据汽车影子判断,航拍该景观图片时北京时间为()
A.5:40
B.8:20
C.12:40
D.15:10
4.汽车行进途中起伏最和缓的路段是()
A.甲一丙段
B.乙一甲段
C.戊一丁段
D.丁一丙段
2018年3月24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国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零时区)为()
A.23日20:30
B.23日10:30
C.24日20:30
D.24日10:30
6.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
A.没有城镇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21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A.2021年1月1日20:40
B.2021年1月1日18:15
C.2021年1月1日4:40
D.2021年1月2日2:15
8.该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21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1/36
B.11/12
C.1/33
D.1/2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段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
10.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东岸河堤
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
D.北岸河堤
下图是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照片能证明()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现象
D.恒星运动
12.摄影师在当天21:00观测到某恒星位于北极星正右侧,第二天再观测到该恒星在同一位置应该是什么时间?()
A.21时
B.20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1时56分4秒
下图是北京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照片拍摄时间可能是()
A.6:00
B.10:00
C.14:00
D.18:00
14.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
C.变长,逆时针移动
D.变长,顺时针移动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16.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B.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C.北半球昼变长,且短于夜
D.北半球夜变短,且短于昼
小明同学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只有一天能够通过窗户观察到日出和日落。观测发现该日北京时间6点56分日出,地方时18点59分日落,正午太阳高度为82.5°。下图示意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若甲为日落位置,则该窗子朝向为()
A.正南
B.正北
C.东北
D.西南
18.小明同学位于()
A.济南(36°N,117°E)
B.海口(20°N,110°E)
C.成都(30°N,104°E)
D.拉萨(30°N,91°E)
2010年6月22日《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现象。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阴雨天
B.太阳直射
C.观察角度不同
D.太阳斜射
20.山东济宁市(35°N)的学校所在地,会不会发生“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现象()
A.不会
B.会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1.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D.赤道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主要以黄河流域这一带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从黄经0°起,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见下图)。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共12个;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共12个。“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统称二十四节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霜降大致对应的黄经度数是( )
A.60°
B.240°
C.150°
D.210°
23.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冬至”
B.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具有一样重要的指导意义
C.“大暑不热”的年份,登陆我国的夏季风较强
D.二分、二至分别表示我国四季的开始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赤道式日晷"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盘正反两面上的刻度等分,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下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日晷剖面示意图,左图为该日晷某时刻晷盘正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一天中,晷盘上晷针影子的移动方向是()
A.正面呈顺时针,反面呈逆时针
B.正反两面均呈逆时针
C.正面呈逆时针,反面呈顺时针
D.正反两面均呈顺时针
25.根据图示日晷晷针影子位置,可推测图片拍摄时为()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子夜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示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判断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如果图中甲与丙两点纬度数相同,请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3)分别计算甲地的地方时和丁地的区时,并判断乙地日出时间。
(4)此时,由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27.(12分)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D点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2)B点总是比E点的地方时早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3)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_(南或北)偏移。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图中E点随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说明其长短适宜,对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有利影响。
28.(12分)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如图甲)。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楼距相同的户型结构(如图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户型结构有北卧室和南卧室,冬季采光条件最好的是福州的南卧室,说明原因。
(2)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甲)审批时,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请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原因。
29.(14分))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时刻,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地方时是__________。
(2)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3)该时刻,M地昼长为__________。
(4)Q地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是__________,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过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2019年1月18日晨6:20分杭州(120°E,30°N)某教师在某公交站拍摄的照片,其中亮星是金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太阳、金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以上景观图一致的是()
A.
B.C.
D.
2.成都(105°E,30°N)某中学的高中学生想看到上图一致的天文景观,应选择在北京时间()
A.刚好7:20
B.略早于7:20
C.略晚于7:20
D.不能看到
【答案】1.C
2.B
【解析】1.由题可知,图中照片是在晨线附近拍到的,图中地球呈逆时针自转,金星比太阳升起的早,C正确。A图中金星凌日,与太阳同升同落,A错误。B图太阳遮挡金星,在地球上观察不到金星,B错误。D图金星出现在昏线附近,日落前后可见,D错误。故选C。
2.因金星绕日公转和地球公转方向一致呈逆时针,且金星公转周期较短,随时间推移,上题C图中金星、太阳和地球连线形成的夹角会增大,成都(105°E,30°N)日出较晚,某中学的高中学生想看到上图一致的天文景观时应在当地地方时6:20前,两地时差为1小时,所以应选择在北京时间略早于7:20,B正确。故选B。
【点睛】在地球公转俯视图中,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按北极俯视图处理。
下图中a为6月22日航拍到的某公路山区路段乙隧道口的景观图,b示意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粗实线为公路,虚线为公路隧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根据汽车影子判断,航拍该景观图片时北京时间为()
A.5:40
B.8:20
C.12:40
D.15:10
4.汽车行进途中起伏最和缓的路段是()
A.甲一丙段
B.乙一甲段
C.戊一丁段
D.丁一丙段
【答案】3.B
4.D
【解析】3.据图可知,汽车行驶在乙处,且刚好出乙隧道口,说明汽车大致自西向东行驶,据此并根据a图可判断汽车的影子朝向西南,说明太阳位于东北。北半球夏至日东北日出,西北日落,说明拍照图片时当地地方时应该早于6时。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位度为44°N,经度为81°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36分,当北京时间5:40时,当地还未日出,A错误;北京时间为8:20时,当地时间为5:44,当地太阳位于东北方向,符合实际情况,B正确;北京时间12:40时,当地太阳位于东南方向,C错误;北京时间15:10时,当地太阳位于西南方向,D错误。故选B。
4.从图中可看出,甲—丙段公路穿越多条等高线,且未修建隧道,地势起伏大,坡度陡,A错误;乙—甲段修建了隧道,但乙隧道口的海拔范围为1900—2000米,甲隧道口海拔为2000米—2100米,乙一甲段高差为0—200米;戊一丁段海拔最低为1900—2000米,最低为1800—1900米,该路段高差为0—200米;丁一丙段为隧道,丁地隧道口海拔为1900米,丙隧道口海拔为1900—2000米,高差为0—100米。经对比,汽车行进途中丁—丙段起伏最和缓,D正确,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018年3月24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国主题为“开启我的60+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零时区)为()
A.23日20:30
B.23日10:30
C.24日20:30
D.24日10:30
6.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
A.没有城镇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镇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答案】5.D
6.A
【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时是零时区的区时,悉尼(151°E)位于东十区,与悉尼相差10小时,且悉尼早于世界时10个小时,故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24日10:3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由所学知识可知,日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和180°经线。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180°经线,即0时到6时,而“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当地时间20:30~21:30,因此没有城镇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界线为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和180°经线。
2021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21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A.2021年1月1日20:40
B.2021年1月1日18:15
C.2021年1月1日4:40
D.2021年1月2日2:15
8.该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21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1/36
B.11/12
C.1/33
D.1/2
【答案】7.A
8.B
【解析】7.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中时区的区时,两者相差8个小时。该音乐会结束时格林尼治时间是2021年1月1日12:4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此时北京时间为2021年1月1日20:4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由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1月1日0时经线所在位置,新一天的范围从2021年1月1日0时经线所在位置向东到180°经线;剩余的范围为2020年12月31日。由于该音乐会开始时0°经线地方时是2021年1月1日10:15,根据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可推出,新一天0时经线与0°经线的经度差约为:15°×10+4°=154°。故可推出2021年1月1日(新一天)0时经线所在位置约为154°W,则新一天的范围是154°W向东经过0°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11/12,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时区差,在0时区的同侧用减法,在0时区的东西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加法,所求点在已知点的西侧,用减法。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段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
10.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东岸河堤
B.南岸河堤
C.西岸河堤
D.北岸河堤
【答案】9.B
10.D
【解析】9.读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因此右岸被侵蚀,左岸堆积,即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B正确。南半球向左偏,应该左岸侵蚀,A、D错误。赤道不偏,C错误。故选B。
10.由上题可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表面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其规律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赤道上不偏转。
下图是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照片能证明()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现象
D.恒星运动
12.摄影师在当天21:00观测到某恒星位于北极星正右侧,第二天再观测到该恒星在同一位置应该是什么时间?()
A.21时
B.20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1时56分4秒
【答案】11.A
12.C
【解析】11.从北极星空照片可以看出,北极星周边的星星环绕北极星运动,而这些星星大多为恒星,在太空的位置相对稳定,这些星星的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视运动;因为地球自转轴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北极星看起来不动,其他星星环绕北极星运动;因此该照片能证明地球自转运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摄影师在当天21:00观测到某恒星位于北极星正右侧,第二天再观测到该恒星在同一位置,中间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比我们使用的时间系统中的一天(24小时)少3分56秒,由此推算,第二天再观测到该恒星在同一位置的时刻应提前3分56秒,即20时56分4秒。故选C。
【点睛】我们日常所说的一天为24小时,是一个太阳日,即一个昼夜交替周期,而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23小时59分4秒),即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时间。太阳日地球实际转动360°59′。导致太阳日与恒星日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下图是北京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照片拍摄时间可能是()
A.6:00
B.10:00
C.14:00
D.18:00
14.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
C.变长,逆时针移动
D.变长,顺时针移动
【答案】13.C
14.D
【解析】13.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6点和10点太阳偏东,AB错误;9月1日昼长夜短,18时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则拍摄照片时间可能是备选项中的14:00,C正确、D错误。故选C。
14.该时间之后2小时内,太阳向西运动(呈顺时针)且高度逐渐降低,则树影将变长且始终与太阳方位相反,呈顺时针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北回归线以北(如北京),白天,太阳偏东方向升起,偏西方向落下,面朝太阳,太阳呈顺时针运动。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16.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B.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C.北半球昼变长,且短于夜
D.北半球夜变短,且短于昼
【答案】15.B
16.A
【解析】15.观察“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d表示的是太阳直射赤道,此时正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a表示的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正处于北半球的春季,而我国位于北半球。吃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传统,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约为9、10月份,A错误。每年春季,天气暖和,人们便喜欢踏青插柳,B正确。守岁迎春是我国除夕的传统,此时约为1、2月份,C错误。“望双星,鹊桥相会”是我国民间关于七夕的传说,此时一般为8月,D错误。故选B。
16.观察“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b表示的是太阳直射赤道,c表示的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由b向c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往南移动。这个过程中,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夜长于昼,C、D错误。而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首先要注意图中箭头指示的公转方向。地球的公转有几个需要牢记的知识点:①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约为3月21日前后;②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约为6月22日前后;③北半球的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此时约为9月23日前后;④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约为12月22日前后。
小明同学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只有一天能够通过窗户观察到日出和日落。观测发现该日北京时间6点56分日出,地方时18点59分日落,正午太阳高度为82.5°。下图示意该日日出、日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若甲为日落位置,则该窗子朝向为()
A.正南
B.正北
C.东北
D.西南
18.小明同学位于()
A.济南(36°N,117°E)
B.海口(20°N,110°E)
C.成都(30°N,104°E)
D.拉萨(30°N,91°E)
【答案】17.B
18.D
【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观测发现该日北京时间6点56分日出,地方时18点59分日落,正午太阳高度为82.5°”可知,该地该日昼长时间为13小时3分钟,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若甲为日落位置,根据材料信息“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只有一天能够通过窗户观察到日出和日落”说明乙为日出方向东北方向,甲为日落方向西北方向,所以该窗子朝向为正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根据材料信息,“观测发现该日北京时间6点56分日出,地方时18点59分日落,正午太阳高度为82.5°”可知,该地该日昼长时间为13小时3分钟,根据日出时间为12:00-1/2昼长,可知该地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的5时29分前后,当地日出时为北京时间6点56分,当地与北京时间相差1小时27分左右,说明当地经度在120°E以西22°左右,即当地所在经度约在88°E左右,与拉萨所在地区最为接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010年6月22日《信息时报》报道,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州出现“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现象。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广州出现这种有趣景象的原因是()
A.阴雨天
B.太阳直射
C.观察角度不同
D.太阳斜射
20.山东济宁市(35°N)的学校所在地,会不会发生“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现象()
A.不会
B.会
C.无法判断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1.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D.赤道
【答案】19.B
20.A
21.C
【解析】本题以广州“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现象为背景,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9.读材料,头上有烈日,说明是白天,且是晴天,A错误;有太阳,就会有影子,与观察角度无关,C错误;斜射一定能看到影子,D错误;只有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是90°,影子在脚底下,人站在上面,看不到,B正确;故选B。
2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济宁市位于35°N附近,因此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机会,故不会发生“头上有烈日,脚下无人影”的有趣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正确;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A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时(非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错误;赤道上这一天离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也是一年中最小值,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地球公转意义的基础,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是1个回归年。回归线以外区域无太阳直射现象。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对应春秋分日,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对应二至日。具体节气要看南北半球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主要以黄河流域这一带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从黄经0°起,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见下图)。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共12个;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共12个。“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统称二十四节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霜降大致对应的黄经度数是( )
A.60°
B.240°
C.150°
D.210°
23.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冬至”
B.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具有一样重要的指导意义
C.“大暑不热”的年份,登陆我国的夏季风较强
D.二分、二至分别表示我国四季的开始
【答案】22.D
23.C
【解析】22.由材料可知,霜降是秋分后的第二个节气,位于秋分后30°,对应的黄经度数为210°,D正确。
23.“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由材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主要以黄河流域这一带的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可知,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对南方地区指导意义不大;“大暑不热”的年份,登陆我国的夏季风较强,C正确;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我国四季的开始。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赤道式日晷"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盘正反两面上的刻度等分,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下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地日晷剖面示意图,左图为该日晷某时刻晷盘正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一天中,晷盘上晷针影子的移动方向是()
A.正面呈顺时针,反面呈逆时针
B.正反两面均呈逆时针
C.正面呈逆时针,反面呈顺时针
D.正反两面均呈顺时针
25.根据图示日晷晷针影子位置,可推测图片拍摄时为()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子夜
【答案】24.A
25.A
【解析】24.由于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自西向东移动,从上面看呈顺时针,从下面看呈逆时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针指向北极星,正午时指针指向正下方的影子为北,所以图示时刻,晷针影子指向西北,太阳位于东南,应为上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日晷的有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示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判断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如果图中甲与丙两点纬度数相同,请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3)分别计算甲地的地方时和丁地的区时,并判断乙地日出时间。
(4)此时,由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答案】(1);晨线。
(2)线速度:乙>甲=丙>丁;角速度:甲=乙=丙=丁
(3)4时;10时;6时
(4)60°W180°
【解析】本题以光照图为情境,考查地球运动一般特征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北极点附近,围绕北极点画逆时针箭头。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变化判断晨昏线,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时,由黑夜进入白天,故为晨线。
(2)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甲丙两地纬度相同,故线速度相等,乙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四地角速度相同。
(3)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此时正值日出。甲在乙地西侧,经度相差30度,时间晚2个小时,故地方时为4时;丁在乙地东侧,经度差60度,地方时早4个小时,故丁地地方时为10时,丁地经线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故丁地地方时即丁地的区时。
(4)全球由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划分为两个日期。此时乙与120°E时差为6个小时,东加西减,故120°E为12时,则60°W为0时,故此时60°W和18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27.(12分)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D点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2)B点总是比E点的地方时早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3)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_(南或北)偏移。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图中E点随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说明其长短适宜,对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有利影响。
【答案】(1)8A点位于90°W,属于西六区,经计算可知D点位于30°E,属于东二区,二者相差8个时区,故区时相差8小时。
(2)6B点所在经线位于E点所在经线的东边,且经度相差90°。
(3)南物体沿CD方向自西向东运动,由于位于北半球,其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向南偏移。
(4)24使得地球表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解析】本大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时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调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解析】(1)图中两条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根据A点经度为90°W和经度变化特点,可推知D点经度为30°E。然后根据经度推算时区,A点在西六区,D点在东二区,根据时区求出时区差8个时区,得到区时差8小时。
(2)两条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据此得出B点与E点经度相差90°,推出地方时相差6小时。观察B点与E点的相对位置可知,B点所在经线偏东,地方时较早。
(3)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在该力作用下,北半球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物体沿CD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由于CD位于北半球,其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向南偏移。
(4)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即1个太阳日,这使得地球上白昼和黑夜的长度都不是很长,地表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昼夜温差小,对于生命生存非常有利。
28.(12分)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如图甲)。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楼距相同的户型结构(如图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户型结构有北卧室和南卧室,冬季采光条件最好的是福州的南卧室,说明原因。
(2)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图甲)审批时,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请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原因。
【答案】(1)南卧室朝阳,采光条件好于北卧室;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福州因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较长,采光条件好于纬度较高的北京。
(2)应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减少南楼楼层数量)。北京纬度较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楼影较长,考虑到北楼的采光条件,应降低南楼高度,以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
【解析】本题以楼盘为载体,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先考虑朝阳与背阴,南卧室获得光照的时间长,采光条件比北卧室好;再考虑纬度高低与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的关系,福州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北半球冬季纬度越低,昼越长,故福州昼更长,故福州南卧室的采光条件比北京南卧室好。
(2)北京与福州相比,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同样的楼房高度,北京楼影更长,南楼会影响北楼低楼层的采光条件,故应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缩短楼影的长度,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保证北楼低楼层的采光条件。
29.(14分))图甲和图乙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时刻,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地方时是__________。
(2)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3)该时刻,M地昼长为__________。
(4)Q地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是__________,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答案】(1)29°次日2时44分
(2)Q大于P
(3)16小时
(4)(69°S,75°E)绘图如下;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1)图甲中,晨昏线与69°N纬线相切,Q为切点,69°N纬线圈以北为极夜现象,可推知69°S纬线圈以南为极昼现象。根据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21°S,据此计算出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9°;Q为极夜切点,该切点平分昼半球,经过该切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然后,根据105°W地方时为12时,求得116°E的地方时为第二天的2时44分。
(2)Q地出现极夜现象,夜长为24小时,P地纬度低于69°N没有极夜现象,夜长小于24小时。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Q大于P。
(3)根据Q地所在的105°W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计算出位于135°E经线的M地的地方时为第二天的4时,M地位于晨线上,地方时4时日出,可计算出其昼长为16小时。
(4)关于地心对称的两地,纬度值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Q地位于(69°N,105°W),故其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69°S,75°E)。Q地刚好出现极夜,则其对跖点刚好出现极昼,该日太阳直射21°S,可计算出69°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2°,绘制Q地对跖点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时要兼顾这些方面。据此绘图如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