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测评卷(区教研室)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1)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nínɡ nìnɡ
),战士们宁(nínɡ nìnɡ
)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2)老师要(yāo yào)求我们每天都要(yāo yào)写一篇字。
(3)这位将(jiānɡ jiànɡ)军率领将(jiāng
jiànɡ)士们冲锋陷阵。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6分)
为了zhèn
xīnɡ(
)中华,bào
xiào(
)祖国,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义无反ɡù(
)地投入到我国核弹xiànɡ(
)的研制中,为我国的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jié
chū
(
)的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chēng
zàn(
),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yīnɡ
xiónɡ(
)。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塞 醉酒 催促 万里长征
B.被迫 拒绝 忘想 斩钉截铁
C.清淅 效仿 分外 恰如其分
D.廷安 春笋 矛屋 春光明媚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不教胡马度阴山(
)
(2)当效此生(
)
(3)醉卧沙场君莫笑(
)
(4)不肯过江东(
)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视(
)如(
) (
)(
)高远 (
)忠(
)国
(
)面(
)私
毫(
)犹(
)
英勇(
)(
)
(1)包公断案——
。
(2)看到画“ ”的词我想到了
(人物),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
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3)岳飞
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4)
这个词让我想到周恩来少年时
。
6.下面文章的标题,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观潮》
B.《普罗米修斯》
C.《梅兰芳蓄须》 D.《精卫填海》
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改为陈述句)(2分)
.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我们不能丢掉延安的精神。(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分)
.
(3)在下面的情景中,你会怎么说?请你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2分)
班级课本剧表演时,李明因忘记台词而影响了小组成绩,他很内疚,一直在自责,你安慰他说:“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朝的女词人
。“
,
”这两句诗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3分)
(2)《出塞》中表达作者希望有良将把守边关的愿望的诗句是:“
,
。”(2分)
(3)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周恩来从小立志“
”;梅兰芳多次拒绝
,为此甚至蓄须明志,读来令人感动。(2分)
(4)《别董大》是
写的一首
诗,其中的千古名句是:“
,
?”(3分)
二、阅读与欣赏。(26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文中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
,而周恩来是
,运用
的表现手法,让我们体会到周恩来从小就有
。(4分)
2.“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1分)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D.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4.周恩来在年少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而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和内心的想法。(3分)
.
.
.
5.把爱国名句及表达的意思用线连起来。(2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钱学森立志报效祖国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青年时代的钱学森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选择了交大,攻读铁道机械专业,准备日后实现“交通救国”的抱负。1934年,他考取了第七届“庚款留美”飞机设计专业,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
他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他获博士学位,和导师共同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留校任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产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考虑,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觉得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不顾美国当局的阻挠,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他满腔热情地投身祖国高科技事业,以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领导航天科技队伍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立起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坐拥火箭、卫星技术的航天科技强国。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以他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铸就了不朽的“钱学森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当代,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习“钱学森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1.钱学森的志向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你填一填。(3分)
救国→
救国→
救国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画线句子中“不顾”“千辛万苦”说明钱学森回国遭遇了许多困难,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B.钱学森独自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
C.加点的“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在文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
D.作者介绍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卓越成就,介绍了他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了他回国的决心,衬托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是(
)(2分)
A.带来了许多资金。
B.他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让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航天科技强国。
C.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文化,让中国成为教育强国。
D.让中国又多了一位爱国的科学家。
4.“钱学森精神”指的是
。(3分)
5.说说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发扬“钱学森精神”。(3分)
.
.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生活中总有我们想要写信给他的人。那个人或许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伙伴,或许是曾带给你感动的人,或许是你敬佩的一个人。请你写一封信给他(她),倾诉一下你的喜悦、烦恼或困惑。注意书信格式,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1)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nínɡ√ nìnɡ
),战士们宁(nínɡ nìnɡ
√)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2)老师要(yāo√ yào)求我们每天都要(yāo yào√)写一篇字。
(3)这位将(jiānɡ√ jiànɡ)军率领将(jiāng
jiànɡ√)士们冲锋陷阵。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6分)
为了zhèn
xīnɡ(振兴)中华,bào
xiào(报效)祖国,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隐姓埋名,义无反ɡù(顾)地投入到我国核弹xiànɡ(项目)的研制中,为我国的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jié
chū
(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的chēng
zàn(称赞),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yīnɡ
xiónɡ(英雄)。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出塞 醉酒 催促 万里长征
B.被迫 拒绝 忘想 斩钉截铁
C.清淅 效仿 分外 恰如其分
D.廷安 春笋 矛屋 春光明媚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不教胡马度阴山(令,使) (2)当效此生(效仿)
(3)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4)不肯过江东(愿意)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9分)
视(死)如(归)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铁)面(无)私
毫(不)犹(豫)
英勇(无)(畏)
(1)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2)看到画“ ”的词我想到了黄继光(人物),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
(3)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4)志存高远这个词让我想到周恩来少年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6.下面文章的标题,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项是(B)(3分)
A.《观潮》
B.《普罗米修斯》
C.《梅兰芳蓄须》 D.《精卫填海》
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改为陈述句)(2分)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我们不能丢掉延安的精神。(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2分)
虽然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但是我们不能丢掉延安的精神。
(3)在下面的情景中,你会怎么说?请你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2分)
班级课本剧表演时,李明因忘记台词而影响了小组成绩,他很内疚,一直在自责,你安慰他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你的努力,不会怪你的。”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3分)
(2)《出塞》中表达作者希望有良将把守边关的愿望的诗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分)
(3)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为此甚至蓄须明志,读来令人感动。(2分)
(4)《别董大》是高适写的一首送别诗,其中的千古名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分)
二、阅读与欣赏。(26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文中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为自己,而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让我们体会到周恩来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4分)
2.“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应当以周恩来为榜样。(1分)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3分)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D.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4.周恩来在年少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而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和内心的想法。(3分)
我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首先,我读了这篇课文后,被周恩来的远大理想所震撼,决心向他学习;其次,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强大了,但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以我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5.把爱国名句及表达的意思用线连起来。(2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钱学森立志报效祖国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青年时代的钱学森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选择了交大,攻读铁道机械专业,准备日后实现“交通救国”的抱负。1934年,他考取了第七届“庚款留美”飞机设计专业,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
他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他获博士学位,和导师共同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留校任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产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考虑,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觉得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不顾美国当局的阻挠,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他满腔热情地投身祖国高科技事业,以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领导航天科技队伍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立起来,使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坐拥火箭、卫星技术的航天科技强国。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以他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铸就了不朽的“钱学森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当代,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习“钱学森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1.钱学森的志向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你填一填。(3分)
实业救国→交通救国→航空救国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画线句子中“不顾”“千辛万苦”说明钱学森回国遭遇了许多困难,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B.钱学森独自提出了“卡门——钱学森公式”。
C.加点的“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在文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
D.作者介绍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卓越成就,介绍了他在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说明了他回国的决心,衬托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钱学森回国的重大意义是(B)(2分)
A.带来了许多资金。
B.他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让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航天科技强国。
C.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文化,让中国成为教育强国。
D.让中国又多了一位爱国的科学家。
4.“钱学森精神”指的是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3分)
5.说说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发扬“钱学森精神”。(3分)
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祖国,甘愿为了祖国奉献自己所学的知识。我们要像钱学森一样,做一个严谨求实的人,而且在事业上要勇于开拓创新,大胆追求。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生活中总有我们想要写信给他的人。那个人或许是和你朝夕相处的伙伴,或许是曾带给你感动的人,或许是你敬佩的一个人。请你写一封信给他(她),倾诉一下你的喜悦、烦恼或困惑。注意书信格式,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
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