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4 17:12:08

文档简介

(共4张PPT)
单元复习课
第三章
思维脉图构建
答案速填
①雨雪
②连续性降水
③阴雨
④晴朗
⑤湿润
⑥干旱
⑦较多
⑧较少
问题研究探索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冷锋:冷气团主动
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三圈环流的形成
过境时:较大的风,云层
气压带和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增厚,出现①天气
冷锋与
天气
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
过境后:气温下降
气压带
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年四季影响我国,冬半年更常见
锋与
海陆分布对副极地低压
暖锋:暖气团主动
天气
海陆分布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
对气压带
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和风带的
亚洲东部的季风
过境时:云层加厚,
暖锋与
影响
低气压带:上升气流,
多形成②
天气
降水丰富,气候⑤
过境后:气温上升,
常见天
气压带对气高气压带:下沉气流,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气系统大气的运动
候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回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活动频繁
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海洋
北逆南顺,中心气流上升,低气压
风带对气吹向陆地:降水⑦
常出现③天气
(气旋)
气压带和风带(候的影响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陆地
热带气旋是常见的气旋
低气压与
对气候的影响
吹向海洋:降水⑧8
北顺南逆,中心气流下沉,高气压
高气压
④天气
(反气旋)
气候与气候类型不回,水热组合
自然景观不同,自然景观不同
长江流域的伏旱,冬季的亚
洲高压(共49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课前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任务驱动:
  马纬度指的是南北纬30度附近的纬度带。几百年前,西班牙帆船装载马匹至新大陆,至此海域,风力突然减弱,前进困难,由于饲料欠缺只好把马匹抛入海中。该海域风力减弱的原因什么?
1.大气环流
_______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使_______和_______之间、海洋和陆地
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北半球)
(1)低纬环流圈:
全球性
高纬度
低纬度
(2)中纬和高纬环流圈: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如下图。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夏季
_____,冬季_____。
偏北
偏南
【任务小测】
1.大气环流是指
(  )
A.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解析】选B。大气环流是因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而形成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不仅指热力环流,还包括其他的环流形式,既有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也有海陆间的大气运动,还有其他范围间的大气运动。
2.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
③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它的成因是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任务驱动: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从地理角度看,此“风”和“雨”有何关系?如何才能“风调雨顺”?
1.海陆分布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原因
___________差异。
陆地气压
海洋气压
冬季
降温快,气温低,_______
热低压
夏季
增温快,气温高,_______
冷高压
海陆的热力
冷高压
热低压
陆地
海洋
冬季
_____高压(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
_________压保留在海洋上
(被切断)
夏季
_____低压(印度低压)
___________保留在海洋上
(被切断)
(1)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纬向分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为多个_______气压中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基本呈
_____分布。
高、低
副极地低
亚洲
亚洲
副热带高压
带状
3.季风环流
(1)季风: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_____有规律地变换。
(2)影响因素:海陆的热力差异;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3)季风:
形成原因
季风
性质
冬季
_________吹向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
冬季风
干燥
寒冷
夏季
海洋暖湿气流沿___________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低压
东南
季风
温暖
湿润
南半球的_____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
_____
季风
温暖
湿润
季节
气压带、风带
亚洲高压
副热带高压
东南
西南
【任务小测】
1.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解析】选B。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正处于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2.南亚地区7月份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选D。南亚地区7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盛行西南风。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素养探究】
1.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阅读教材第49页图3.10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探究以下问题。
(1)图中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哪些?
提示: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2)图中气压带的分布有何规律?图中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
提示: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之间为风带;同一半球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大体相同。
(3)盛行上升气流的是哪些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是哪些气压带?
提示: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2.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阅读教材第50页图3.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探究以下问题。
(1)二分日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大体影响的纬度范围?
提示:南北纬10°。
(2)冬至日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大体影响的纬度范围?
提示:西风带:北半球:30°N~60°N,南半球:40°S~60°S。副热带高压带:
20°N~30°N,
30°S~
40°S。
(3)夏至日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大体影响的纬度范围?
提示:西风带:北半球:40°N~60°N,南半球:30°S~60°S。副热带高压带:
30°N~40°N,
20°S~
30°S。
(4)由上述看出,30°和40°之间的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大气环流有何特点?
提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探究总结】
1.“抓自转”——突破风带风向
2.“抓升沉”——突破气压高低
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压带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3.“抓变式”——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如下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4.“抓移动”——领会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造成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如南北纬10°~20°,南北纬30°~40°地区,在动态中掌握分布规律。
【探究训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采纳气象学家的建议,将气球改装后装上炸弹放出,以期达到轰炸美国本土的目的。下图为日本气球炸弹飞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日本的气球炸弹飞行到美国可能依靠的风向是
(  )
A.东北信风     
B.极地东风
C.盛行西风
D.东南信风
(2)推测该种风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
A.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
B.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
C.极地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
D.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日本的气球炸弹位于中纬度向东飞行到美国,可能依靠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位于低纬度地区,且风向西吹;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向西吹。第(2)题,北半球盛行西风是副热带高压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东北信风是副热带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由于距离较远,极地高压带不能直接流向赤道低压带;北半球极地东风是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偏转而成。
【补偿训练】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
A.甲:动力原因 上升    
B.乙:动力原因 上升
C.甲:热力原因 下沉
D.乙:热力原因 下沉
【解析】选A。从图中纬度信息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甲气流上升,乙气流下沉。
【素养特训】
  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地球表面运动物体的速率(速度的大小),但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地转偏向力对季风环流、气团运行、气旋(台风)与反气旋(冷空气)的运动路径等具有明显的影响。下图为假设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地球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图。
(1)(综合思维)极地地区气流下沉的原因是什么?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极地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空气堆积下沉。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
(2)(区域认知)说出图中的气压带名称和风带方向。
提示: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风带方向为北风。
探究二 亚洲东部的季风
【素养探究】
1.探究海陆分布对亚洲东部季风形成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51页图3.12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3.13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探究以下问题。
(1)1月份亚欧大陆高压位于什么地区?被切断的是什么气压带?
提示: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副极地低压带。
(2)7月份亚洲低压位于什么地区?
被切断的是什么气压带?
提示:印度、青藏高原地区。副热带高压带。
(3)澳大利亚大陆在冬季和夏季气压有何不同?
提示:冬季高气压,夏季低气压。
2.探究亚洲东部季风的分布
阅读教材第52页图3.14
东亚季风示意。探究以下问题。
(1)东亚季风在冬季和夏季风向有何不同?
提示:冬季为西北风(偏北风),夏季东南风。
(2)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冬季和夏季风向有何不同?
提示: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3)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的热力差异。
(4)澳大利亚北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风向有何不同?
提示:1月份西北季风,7月份东南季风。
【探究总结】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
呈带状分布的全球性的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
个高、低气压中心。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
中心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陆地面积越大,
海洋面积越大,海陆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越
大。
2.北半球的大气活动中心与亚洲季风
地表并非均匀的,北半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1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冬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2)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夏季,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南季风。
3.亚洲由季风形成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全年气温高,分旱季和雨季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南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韩国和日本南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探究训练】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2)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前后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解析】(1)选D,(2)选B。第(1)题,读图可知B地位于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风性质暖热、湿润;该地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其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冬季风受山脉阻挡,其势力弱于夏季风。第(2)题,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此时正值1月份前后;A地此时寒冷干燥,C地此时为低压中心,B地此时高温多雨。
【课堂小结】
课堂素养达标
(2021·合肥一中高二检测)地球近地面有多个气压带、风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  )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极地东风的是
(  )
【解析】1选D,2选D。第1题,三圈环流的判断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赤道附近近地面因气流上升而形成赤道低气压带;30°附近近地面因上空气流堆积下沉而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近地面因冷暖气流相遇而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极地东风形成于地球两极的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2021·湛江高二检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X月多年平均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
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X月最有可能为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
X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5.下图中能反映X月份时,乙地从近地面向高空方向上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C,4选C,5选B。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上是被印度低压控制着的,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可知X月最有可能为7月。第4题,由第3题的解析可知X月为7月,即北半球的夏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亚,夏季南亚一带盛行西南风,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时期甲地是盛行西南风的。第5题,由第3题的解析可知X月份为7月,此时乙地为夏季,可知此时控制乙地的为低压中心,其近地面的气压是比较低的,即其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其近地面的气温也是比较高的,逐渐向上的话,其气温是逐渐降低的。读图可知在①②③④四幅图中,②的等压线是统一向近地面弯曲的,可知这种等压线的分布表示的是近地面气压较低,可知四幅图中只有②图中的等压线以及等温线是可以正确表示乙地从近地面向高空方向上气温和气压分布的。
6.下图是亚洲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图分别表示亚洲1月和7月的季风示意图,其中A表示     月,B表示    月。?
(2)从风向看,①为    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
(3)从风向看,②为    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
【解析】第(1)题,A图中亚欧大陆是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北半球的冬季,为1月季风图;B图中亚欧大陆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是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季风图。第(2)题,①为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西北季风;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冬天,陆地冷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第(3)题,②是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
答案:(1)1 7
(2)西北 海陆热力的差异
(3)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59张PPT)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任务驱动:
  海南多雨,常常下午四、五点钟大雨会从天倾盆而下,但不一会儿就停了,而且下的是太阳雨,所谓牛头下雨牛尾晴。这种现象在热带地区常见。你知道形成原因是什么吗?
【任务小测】
1.下列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新西兰
D.印度
【解析】选A。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
2.下列由高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选C。热带沙漠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高温少雨。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任务驱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和雨往往联系在一起。什么样的风才能降雨?风带对降水有何影响?
1.高低纬度之间的气流
2.海陆之间的气流
3.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任务小测】
1.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不产生影响的是
(  )
A.西风   B.地形   C.洋流   D.信风
【解析】选D。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深受西风、地形、洋流的影响。信风影响热带地区,对欧洲没有影响。
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
A.西风的迎风坡
B.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C.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D.赤道低压带控制
【解析】选C。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并且沿岸暖流经过,降水较多。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任务驱动:
  雨热同期就是说降雨和高温季节是同步的。世界上有些地区是雨热不同期的,这些地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_____差异。
2.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季节
【任务小测】
1.意大利罗马地区夏季降水较少的原因是
(  )
A.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盛行上升气流
C.盛行下沉气流
D.海洋水汽蒸发小
【解析】选C。罗马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2.下面气候类型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选D。地球上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典型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任务驱动:
  与我国东南部同纬度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分布有全球最大的沙漠,而我国东南部降水丰沛,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这是为什么?
1.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气候是影响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_____
_________,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水热
条件组合
2.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差异
(1)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景观差异(纬度相近)。
区域
气候特点
自然景观
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
沙漠
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
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植物耐旱,
_____景观
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
南方
雨热同期,冬温夏热,降水丰富
河网密布,河流地貌发育,植被繁茂,
___________景观
荒漠
常绿阔叶林
(2)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草原气候_______分明,形成热带草原景观,动物随雨带的移动而发生迁徙。
干湿季
【任务小测】
1.温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
(  )
A.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解析】选C。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符合干旱气候下的植被特点的是
(  )
A.植株高大
B.落叶阔叶
C.根系发达
D.树叶针状
【解析】选C。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为了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植被的根系较为发达。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素养探究】
1.探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阅读教材第55页图3.17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图3.18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探究以下问题。
(1)亚马孙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2)亚马孙地区是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试分析原因。
提示:平原面积广大;山脉位于大陆西岸,北部、西部、南部为山地高原,开口向东,有利于信风带来暖湿气团。
(3)广阔的热带雨林对降水有何影响?
提示:雨林蒸腾作用强,增加了水汽,增大了降水量。
2.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阅读教材第55页图3.19
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探究以下问题。
(1)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最高纬度约为多少?为什么?
提示:大约至66度。沿岸暖流的影响。
(3)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较远,原因是什么?
提示:欧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利于西风深入内地。
【探究总结】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气流运动
气候特点
极地高压带
下沉
干冷
副热带高压带
干热
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
温湿
赤道低压带
湿热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
(1)基本特点: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气候特点常年单一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小。
风带
气流运动
属性
极地东风带
从高纬流向低纬
冷干
低纬信风带
干燥
中纬西风带
从低纬流向高纬
温湿
(2)列表归纳。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
湿润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
热干燥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
温多雨
4.受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1)基本特征:一年中随季节变化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降水季节变化明显。
(2)列表归纳。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探究训练】
 甲、乙两地位于非洲大陆西岸。下图表示两地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的天数比例。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气候可能是
(  )
A.甲—热带草原气候    
B.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甲—热带雨林气候
D.乙—地中海气候
(2)与乙地相比,甲地
(  )
A.纬度较低
B.1月均温较低
C.位置偏南
D.年降水量较多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第(2)题,信风带比西风带的纬度低,所以甲地纬度更低,降水更少。
【补偿训练】
  读某区域海陆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P地气候类型的降水、气温(柱状表示降水量,曲线表示气温)变化相似的是
(  )
(2)当M地气候处于湿润多雨的季节,南亚地区的主导风向为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1)选C,(2)选D。第(1)题,
分析图文材料可知,P地位于40°N以北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只有C项气温与降水量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A项气候资料为地中海气候,B项为热带季风气候,D项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第(2)题,据图分析,M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故当M地气候处于湿润多雨的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亚地区盛行冬季风,为东北季风。
【素养特训】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1)
(地理实践力)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2)
(综合思维)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探究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素养探究】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阅读教材第57页图3.20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探究以下问题。
(1)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提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提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的是哪些气候类型?
提示:温带大陆性气候。
(4)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是什么气候类型?
提示:地中海气候。
2.探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阅读教材第57页图3.2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代表地点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探究以下问题。
(1)从图中看,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在气温方面有何不同?
提示:热带全年高温,月均温在15
°C以上;亚热带夏季高温,冬季月均温在
0
°C以上,较温和;温带夏季温度较高,最冷月在0
°C以下;寒带全年低温。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的时间不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只在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3)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只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4)北京和莫斯科降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京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莫斯科位于内陆,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
【探究总结】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
2.气候类型的判定
(1)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依据
曲线形状
因素变化
结论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波峰状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波谷状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2)根据气温判断其所属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
亚热带型
温带型
寒带型




最冷月均温>15

最冷月均
温0℃~15℃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18
℃(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
最热月均温<10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3)根据降水分析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探究训练】
读a、b两地气温、降水材料图,回答(1)、(2)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1)选C,(2)选A。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a地全年高温,最低气温>15℃;降雨分为雨季和旱季,且夏季降水具有突变性,降水量较多。根据气候特征可知,该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b地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根据气候特征可知,该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海陆的热力差异。
【补偿训练】
  读下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2)题。
(1)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e两处的风带和气压带分别是
(  )
A.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B.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赤道低压带
D.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2)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1)选A,(2)选B。第(1)题,E、e两地均位于30°N~40°N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甲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乙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第(2)题,a处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冬夏皆受西风影响,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素养特训】
  英国“脱欧”,指英国脱离欧洲联盟计划。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结束其47年的欧盟成员国身份。下图为英国伦敦(图1)和德国柏林(图2)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图(近30年平均)。
(1)(区域认知)说出伦敦的气候特点。
提示:全年温和多雨。
(2)(综合思维)和伦敦相比,柏林的气候和伦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柏林和伦敦相比,冬季气温较低,夏季降水稍多。柏林位于东部,受海洋的影响减小,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课堂小结】
课堂素养达标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
A.下沉,干热
B.上升,湿热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由图可知,此时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
S以南,说明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应该处于冬季。第2题,①带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热。
  (2021·安徽联考)下列甲图为某地气候特征分布图,乙图为某时段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3~5题。
3.
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
乙图所示时段,甲图所示地区气候特征表现
(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5.下列关于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下沉,晴朗
B.由高纬流向低纬,晴朗
C.上升,多雨
D.由低纬流向高纬,多雨
【解析】3选D,4选
B,5选A。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第4题,读图可知,乙图所示时段,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太阳直射南半球,甲图所示地区气候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冬季,气候特征为温和多雨。第5题,读图可知,①气压带位于30o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大气运动特点为盛行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气候类型在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填序号)     、     、      。
(2)④地气候成因是         。?
(3)图中②地为     气候,其气候特征是什么??
(4)①、③两地经度相同,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①地         ;③地         。?
【解析】第(1)题,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温带季风气候,丙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第(2)题,东亚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第(3)题,②地为地中海气候。第(4)题,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是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② ④ ⑤
(2)海陆的热力差异
(3)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受西风带控制 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共58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课前自主学习
一、锋与天气
任务驱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代·赵师秀诗中描述的是哪种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1.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_____、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_____的大
范围空气。
2.锋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作_____;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_____;一般把锋面和
锋线统称为锋。
3.冷锋与天气
(1)冷锋:___气团主动向___气团移动的锋。
(2)冷锋降水原因: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_________,水汽凝结成
云和雨。
均匀
相似
锋面
锋线


被迫抬升
(3)冷锋过境天气变化:
(4)我国的冷锋天气:一年四季都有,___半年更常见。
过境时
较大的风、云层增厚,_______天气
过境后
气温_____,气压_____,天气转晴
雨、雪
下降
上升

4.暖锋与天气
(1)暖锋:___气团主动向___气团移动的锋。
(2)暖锋降水原因:暖气团沿冷气团_________,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3)暖锋过境天气变化:
过境时
云层加厚,多形成_______降水
过境后
气温_____,气压_____,天气转晴


徐徐爬升
连续性
升高
降低
(4)我国的暖锋天气:在我国_____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东北
5.准静止锋与天气
(1)准静止锋与天气:冷、暖气团_________,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
动的锋。准静止锋会带来_________的天气。
(2)我国的准静止锋:
形成原因
出现时间
江淮准
静止锋
冷、暖气团在___________地
区势均力敌
夏初(6月至7月上旬)
昆明准
静止锋
南下的冷空气遇_________阻
挡,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停滞
冬半年
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
长江中下游
云贵高原
【任务小测】
1.冷锋过后气温下降的原因是
(  )
A.冷气团控制
B.云层厚,大气削弱作用强
C.暖气团控制
D.降雨影响,太阳辐射少
【解析】选A。冷锋过后,被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
2.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  )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选C。暖锋锋前由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暖锋锋后由暖气团控制,而锋面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故应该在暖锋锋前;暖锋锋前是冷气团,暖气团在爬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任务驱动:
  “南中夏秋多恶风,彼人谓之′飓′。《南越志》云′风起则人心恐惧′,或云′风来则四面具足′,二义皆有理也。”
文中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是如何形成的?
1.低气压(气旋)
(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_____,中心气压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
(2)低气压气流(气旋):
水平方向
由___________流动。北半球按___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
按___时针方向流动
垂直方向
形成_____气流
闭合
低于
四周向中心


上升
(3)低气压天气:中心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_____,水汽凝结成云和雨,出现
_____天气。
(4)影响我国的气旋: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生成于_______________。热带气旋
不断加强成为台风。
降低
阴雨
西北太平洋地区
2.高气压(反气旋)
(1)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_____,中心气压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
(2)高气压气流(反气旋):
水平方向
中心向外流出,北半球按___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按___时针方向流动
垂直方向
形成_____气流
闭合
高于


下沉
(3)反气旋天气: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_____,水汽不易凝结,天气_____。
(4)影响我国的反气旋:①夏季长江流域的_____天气,为___________控制形成
的。②冬季,高压控制地区寒冷干燥天气,_____天气是反气旋东移南下形成
的。
升高
晴朗
伏旱
副热带高压
寒潮
【任务小测】
1.下列区域的台风(飓风)呈顺时针方向运动的是
(  )
A.孟加拉湾    
B.南海
C.墨西哥湾
D.澳大利亚以东
【解析】选D。北半球的台风(飓风)呈逆时针,孟加拉湾、南海、墨西哥湾都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东部位于南半球,台风(飓风)呈顺时针。
2.下列天气系统为晴朗天气的是
(  )
A.冷锋  B.暖锋  C.低气压  D.高气压
【解析】选D。锋面系统、低气压系统会出现降水天气;高气压中心扩散下沉,为晴朗天气。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 锋与天气
【素养探究】
1.探究冷锋与天气
阅读教材第43页图3.3
冷锋及其天气。探究以下问题。
(1)判断左图为冷锋天气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冷气压箭头呈直线;锋面坡度较大。
(2)降水的区域主要在哪一侧?
提示:降水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位于锋后。
(3)如何根据冷锋符号判断锋的移动方向?
提示:冷锋的尖角指向锋面的移动方向,即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2.探究暖锋与天气
阅读教材第44页图3.4
暖锋及其天气。探究以下问题。
(1)判断左图为暖锋天气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冷气团箭头呈循环线;锋面坡度较小。
(2)降水的区域主要在哪一侧?
提示:降水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位于锋前。
(3)如何根据暖锋符号判断锋的移动方向?
提示:暖锋的圆角指向锋面的移动方向,即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探究总结】
1.冷锋与天气
2.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与天气
【探究训练】
  (2021·珠海高二检测)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完成(1)~(3)题。
(1)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
A.低压槽
B.高压脊
C.冷锋
D.暖锋
(2)此时乙地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  )
A.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
C.连续性降水
D.风力减小
【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第(2)题,从图中可知,乙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第(3)题,据以上分析可知,冷锋过境后,气温继续下降,气压升高,风力增强;连续性降水一般为暖锋过境时产生的天气状况。
【补偿训练】
  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读图完成(1)、(2)题。
(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
A.A、B        B.B、C
C.A、C        D.都可能
(2)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在我国冬半年常出现的锋面为冷锋和昆明准静止锋。第(2)题,江淮准静止锋的出现时间为6月前后,此时形成梅雨天气。
探究二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素养探究】
1.海平面等压线图的判读
阅读教材第44页图3.5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模式。探究以下问题。
(1)低气压和高气压在气压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等压线呈闭合状态。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2)高压脊在气压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高气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要高。
(3)低压槽在气压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气压比两侧要低。
2.探究低气压(气旋)与天气
阅读教材第45页图3.6
北半球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探究以下问题。
(1)气旋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什么风向?
提示:北部偏北风,南部偏南风。
(2)风向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提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3)气旋为什么会形成降水天气?
提示:中心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降水。
3.探究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阅读教材第46页图3.7
北半球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探究以下问题。
(1)反气旋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什么风向?
提示:北部偏南风,南部偏北风。
(2)南半球的反气旋呈什么方向运动?为什么?
提示:逆时针。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气流呈逆时针运动。
(3)反气旋为什么是晴朗天气?
提示:中心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探究总结】
1.低气压和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1)相同点: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气压气流都从周围的高气压区流向中心的低气压区;高气压都从中心的高气压区流向四周的低气压区。
(2)不同点:地转偏向力的不同,造成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半球的运动方向相反。
2.垂直方向气流与天气
【探究训练】
  (2021·牡丹江高二检测)图示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视频的截图,图中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该现象的产生与地形地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该现象发生条件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
A.丘陵山区
B.日出时
C.夏季
D.阴天
(2)对图中可见的破碎编织袋运动状态分析,准确的是
(  )
A.
旋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B.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C.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上升
D.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3)如果这类现象在足够的尺度上发生,将会造成很大危害,如
(  )
A.大面积的干旱
B.阴雨绵绵,食物腐烂
C.低温冻害
D.暴雨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地面上破碎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竖起,说明垂直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一般受热力因素影响,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结合选项,该现象发生条件最合理的是气温高的夏季。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导致图中破碎编织袋运动的天气系统是局地气旋,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在北半球,气旋区域内水平空气作逆时针方向流动,垂直空气作上升运动。图中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使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现象是气旋,如果这类现象在足够的尺度上发生,将会形成强烈发展的气旋,强烈发展的气旋会造成很大危害,如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最终会形成狂风、暴雨,沿海地区还会产生风暴潮等危害。
【补偿训练】
  读2018年8月某日气象卫星遥感图像,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台风的示意图是
(  )
(2)甲处的风向为
(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该台风发生在北太平洋,因此该台风应为逆时针辐合的空气涡旋。第(2)题,根据甲处受到的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可以判定甲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素养特训】 
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减弱、消亡和各类天气过程的出现,都与天气形势变化有关。正确的天气形势分析是天气预报的主要科学依据,也是提供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了解天气变化大概趋势的依据之一。下图为2020年2月18日05时局部气压形势图。
 (1)(区域认知)描述图中气压分布特点。
提示: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陆地被高气压控制,低气压分布在日本以东洋面、我国青藏高原等局部地区。
(2)(综合思维)说出我国的天气特点。
提示:我国以晴朗天气为主,北方寒冷,南方低温。
【课堂小结】
课堂素养达标
  2019年12月5日,春城昆明下雪,上了“微博热搜榜”!读昆明准静止锋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
造成此次昆明下雪的天气系统是
(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
昆明四季如春的理由,不包括
(  )
A.纬度低冬季气温高
B.海拔高夏季气温低
C.冬季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
D.夏季受冷气团控制多雨天
【解析】1选B,2选D。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2019年12月5日春城昆明下雪,春城一般情况下冬季气温较温和,很难下雪,此次昆明下雪,与降温有关,因此冷锋天气系统的可能性最大。暖锋天气系统会使得本来较温和的昆明升温,因此下雪的可能性不大。气旋能带来降水,但不会带来明显的降温,因此下雪的可能性不大。反气旋以下沉气流为主,很难成云致雨,不会形成降雪天气。第2题,纬度低冬季气温高,导致昆明冬季如春;昆明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导致昆明夏季如春;图中显示,冬半年出现的昆明准静止锋位于贵阳与昆明之间,昆明冬季受暖气团控制多晴天,气温较高,导致昆明冬季如春。昆明夏季受夏季风控制,且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夏季受冷气团控制的可能性小,这不是昆明四季如春的理由。
  (2021·温州高二检测)一个较为稳定的气旋某月3-9日自西向东经过浙江温州。下图是温州某气象站记录的该时段日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
3.6日该气象站附近降水强度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上升气流控制
D.下沉气流控制
4.7日,该气象站附近多为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3选C,4选D。第3题,较为稳定的气旋经过,因此降水为上升气流影响形成的。第4题,自西向东经过温州,因此
7日为气旋经过之后,气象站位于气旋的西部,风向为西北风。
5.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台风
(  )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解析】选D。影响我国的台风一般形成于低纬度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区,而黄海位于中纬度海区;小于6级风的范围包括台风眼,台风眼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压值最低处为台风眼,气流下沉,风速小(微风或静风);影响我国的台风是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气旋的西北侧是偏北风。
6.北京时间某年10月30日上午6时45分,一飓风在美国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已导致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下图为受北美飓风影响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中1
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
(2)图中有锋面A和B,受它们的影响,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的是     ,简述判断的理由。?
(3)飓风所属天气系统是      ,此时图中C地的风向是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
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东段为东北—西南,西段为东南—西北。第(2)题,根据分析可以判断A为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B为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第(3)题,飓风和台风一样,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气旋,从气压状况看属于低压。C地位于低压的东侧,吹东南风。
答案:(1)东段:东北—西南。西段:东南—西北。
(2)丁地 B为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且雨区主要在锋前(或雨区位于锋面附近冷气团一侧)。
(3)低压(气旋) 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