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熔化和凝固 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熔化和凝固 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4 22: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课堂练习
2.3
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熔化)
一、选择题
1.
有关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固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C.雪熔化时要放出热量
D.温度低于0℃的室外,仍有水蒸气存在
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3.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在CD段是固态
B.海波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
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
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8min
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5.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  )
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
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
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
6.
如图,把一块金属镓放在手心,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据此现象,下列关于金属镓判断正确的是(  )
A.熔点低于手的温度
B.熔化需要放热
C.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D.可用来制作餐具
7.
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  )
A.萘、石蜡
B.松香、玻璃
C.冰、沥青
D.海波、铜
8.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9.
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  )
A.加热至1063℃
B.加热至1065℃
C.加热至2444℃
D.加热至3507℃
二、填空题
10.
夏天,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子上,瓶内的冰慢慢_____成水,同时瓶外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小水珠(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11.
向手上呵气,呵出的水蒸气遇到冷手会发生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放热,因此手会感觉暖和;夏天吃冰棒能够解热是因为冰棒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填“吸收”或“放出”)人体的热量。
12.
(“三星堆遗址”的再发掘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提供了有力实证。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如图所示的铜尊保护硅胶对其进行保护。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硅胶粉会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凝固成型。
13.
如图所示是某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该固体吸收热量,温度
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14.
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试管底没有接触烧杯底),用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杯进行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_____(选填“会”或“不会”)熔化。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些碎冰,来保持海鲜的新鲜,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温度_____。
15.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
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
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16.
小红小组用如图装置对“冰和蜡的熔化过程”进行观察,她们发现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组员们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冰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蜡用酒精灯加热②冰是晶体,蜡是非晶体。你认为,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碎冰不用水浴法加热,而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_____熔化(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17.通常情况下物质所处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氮和氧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
熔点
沸点

-210℃
-196℃

-218℃
-183℃
(1)-215℃的氮是_____态,0℃的氮是_____态,
(2)采用先液化空气再来提取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在氧和氮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_;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来分离,首先液化的是_____。
18.
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冰、食盐、铜、玻璃、沥青、海波、塑料中,属于晶体的有
_____,属于非晶体的有
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9.
小张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
(1)装有碎冰的试管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能保证冰
_____,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根据实验数据,小张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冰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化特点是
_____;
(3)该物质在BC段处于
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例不当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如图打开水箱盖时,上方冒出的“白气”,这是_____现象;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
A.30%
B.40%
C.60%
D.90%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
D
D
B
C
A
A
D
C
B
10、熔化;液化
11、液化;熔化;吸收
12、吸收;熔化
13、晶体;不变
14、不会;吸收热量;不变
15、56;B
16、②;可以
17、(1)固;气;(2)氮;氧
18、冰、食盐、铜、海波;玻璃、沥青、塑料
19、(1)均匀受热;慢;(2)晶体;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固液共存。
20、(1)液化;(2)D;(3)B;(4)升高;水由于汽化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