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时
3
日期
月
日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口算练习
独立练习,生生互批。
核心过程
活动一:复习铺垫
1.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6:1.2和0.5:0.251/3:1/4和18:242.你能自己写出一两组比例吗?请同桌相互判断。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学生试写,同桌相互判断。
交流时要求学生重点说说判断过程。总结提炼: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
活动二:探究规律
1.出示例4
,试写比例。(1)出示例题,信息搜索。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1)出示6:3=4:2
(2)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6:3??=??4?:2内项
???????
外项其它几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1)观察比例,引发猜想。观察上面的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2)再写比例,验证猜想。启发: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3)集体交流,形成共识。师: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追问: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个规律是否还依然存在?
学生自主表达,图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学生写不同比例。学生找出其它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试说。学生探索规律,小组交流。学生试说。学生先指出它的内、外项,再交叉相乘,看看结果。
学生试写,师根据学生书写的逐一板书。预设有:6:3=4:2
4:2=6:36:4=3:2
4:6=2:3……教师相机板书。集体交流,相机板书:6×2
=
3×4反馈交流。师完成板书:a:b=c:da×d
=
b×c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完成分数形式交叉相乘的板书。
活动三:应用规律
1.试一试:(再次呈现复习题,改变题目要求)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指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一是根据比例的意义,二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2.
做“练一练”1。(1)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2)根据上面的等式,写出一个比例。3.
做“练一练”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6
=
4:(?)5:(?)=(?):84.
下面的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2、5、10和4
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交流。学生试写,相互判断。学生试写,相互交流。独立完成,指名多名学生回答。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合理的表述方法。交流评议,重点指导学生不要把乘号写成比号。集体交流,提炼方法。说说有多少种不同的答案,为什么?如果其中一个括号里已经有了一个数,那另一个括号里的答案还有无数个吗?集体交流。比较方法,提升技巧。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同桌分享一下。2.拓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另一个内项是(
)。3.做练习七第1、2、3、4题。
同桌交流。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明确思路。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
6
:3
?=?
4
:2内项
???????
外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