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敲门时,会发出声音,在此过程中( )
A.只有门在振动
B.只有门周围的空气在振动
C.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门和它周围的空气都没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下列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B.我们听到雨滴落到雨伞上的“嗒嗒”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B.只要有障碍物,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D.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5.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
A.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消失
B.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可说明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悦耳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字航员们在月球上能直接用口语交谈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7.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海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底深度为( )
A.3000m
B.3062m
C.680m
D.340m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0.在撞击大钟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实验中,敲击音叉,小球弹开的同时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
12.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__________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_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传到人的耳朵。
14.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现象,这说明____。
15.当别人咀嚼饼干的时候,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在咀嗓同样的饼干的时候,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主要是靠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主要靠______传播的,_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三空均选填气体或固体)。
1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个音叉,敲响右边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接触的泡沫球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左边音叉也在___________。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做___________听到声音,___________看到小球被弹起。(后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17.“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你提出三个有关的场景。(1)______;(2)______;(3)______。
18.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19.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_____s(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三、解答题
21.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
使用说明书:
A.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B.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C.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单位为ms。(ms读作“毫秒”,1
s=103
m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ms。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下表是小芳同学在学习声波传播时整理的有关声波传播速度的有关信息。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
实验序号
物质
速度(米/秒)
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1
空气(15℃)
340
1.0倍
2
空气(100℃)
386
1.14倍
3
水
1500
4.4倍
4
木材(松树)
3300
9.7倍
5
铁、玻璃
5000
14.7倍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实验序号1、2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到:_________。
(3)小芳用力敲一下一根较长且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根据上表的信息,在铁管另一端的小茹能听到
______次声音。
(4)小夏春游时面对离他1020米的山谷叫喊,他________秒后听到回声。
答案
1.C
2.C
3.D
4.D
5.B
6.A
7.B
8.B
9.B
10.B
11.振动
12.固体
振动
声波
13.振动
空气
14.沙粒跳起来
发声体在振动
15.气体
固体
固体
16.振动
不能
不能
17.教室内学生听不能清楚教师的讲课声
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当飞机飞过人上方时,声音还没有传到人耳处
18.固体
340
19.空气
水
20.0.2
21.0
不变
22.不同
声速与温度有关
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