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噪声与环保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城市立交桥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两侧居民带来了噪声影响,在道路旁安装如图所示的隔声板,这是利用了下列哪种控制噪声的方法(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下列方法中不能减弱城市居民区噪声的是( )
A.在城市高架桥两侧装隔音板
B.在路口安装噪声显示仪
C.城市道路上禁止鸣笛
D.在空旷地带种植树木
3.最新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音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物体振动
B.蓝牙音箱发出的音乐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调大音量,音乐声的响度变大
D.蓝牙音箱发出的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问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置——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如图所示,在繁华的闹市设立噪声检测器,该仪器能测定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也能传声
B.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次声波大
C.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7.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控制速度
8.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9.小华要爸爸把客厅里电视节目音量调小些,以免影响他在房间学习。从减小噪声影响的角度来看,下图的情形中与小华采取相同的措施的是( )
A.
戴防噪耳机
B.
用监测器监测噪声
C.铁道旁装隔音板
D.给排气管装消音器
10.电子琴是一种电子键盘乐器,属于电子合成器,演奏时音量可以自由调节,还可模仿多种其他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琴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调节电子琴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电子琴主要模仿的是其他乐器的响度
D.练琴时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1.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______能够传声;马路两旁都装了隔音板,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
12.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模仿周杰伦的声音轻声歌唱,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华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小华“捂住耳朵”这个动作,是在___________处控制了噪声。
13.爷爷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药,小明在爷爷服药前仔细阅读了说明书,其中“用法用量”上注明“按体重一日20mg/kg”。爷爷的体重是60kg。每粒药的规格是0.2g,则爷爷一日应服药_____mg,一日服药三次,每次服用_____粒;为了让爷爷好好休息,小明轻手轻脚地离开爷爷的卧房,并将房门关上;“轻手轻脚”是在_____处控制噪声,“关上房门”是在_____处控制噪声。
14.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会拉响防空警报。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防空警报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填声音特性名称),防空警报______(选填“是”、“不是”)噪声。
15.中考考场静悄悄,穿高跟鞋监考的老师在考场巡回监考,发出“咯哒咯哒”响声,这是因为鞋跟敲碰地面___________而产生的。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准穿高跟鞋来监考,这是从_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的。
16.智能手机的一款APP能自动检测周围环境中声音的特性,检测到的数值如图所示。如果该数值越大,表示检测到的声源______(选填“振动幅度越大”、“振动频率越大”或“振动越有规律”)。
17.随着人们对住宅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的单层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的原理,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8.考试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_____弱噪声的;调小音量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_____;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对正在学习的小明来说是___________(选填“乐音”“噪声”)。
19.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______?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噪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城市道路两旁的隔声板是从阻断噪声的______来控制噪声的;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从防止噪声的______来控制噪声的。
20.如图甲所示,医院里医生正在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信息/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当声波向四周扩散时,它的能量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三、解答题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小华从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分析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选填“强”或“弱”)。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选填“报纸”或“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________减弱噪音。
22.(1)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华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a.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b.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c.在玻璃筒口正上方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d.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同组的小明和小红想不同物体吸收声音的能力不同,那我们也应该好比较不同物体隔声的能力,于是他们比较了棉布、锡箔纸、泡沫塑料这三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材料
棉布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m
1.5
2.0
1.0
a.小明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分别盖上______(不同/相同)厚度的不同隔声材料。接着他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小明在远离声源的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发生改变.然后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可能是___________。
b.为了进一步验证,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________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________(好/差)。
答案
1.B
2.B
3.C
4.A
5.A
6.C
7.C
8.C
9.D
10.D
11.空气
传播过程
12.噪声
人耳
13.1200
2
声源
传播过程
14.振动
响度
不是
15.振动
声源
16.振动幅度越大
17.传播过程中
18.声源处
响度
噪声
19.无规则振动
空气
能量
传播
产生
20.信息
响度
声源
变小
21.小
转化法
好
强
海绵
响度
传播过程中
22.空气
能
强
相同
响度
泡沫塑料
人到声源的距离
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