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任务六: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 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任务六: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 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4 20: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土中国》
之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
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
1.内容概括。
本章说明血缘是
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
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
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
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
。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生的,
是从商业里发展的。
2.结构导图。
血缘和地缘
社会性质转变
3.概念辨析。
血缘: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
关系来决定,是
社会的基础。血缘有多种,如身份血缘、
、财富血缘等。
地缘:是血缘的空间投影,是从
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
社会的基础。
4.问题探讨。
1)血缘是我们身份社会的基础,它来源于生育和婚姻,你能根据文本归纳它的特征吗?
答:①
性(结构静止)
②缺乏变动(安稳的既存秩序)
③决定
地位,不容
选择
④无法竞争,不易藏没和歪曲
2)第4段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这句话反映了血缘和地缘之间的什么关系?
答:“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
的因缘固定了。我们用血缘的坐标把
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
”两字来描述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
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5.观点事实。
1)同学们,我们在填各种表都遇有“籍贯”一栏,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样填写呢?你认为符合本章节的什么观点?请做简要回答。
答:我们一般都填的是所谓的老家,大都取决于
。因为籍贯其实就是血缘在
的投影。
2)常说“熟人生意难做”请从血缘社会角度分析。
答:因为在以人情来维持社会关系的血缘社会中,
是难以存在的。在熟人那里做生意是很难不欠人情的,由于长时间欠人情,商业难以发展,所以商业是在
外发展的。人们需要在血缘关系之外建立商业基础。这就是为什么熟人的生意难做。
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亲兄弟,明算账”,又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似乎是观点互相矛盾,依据本章观点,简要表达你的理解。
答:示例:①亲兄弟是自然法上的身份赋予,明算账是契约法上的利益联合与风险共担。强调的是契约,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指亲情永远是解忧脱困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和路径。强调的是血缘,是乡土社会特的征特。两者角度并非完全一致,因此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矛盾。
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
1.内容概括。
本章在社会变迁快的情况下,会产生
权力;在社会变迁慢的情况下,
权力继续发生作用。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
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
在变动(速率)很慢的乡土社会里,“社会变迁可以吸收在
之中”“社会变迁也不会引起人事的冲突”我们可以称这个是安定的。在这种安定的社会中,“
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在
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种形式,内容却可以注释而改变。”“名实之间的分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
2.结构导图。
社会背景
权力性质
是否反对
目的、结果
社会冲突
横暴权力
压制反抗,不容忍反对
社会合作
发生
社会继替
长老权力
注释——表面承认,内容改变——名实分离
社会变迁
发生于同一问题不同答案上
3.概念辨析。
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
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时势权力:在社会变迁之际,在惶恐和无措中能提出方法与方向的人,他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时所产生的权力。也指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
注释: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它是乡土社会长老权力谋求与社会变迁相适应的方式。
4.问题探讨。
(1)“名实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
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
而改变,结果不免口是心非。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
下,事实上被扭曲的。
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扭曲,只留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名实分离。(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版,P81)
(2)试结合本章内容,比较一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的主要不同点。
答:横暴权力是建立在
关系之上的;
同意权力是
授权的;
长老权力是
授予的;
时势权力是
造成的。(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版,P78)
(3)谈谈“反对”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时势权力和长老权力中的存在方式。
答:横暴权力:没有反对,只有反抗,反对包含在反抗中。
同意权力:

时势权力:存在反对,
(对垒)。
长老权力:反对被时间冲淡,变成“注释”。(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版,P78)
5.观点事实。
(1)
2019年1月,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片《啥是佩奇》刷爆了网络,成为一部“现象级短视频”。视频讲述了一个当代中国故事:在乡村居住的爷爷盼着城市里的儿子一家回过年,电话里,孙子说要一个佩奇。没看过动画的爷爷自然不知何为佩奇,于是问遍全村,得到了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佩奇是网红女主播,是洗衣液,最终,凭着“小猪、粉的”两个词,老人开始为孙子准备这份礼物。可谁知,临近年下,儿子却说不回来了,接老人去城里过年。餐桌上,当老人一件件掏出土特产时,观众看到的是儿媳脸上的尴尬,观众也在预期,老人不出佩奇时孙子的失望,可短片的精彩之处来了,老人拿出了这个用鼓风机制作的“硬核佩奇”,迎来了孙子和观众的欢呼,也成为了2019年春节的“硬核爷爷”。联系本章学习的内容,写出所体现的“乡土中国”观点。
答:示例:从事件来看,看到了不变的“春节团圆”(名),看到了“长者”爷爷面对新的世界时变得“无知”(实),看到亲情(血缘)因城乡年龄的差异(名与实的分离)……角度很多,但此处只写“名实的分离”。
(2)家谱是一种以表谱
(?https:?/??/?baike.?/?item?/?%E8%A1%A8%E8%B0%B1?/?10430503"
\t
"https:?/??/?baike.?/?item?/?%E5%AE%B6%E8%B0%B1?/?_blank?)形式来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兴起了一股修缮宗谱之风。你觉得这一文化风气是应该得到必要鼓励,还是要适当抑制?请结合本章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3)最后一段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吗?
答:示例: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做子女的要尽孝,可是要出外学习、打工、经商、做官等长期离开父母,但是大家又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孝的。
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
1.内容概括。
本章节详细区分了欲望和
,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
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
从欲望到需要是
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抑制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自觉是说行为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乡土社会中
经过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这种印合不是
的。
随着社会变动
,人们发现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创下的动机。当把生存条件变为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
”。
2.结构导图。
社会变迁的里程碑
3.概念辨析。
欲望:是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是不自觉的
反应。
需要:是人类
追求的生存条件,是自觉的、
的本能反应。
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
生存和
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
自觉: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人内在能够自我
、自我
,外在能够自我创新的意识。
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
社会计划:是指对未来行动的事先安排,社会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实力,确定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问题探讨。
(1)为什么乡土社会不熟习“社会计划”?
答:乡土社会是一个
、熟悉的,以
格局和教化权力为社会结构特征的社会。社会变化速率
于或适合于传统的变迁,因此乡土社会只需要遵循着
即可满足社会需求,没必要进行社会计划。所以乡土社会不熟习社会计划。
(2)“欲望”和“需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欲望”是人类在
之间的根据,“需要”是人类
追求的生存条件;“欲望”是
的本能反应,“需要”是自觉的
的心理反应。
联系:欲望恰恰契合着生存的需要。
(3)在我看来,就是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我也常喜欢以“人是生物中唯一能自杀的种类”来说明人之异于禽兽的“几希”你赞同作者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从现当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动物同样带,有感情,同样会有自杀行为。
作者的观点反映出其认知的时代局限性,但并不影响他的学术严谨性。
5.观点事实。
(1)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实施计划经济?
答:现代社会在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需要国家以计划经济的思路和形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否则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经济问题。同时在这一前提下需要调动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经济的调控权力,保持社会经济的活力。思考这个问题时须把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各自的利弊及双方的内在联系,取利去弊,将二者之利加以综合,做出较为客观、合适的选择。
(2)下列这些传统你知道多少?依据本章的观点,说一说有些传统消失的原因。
传统儒学。祭天祭祖。家族意识。光宗耀祖。长幼有序。叶落归根。清明扫墓。折柳相赠。
永结同心。耕读传家。正月迎神。飞檐滴水。堂前燕子。一鞭残照。春牛启耕。横笛牛背。
炊烟袅袅。酒旗斜招。鸡鸣桑巅。爆竹除岁。幼儿抓周。雄黄美酒。夜半佛钟。社日神鼓。
围炉夜话。白屋柴门。家书万金。竹炉汤沸。九月登高。细雨骑驴。烽火狼烟。击鼓鸣金。
裹头加冠。……
答:
(3)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诸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黄老思想中又提出“清心寡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经历了先是穷得不行,后来是累得不行,现在是有人觉得烦得不行。对于上面的观点与现象,你能用本章的观点去理解吗?
答:
第十二章答案
1.身份
契约
血缘
权利
原始状态
地缘
2.地缘
社会稳定
依赖人情(限制冲突)
有商业(社会)
契约社会
3.亲属
身份
职业血缘
商业
契约
4.1)稳定
个人
个人
2)地
空间
地位
社会
5.1)父辈
因为籍贯其实就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
2)商业
血缘
第十三章答案
1.时势
长老
名实
社会继替
注释
长老
2.同意权力
时势权力
没有反对,只有反抗
不发生
获得同意
对垒
3.
4.(1)长老
注释
无违
虚伪
(2)剥削
社会
传统
时势
(3)存在反对
反对会变为争斗
5.(1)(2)言之有理即可。(3)
第十四章答案
1.需要
欲望
社会变迁
欲望
自觉
加快
需要
2.乡土社会
欲望
文化事实;传统
客观,理性
计划行为
3.本能
自觉
有计划
个人
社会
察觉
认识
4.(1)稳定
差序

传统
(2)取舍
自觉
不自觉
有计划
5.(2)消失的原因是:见《乡土中国》(长江文艺社2020版)P85.10。
(3)见《乡土中国》(长江文艺社2020版)P84.6-7。
乡土社会
现代社会


血缘投影
社会
理性支配
无商业
身份社会
从欲望到需要
现代社会
需要
自觉的生存条件
可以从容盲目实验
以欲望行为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