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五石之瓠
庄子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又发展了新说。他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批判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庄子全书以超越精神、博物审美、批判思维为其特色。成玄英云:庄子“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故王叔岷先生认为,研习庄子当“破除内外杂篇观念。”
惠子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背景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轶事
濠梁之辩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庄子轶事
濮水垂钓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庄子轶事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惊惶不定之间,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最后他说,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朗读课文
贻yí
瓠hù
种zhǒng
瓠huò落
呺xiāo
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
龟jūn
洴píng
澼pì絖kuàng
鬻yù
难nàn
分析课文
惠子谓①庄子曰:“魏王贻②yí我大瓠hù之种zhǒng,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③。以(之)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④。剖之以为⑤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⑥。非不呺xiāo然⑦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⑧。”
①谓:对……说。
②贻:赠送。
其他意思:v遗留。贻厥子孙(遗留给他的子孙后代)
③树:名作动,种植。成:成长,长大
而:连词,表顺承。实:名作动,收获果实(葫芦),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④坚:形作名,坚固的程度。
自举:宾前,即“举自”,拿起自己
⑤以为:把……当作。
⑥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所容:所字结构,容纳的东西。
⑦呺然:内种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⑧为:连词,表原因,因为。掊:击破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
庄子曰:“夫子固①拙于用大②矣。宋人有善为③不龟jūn手④之药者⑤,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⑥为⑦事⑧。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⑨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⑩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之)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①固:副词,实在,确实。②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③善:擅长。为:调制。④龟手:龟,同“皲”,皮肤冻裂。
⑤有…者:固定结构,有一个…的人。
⑥洴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纩”,丝棉絮。
⑦以…为:把…作为。⑧事:营生。
⑨聚族:聚集全家人。谋:商议。
⑩鬻:卖。?请:请允许我。
?说:同“悦”,取悦。
?难:发难,即发兵侵略,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将:率领军队。
?水:名作状,在水上。
?裂地:划分出土地。
?一:同样的。回顾:用心一(专一)也。或:有的人。以封: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即药方。所用:使用方法。异:不同。
译文: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①以为②大樽③而④浮于江湖,而⑤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⑥之心也夫!
①虑:用绳结缀。
②以为:把……制成。
③大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④而:表顺承。
⑤而:表转折,却。
⑥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心被蓬草塞闭,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
译文: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
问题设计
1.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使用“大瓠”的?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如何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寓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于是“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大败越人”,“裂地而封”。
两个故事的寓意是: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不龟手之药
宋人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客
以说吴王
大败越人,裂地而封
大瓠之种
惠子
盛水、做瓢
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
虑以为大樽
浮乎江湖
2.分析宋人和惠子的相同点;客和庄子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惠子、宋人: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客、庄子:相同点是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不同点是客看到的仅仅是功利,而庄子追求精神的自由,二者境界不同。
相同
不同
惠子
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宋人
客
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看到的仅仅是功利
庄子
追求精神的自由
3.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明确: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4.分析“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
(1)批评惠子的孤陋。
惠子不能合理使用大瓠,只能把大瓠打破,这种做法与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类似,他们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大用”。惠子也是宋国人,庄子当着惠子讲宋人的蠢事,有明显的讽刺意味。
(2)凸显庄子的超拔。
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裂地受封,眼光和做法超过宋人太多。客虽然眼光高,还停留在功利层面,庄子以超凡的智慧说出大瓠的妙用,隐含精神的自由,境界比客更高。
5.选文中,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
(1)惠子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计较,有过多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2)庄子放旷豁达,随顺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
五石之瓠
答
瓠大而无用(明)
同一物:不龟手之药
(对比)
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暗)
客受封土地
宋人世代漂洗丝絮
问
所用之异也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