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4 22: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3.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的变干,这种现象莒县人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
B.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
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4.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6.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7.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8.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碗中液态氮沸腾,碗外壁出现白霜,则(  )
A.碗中液态氮放热
B.碗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碗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层,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凝固
10.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df
C.b
c
D.e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3.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14.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15.由于连续多日晴燥高温,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此,2013年8月1日,杭州实施了人工降雨,使全城直接从“烧烤模式”过渡到了“冰雹模式”(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降雨所用的干冰是细小的冰块
B.冰雹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
C.人工降雨说明人类可以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自由的控制
D.“南水北调”也是改变水循环路径的举措之一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6.指出下列物理现象所属物态变化的名称:
①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②马路上的沥青在太阳照射下变稀 
 ;
③初春,田野里出现浓雾 
 ;④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
⑤戴眼镜的人从寒冷室外走进屋子,眼镜片“出汗” 
 ;
⑥寒冬的早晨,树上有“冰挂” 
 ;⑦寒冬腊月地面霜如雪 
 ;
⑧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 
 ;⑨春天,河面解冻 
 ;⑩水开了,锅里冒出大量“白气” 
 。
17.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 
 、后 
 (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 
 ℃。
18.“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 
 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9.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20.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括号1、2、3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分别是 
 、 
 、 
 ,括号3对应的物态变化中,水向外界 
 (填放热或吸热)。
22.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与雪糕招待小明,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霜,小丽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小明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变软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2)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3)“雪糕变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23.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涵义深刻。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骤冷,空气中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此过程需要 
 热量;雪后,由于雪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24.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25.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2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 
 或 
 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变成水是 
 过程需 
 热。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由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的主要成分是 
 ,(以上两空均选填“二氧化碳”、“水蒸气”或“小水珠”),白雾是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28.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小明用图甲的装置实验时,发现碘锤玻璃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他认为是因为碘从 
 态直接变成了 
 态,发生升华现象;
(2)经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根据这些资料,小华认为小明所做的实验,碘也经历了先 
 再 
 的物态变化过程,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3)小华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能说明碘升华吗? 
 (选填“能”或“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
29.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 
 (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 
 而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 
 (冰块/热水)。
(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
③蒸笼蒸馒头;④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30.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D;
2.D;
3.D;
4.C;
5.B;
6.B;
7.B;
8.C;
9.B;
10.B;
11.B;
12.C;
13.A;
14.D;
15.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6.升华;熔化;液化;汽化;液化;凝华;凝华;凝固;熔化;液化;
17.升华;凝华;3410;
18.凝华;放出;
19.升华;凝华;霜;
20.凝华;凝固;
21.熔化;液化;凝华;放热;
22.凝华;液化;熔化;
23.凝华;放出;熔化吸热;
24.汽化;液化;凝华;内侧;
25.汽化;液化;凝华;
26.汽化;吸热;液化;凝华;熔化;吸;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7.升华;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摄氏度,该温度达不到碘的熔点、沸点。;二氧化碳;小水珠;液化;
28.固;气;熔化;汽化;能;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不会熔化,只能升华;
29.酒精灯及其火焰;铁圈;小水珠;降温;液化;冰块;升高;③;
30.水蒸气;凝华;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