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特性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教室里的学生们听到走廊里传来张老师亲切的声音,学生们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判断出是张老师的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能辨别男高音和女低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学校附近的居民,早上总能听到喇叭播放的跑操音乐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B.居民关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音乐声通过空气传入居民耳中
D.声音的音调可用音量旋钮调节
4.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b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响度
6.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打鼓的人觉得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7.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8.如图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B.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C.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9.2020年6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参加在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整齐的口号声说明了士兵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响亮的口号声说明了士兵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D.铿锵的脚步声比士兵的口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10.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判断患者腹部积水量主要是根据(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二、填空题
1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1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3.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______而发声的,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14.课堂上,小珠回答问题时所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传播到大家耳中;老师说听不清楚小珠回答的内容,小珠应该增大声音的_____(填写声音的特性);同时老师要求其他同学暂时停止讨论,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5.“摸瞎”是涡阳地区传统儿童游戏:蒙着眼的小朋友根据声音判断其他小朋友的位置,抓住他并说出是哪位小朋友,如图所示。蒙着眼睛的小明同学能根据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判断出其他小朋友离他距离的远近。
16.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湿润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酒杯中的水量,发现前后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7.如图所示,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18.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因为声音的频率大,_____高。
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拿棍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可以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音调较高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从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于____(选填“水和瓶子”或“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20.动画片配音通过“慢录快放”,将成年人声音变成小孩声音,从而使声音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______(选填“大”、“小”、“高”或“低”)。
三、解答题
2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铜
20
0.3
B
铜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所运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______;
(2)编号CE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弦的______的关系,编号AB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弦的______的关系;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22.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加大拨尺力度,听其响度会变______(大、小),这说明响度与______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______不变”。(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3.防治噪声有多种方法,其中“隔声”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闹钟作为声源进行“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
观察聆听闹钟指针走动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响度。把闹钟放在一个鞋盒内,如图所示,将收集到的阻隔声音的材料:羽绒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依次填满纸盒中空隙,并盖上盒盖,注意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变化。
(1)为保证测试合理,他们按照课本提供的方案“用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进行比较。这种方案与“在同一位置听声音响度”进行比较更合理,请指出“在同一位置听声音响度”的一点不足:______;
(2)如果是你进行实验,却又找不到闹钟,你打算用什么来替代闹钟作为声源?______;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声源发声响度应______(选填“随填充物改变”或“保持不变”);
(3)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数据,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答案
1.B
2.A
3.C
4.A
5.B
6.C
7.B
8.A
9.A
10.B
11.振动
响度
12.响度
13.振动
音调
14.空气(介质、声波)
响度
声源处
15.响度
16.音调
17.传递信息
响度
18.音调
音调
19.乙
空气柱
20.音调
高
21.DE
控制变量法
长度
横截面积
CABD
22.快
高
频率
增大
振幅
音调
23.难以比较前后两次响度的大小
手机
保持不变
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