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过关测试卷(鲁教版2019)(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过关测试卷(鲁教版2019)(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4 18:01: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过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A.不含有化石
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浆冷凝而成
2020年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三极”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结合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为珠峰精确地“量身高”。据曾参与攀登珠峰的人介绍: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营地,可能随手就会捡到一块海洋化石(如三叶虫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珠峰测高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①遥感技术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高山营地附近有三叶虫化石的岩石可能是()
A.侵人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6.岩石圈是()
A.地壳和地幔的全部
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C.硅铝层连续分布
D.全部有生命存在
断层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张力使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乙、丙、丁、甲
美国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千米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地质构造是红砂岩。峡谷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板块张裂作用
D.板块挤压作用
10.该地岩石呈现红色的原因可能是()
A.当地沙漠为红色
B.植物根系染色作用
C.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氧化物
D.洪水染色作用
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一滨海一浅海一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河流含沙量增加
③陆地相对抬升④海浪侵蚀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一滨海一浅海一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A.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
B.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一海陆交互相沉积一海相沉积
C.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一下降的变化过程
D.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一抬升的地质活动过程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⑥
B.岩层②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C.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
D.⑤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14.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适宜开凿隧道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114°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呈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图3)。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垂直距离越来越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
①古栈道②洪水③防御④岩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悬空寺与谷底垂直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峡谷()
A.两侧山地下沉
B.底部地壳抬升
C.河流的下切侵蚀
D.河流的泥沙沉积
17.悬空寺每天的日照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
A.10:00
B.11:30
C.12:30
D.13:00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河冲刷力右岸比左岸弱
B.A地多为V型河谷
C.C地为冲积平原
D.B地为三角洲平原
19.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0.该地河流曲折多弯,其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受地层断裂下陷制约
B.河流侧蚀作用强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堆积作用弱
21.该地区()
A.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
C.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D.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
23.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出露岩层
a
b
c
d
c
d
c
24.图中甲处是良好的()
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
C.铁矿带
D.储气构造
25.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A.
B.
C.D.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意大利境内大理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技术先选,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其北部山区地质实害频发。图1为意大利区域简图,图2为意大利北部某大理石产区景观照片。
(1)从岩石类型看,大理石属于岩。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意大利境内大理石的形成的过程。
(2)分析意大利部分港口成为大理石重要输出港的主要原因。
(3)受开采大理石的影响,意大利北部地质灾害多发,请列举一种相关的地质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蛇曲,一般形成在地形相对平坦、落差不大、地面物质软硬适中、松散适度的草原或湿地上,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在黄河河口以下晋陕边境,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多次隆起形成的断裂带中,形成了壮观的“嵌入式蛇曲”,也称“曲峡”。位于沁河第一湾曲峡附近的寨后村,建村历史悠久,土质、水质条件好。
蛇曲裁弯取直后,旧河道形成牛轭湖。沁河支流丹河曲峡上的古牛轭湖地势高于河道,已被开辟为连片的耕地。图为太行山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及沁河第一湾和丹河古牛轭湖景观图。
(1)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2)分析寨后古村选址曲峡凸岸的原因。
(3)说明图中高位古牛轭湖的演化过程。
2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图为丹娘沙丘位置及景观,该处河道弯曲。
(1)分析丹娘爬升沙丘的形成过程。
(2)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原因。
2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1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2为城市C第四纪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描述冲积扇上城市A到B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判断城市C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断其可能成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过关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该类岩石最主要的特点是()
A.不含有化石
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岩浆冷凝而成
【答案】1.B
2.C
【解析】1.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因此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为砂砾岩,属于沉积岩,B正确,侵入岩和喷出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AD错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C错误。故选B。
2.沉积岩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化石,A项错误、C项正确;岩浆顺着某些地壳软弱地带或地壳裂隙运移和聚集,有的岩浆喷出地表,岩浆冷凝速度快,形成喷出岩,喷出岩岩石中有许多气孔,B、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的成因: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二、沉积岩的成因: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三、变质岩的成因: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能使所有岩石变成变质岩。当岩石变成变质岩后,它的外形、构造、晶粒结构以及矿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岩浆岩、沉积岩都可以变成变质岩,一种变质岩也可以变成另一种变质岩。变质岩比如大理岩、板岩等。
2020年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三极”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结合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为珠峰精确地“量身高”。据曾参与攀登珠峰的人介绍: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营地,可能随手就会捡到一块海洋化石(如三叶虫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珠峰测高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①遥感技术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高山营地附近有三叶虫化石的岩石可能是()
A.侵人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答案】3.A
4.B
【解析】3.根据题干,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故珠峰测高过程中,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①②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获得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材料无明显体现,③错误;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借助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的技术,不是珠峰测高的过程中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④错误。故选A。
4.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高山营地附近有三叶虫化石的岩石可能是沉积岩,B正确。侵入岩、喷出岩是岩浆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中没有化石,A、C、D错误。故选B。
【点睛】"3S"是指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广义的说法则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其中GNSS泛指所有卫星定位系统,包括GPS。“3s”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称。
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6.岩石圈是()
A.地壳和地幔的全部
B.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C.硅铝层连续分布
D.全部有生命存在
【答案】5.D
6.B
【解析】5.有蒸腾作用的是生物圈,说明乙表示生物圈;丙处有径流可以判断为岩石圈;丙处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或海洋,说明丁为水圈;乙、丙、丁都可以蒸发形成水汽到大气圈,甲为大气圈,甲为大气圈,所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构成并未包括地幔的全部,A错误,B正确;地壳由硅镁层和硅铝层组成,其中的硅镁层连续分布、硅铝层不连续分布,C错误;岩石圈中不是全部有生命,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断层是指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张力使岩体发生破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8.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乙、丙、丁、甲
【答案】7.C
8.D
【解析】7.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地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C正确,ABD错。故选C。
8.丙处地层侵入乙沉积地层中,形成时间晚于乙。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所以丁地层形成时间晚于丙。甲地层下面的乙、丙、丁岩层表面有侵蚀的痕迹,说明在甲地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侵蚀过程,说明甲地层形成时间晚于丙、丁。所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丁、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一般方法:
(1)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不同生物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
(2)其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①根据侵入岩侵入的岩层来判断(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②根据断层来判断(若断层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则断层的时间晚于其岩层的形成时间)。
美国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W)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千米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地质构造是红砂岩。峡谷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自然的奇幻美景是游客们的“地下天堂”,但“天堂”需要印第安导游的带领才能入内,这不仅是自然和人文保护的需要,更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就算是峡谷上方阳光灿烂,但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该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板块张裂作用
D.板块挤压作用
10.该地岩石呈现红色的原因可能是()
A.当地沙漠为红色
B.植物根系染色作用
C.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氧化物
D.洪水染色作用
【答案】9.B
10.C
【解析】9.风力侵蚀主要形成戈壁、风蚀蘑菇等地貌,不会形成峡谷,A错误;如果一场暴雨突然降临,这狭窄的“天堂”瞬间就可能变成一处急流奔腾、绝无逃生可能的“地狱”,据此结合峡谷景观图可知,谷壁上坚硬光滑、有着如同流水般的边缘,最有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由于暴增的水量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B正确;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C错误;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海沟等,D错误;故选B。
1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峡谷因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地质构造是红砂岩,砂岩含有大量氧化铁,呈红色,C正确;当地沙漠颜色对岩石的颜色影响不大,A错误;沙漠植被稀少,植物根系染色作用小,B错误;沙漠降水少,洪水少,且洪水不会对岩石染色产生较大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侵蚀地貌: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V”型谷、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一滨海一浅海一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河流含沙量增加
③陆地相对抬升④海浪侵蚀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一滨海一浅海一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A.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
B.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一海陆交互相沉积一海相沉积
C.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一下降的变化过程
D.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一抬升的地质活动过程
【答案】11.B
12.C
【解析】11.海进与海退是海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表现为海退过程,一般是由于陆域相对抬升或者沉积物沉积量大于侵蚀量,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所造成。②③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升高,会导致海进,侵蚀减弱是海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①④错误。故选B。
12.河道(湖沼)为陆地环境,滨海-浅海为海洋环境,三角洲是海岸带环境。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表示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一下降的变化过程。C正确,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再向三角洲湿地系统转变,A错误;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一海相沉积—陆相沉积,B错误;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地质活动过程,D错误,故选C。
【点睛】辽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河口三角洲,由辽河,大凌河,大辽河和绕阳河等多条河流注入辽东湾沉积形成,辽河和大辽河流域较大,物源多元的曲流河入海,大凌河是坡降较大,泥沙量大的辫状河入海,而辽河经盘锦入海的历史仅百余年,大凌河下游河道几百年来多次摆动,这种多条河流形成的三角洲较为罕见。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⑥
B.岩层②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C.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
D.⑤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14.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适宜开凿隧道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答案】13.C
14.A
【解析】13.从图中看,岩层⑥被断层①切断,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⑥,A错误。从图中的断裂处看,岩层②断裂之后左侧相对上升,右侧相对下降,B错误。岩层④为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岩层③为在岩浆岩周围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岩层③④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C正确。⑤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故物质主要来源于软流层,D错误。故选C。
14.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宜开凿隧道,A正确。b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误。c处有断层,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由图可知d处岩石为石灰岩,该岩石易渗水,故不适合储水,D错误。故选A。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114°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呈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图3)。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垂直距离越来越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
①古栈道②洪水③防御④岩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悬空寺与谷底垂直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峡谷()
A.两侧山地下沉
B.底部地壳抬升
C.河流的下切侵蚀
D.河流的泥沙沉积
17.悬空寺每天的日照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
A.10:00
B.11:30
C.12:30
D.13:00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15.由材料“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可知,悬空寺的修建与古栈道有关;该地为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建在峭壁中部有利于防洪;从图中可看出该处岩石为薄层灰岩、夹页岩,下层为厚层灰岩,岩性下硬上软,有利于建设和长久保存,①②④正确;防御不是主要悬空寺选址的主要因素,排除③。故选C。
16.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河流含沙量大,谷地泥沙沉积不断堆高,使谷地与悬空寺的距离变近,D正确;若峡谷两侧山地下沉或峡谷底部地壳抬升,可能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变近,但材料和图中缺乏相关信息,A、B无法判断;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会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远,C错误。故选D。
17.悬空寺位于南北走向的峡谷西壁,要照射到阳光,则太阳的方位应在东边,且悬空寺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可以推测时间应在当地地方时的10点至12点之间,即北京时间10:24~12:24之间。故选B。
【点睛】悬空寺的经度位置、南北走向的峡谷西岸崖壁、以及图片中岩性特点等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河冲刷力右岸比左岸弱
B.A地多为V型河谷
C.C地为冲积平原
D.B地为三角洲平原
19.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8.B
19.C
【解析】18.读图,结合材料分析,A位于河流上游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往往形成V型河谷,B正确;河流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流向右偏,右岸侵蚀作用强,A错误;C位于河口附近,为河口三角洲,C错误;B位于河流中游为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D错误。故选B。
19.读图,结合材料分析,A位于河流上游山区,C在河口地带。C地临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②正确;C地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建设,发展空间大,适宜发展为城市,④正确;A地植被茂盛,环境质量更好,①错误;A地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③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外力作用和地貌形态都不同:河流源头地区以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形河谷;中游地区河谷拓宽,形成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流,地形开阔平坦,形成槽形河谷。
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0.该地河流曲折多弯,其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A.受地层断裂下陷制约
B.河流侧蚀作用强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堆积作用弱
21.该地区()
A.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
C.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D.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
【答案】20.B
21.D
【解析】20.读图可知,该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侧蚀作用较强,导致河道弯曲,B正确,D错误;受地层断裂制约的河流,多直流,A错误;地转偏向力主要作用于河流的直流段,C错误;故选B。
21.该地区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不可能山高水深,A错误;河流多弯曲,水流不畅,洪水期易发生洪涝灾害,C错误;读图可知,该地区没有冲积扇分布,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
23.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答案】22.B
23.A
【解析】22.从形态上分析,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图中岩层向上弯曲,故为背斜构造,B项正确,A项错误;图中没有发现岩层出现断裂的现象,故C、D项错误。
23.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图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侵入岩形成时间早于地壳运动,故A项正确。
【点睛】背斜向斜如何区分
一般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出露岩层
a
b
c
d
c
d
c
24.图中甲处是良好的()
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
C.铁矿带
D.储气构造
25.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A.
B.
C.D.
【答案】24.A
25.C
【解析】24.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正确。油气主要储存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处,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煤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错误。故选A。
25.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排除B、D;乙处海拔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故选C。
【点睛】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中间新,两翼老。根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即可判断地质构造类型。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意大利境内大理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技术先选,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其北部山区地质实害频发。图1为意大利区域简图,图2为意大利北部某大理石产区景观照片。
(1)从岩石类型看,大理石属于岩。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意大利境内大理石的形成的过程。
(2)分析意大利部分港口成为大理石重要输出港的主要原因。
(3)受开采大理石的影响,意大利北部地质灾害多发,请列举一种相关的地质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变质在地质历史上,该地是古地中海(曾经是海洋),有大量石灰岩形成;后来由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地,同时由于岩浆活动剧烈,石灰岩(与岩浆接触)变质,形成优质的大理石。
(2)意大利大理石产量大,质量好,可大量出口;大理石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受阿尔卑斯山脉阻挡,陆地交通不便;大理石是一种笨重的货物,海运运输成本低。
(3)答案1:滑坡(崩塌)。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山地地形坡度大;大理石开采,造成山体受损,植被破坏。
答案2:泥石流。大理石开采,地表植被破坏多松散物(碎石);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集中;山地地形坡度大,多沟谷。(说明;要求答出其中1种地质灾害并说明原因,若答多个地质灾害,则以第1个地质灾害进行评判)
本题以意大利为区域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交通运输方式、人类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解析】(1)岩石按成因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大理岩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转变形成,属于变质岩,其形成过程需要从石灰岩的形成开始分析:在地质历史上,该地是古地中海(曾经是海洋),地势较低,沉积环境稳定,沉积有深厚的石灰岩;后来随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挤压,地势逐渐升高,同时由于岩层的挤压破碎,多裂隙;岩浆沿着岩石破碎地带侵入含有石灰岩的岩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大理岩。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货物的特点及运输需求、交通设施情况、市场距离、运输成本等因素。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大理石产量大,质量好,可大量出口;大理石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国际市场需求量大,运输需求大;根据意大利的地形分布情况,受阿尔卑斯山脉阻挡,陆地交通不便;大理石是一种笨重的货物,作为建筑材料,一般是量大不急需,可以采用运量大,运输较慢,运输成本低的海运方式。
(3)根据意大利的区域位置,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开采大理石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意大利北部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山地地形坡度大;大理石开采,造成山体受损,植被破坏,容易出现滑坡(崩塌)。在大理石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破坏,松散物(碎石)增多;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集中;山地地形坡度大,多沟谷,容易发生泥石流。
2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蛇曲,一般形成在地形相对平坦、落差不大、地面物质软硬适中、松散适度的草原或湿地上,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在黄河河口以下晋陕边境,太行山、吕梁山等山脉多次隆起形成的断裂带中,形成了壮观的“嵌入式蛇曲”,也称“曲峡”。位于沁河第一湾曲峡附近的寨后村,建村历史悠久,土质、水质条件好。
蛇曲裁弯取直后,旧河道形成牛轭湖。沁河支流丹河曲峡上的古牛轭湖地势高于河道,已被开辟为连片的耕地。图为太行山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及沁河第一湾和丹河古牛轭湖景观图。
(1)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2)分析寨后古村选址曲峡凸岸的原因。
(3)说明图中高位古牛轭湖的演化过程。
【答案】(1)地质历史时期(在古平面时期),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蛇曲;地壳持续抬升,河流落差增大,发生下切侵蚀(或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保留了原来的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
(2)位于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质优良、土层深厚,适宜耕作和建村;沉积形成的土壤,过滤和透水性好,富含矿物质,为居民提供了天然优质地下水;凸岸水流速度慢,河岸不容易崩塌(不易被侵蚀),居住环境安全,更适合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凸岸不易受到洪水的侵袭。
(3)河曲弯曲度逐渐加大,河曲颈部越来越窄并最后被冲断形成新河道(河流裁弯取直),原来的河曲被废弃为牛轭湖;河流继续下切,新河道进一步加深,牛轭湖成为了悬挂在高处的悬谷(即高位牛轭湖);历时长久,湖泊干涸,(被开辟为耕地)。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1)由材料分析可知,曲峡最初形成于故平原上的曲流,后来由于地壳持续抬升,水流流速加快,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同时保留了原来的蛇曲形态,形成嵌入式蛇曲,也称“曲峡”。
(2)结合学过的知识,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耕作的发展和古村落的建设;由河流沉积而形成的沙质土壤,过滤和透水性好,富含矿物质,可提供了天然优质的地下水;凸岸水流速度慢,河岸不易被侵蚀,不易受到洪水的侵袭,居住环境安全,更适合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
(3)结合材料可知,河曲弯曲度逐渐加大,河曲颈部越来越窄,蛇曲裁弯取直后,旧河道形成牛轭湖;河流继续下切,新河道进一步加深,古牛轭湖地势高于河道;历时长久,湖泊干涸,被开辟为连片的耕地
2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图为丹娘沙丘位置及景观,该处河道弯曲。
(1)分析丹娘爬升沙丘的形成过程。
(2)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原因。
【答案】(1)冬春干旱多风季节;河床、河漫滩上裸露的细沙被大风吹起,搬运到岸边;搬运过程中受到山体阻挡,加上河道弯曲,风力减弱,搬运物质不断沉积,形成了河岸爬升沙丘景观。
(2)沿河流(河谷)分布。地势较低,气候温暖;靠近河流,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3)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走向和河谷分布。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
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沙丘的形成过程,聚落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山地对公路选线的影响,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解析】(1)据材料可知,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在风力作用下,河床、河漫滩上裸露的细沙被大风吹起,搬运到岸边高处,受到山体阻挡,加上河道弯曲,风速降低,被搬运的沙体不断沉积,再加上河流的沉积作用不断提供沙源,逐渐形成了河岸而爬升沙丘景观。
(2)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温暖,靠近河流,水源较丰富、河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河谷农业,物产丰富,交通较便利,所以聚落沿河谷分布。
(3)据图可知,318国道总体走向是多沿等高线走向和河谷分布。图中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少穿越等高线和河流,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提高安全性。
【点睛】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
2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1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2为城市C第四纪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描述冲积扇上城市A到B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判断城市C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断其可能成因。
【答案】(1)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2)沉积不连续(沉积发生中断),缺失了P1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本题以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沉积作用的差异及环境变迁,难度一般。
【解析】(1)读图可知,自A到B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沉积物厚度逐渐自西向东变小。沉积物是由河流携带而来,在冲积扇地区,随着河流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所以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
(2)按照图2中左图来看,在温度环境中,沉积了N2层后应有P1层沉积,而实际情况是缺失了P1岩层,说明沉积不连续。该地缺失P1岩层是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所以沉积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