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四1-4题。
育人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情景导入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同学们,黑板和课桌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朋友。如果老师想要知道黑板的长度,大家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2.指名几位同学用直尺来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并说说测量的感受。
3.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因此在量像黑板这样较长物体或测量距离时,我们就得用到新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1.生:可以用直尺来度量。
2.生谈感受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米
(1)观察米尺,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其实孩子们的软米尺跟硬米尺的刻度是一样的,请拿出你们的软米尺,仔细地观察软米尺上有些什么?说给小伙伴听听。
师引导:0~1两个数间的距离是多长?
你能用手势比比吗?0~10就是10cm。再数10厘米就是20cm、30cm……100cm(板书:1m=100cm)
反过来100cm就等于1m。
(2)从0刻度到哪里代表1dm?用手势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一共有几个1dm?
(板书:1m=10dm)10dm也就是1m。
(3)齐读1m=10dm的等式
(4)打开数学书第58页,请填好看一看,想一想这两个等式。
(5)建立1米的概念。
①认识手臂米尺,感知1米。
孩子们用智慧的双眼发现了米尺的很多秘密,其实我们身体里也有米尺!请用两手拉住软米尺的两端,拉直,然后轻轻地松开手。这样手臂伸开的长度大约就是1米。感受这大约1米的长度。
现在把手放下,咱们不用米尺,你能用手臂比划出大约1米的长度吗?
(6)找身高米尺,感知1米。
其实身体米尺还不止这一把。从地面到身高1米的地方也可以看作一把身高米尺。老师用硬米尺示范找身高米尺,并交给学生测量方法。
①你能找找自己的身高米尺吗?
②既然标签都是离地面1米高,为什么贴标签的位置不一样?(身高不同)
③小结:随着孩子们慢慢长高,身体米尺也会变化,有可能由肩膀慢慢地到胸前,甚至到腰间。我们就找到了两把身体米尺,一把是你的手臂米尺,第二是身高米尺。
(7)估计1米长
其实我们身旁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你能用手臂米尺和身高米尺去找找吗?
2.
教学例2,实际测量
(1)估一估
你能估一估,天天和我们见面的黑板的长和宽大约有几个1米?
(2)出示例2,抽生讲解测量的方法。
(3)介绍各种尺子
①卷尺。木工师傅,建筑工人用的卷尺,一般有3米,5米,8米。
②折尺。一般有2米,3米长
③盘尺。一般有10米,20米,有的长达50米。用来量长距离的。
(4)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并提醒使用卷尺时注意安全。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把长5米的卷尺。不过在用卷尺量长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拉出来,收回去都容易把手割伤,所以一般要2个及以上的人配合完成。
3.联系生活
黑板的长和宽都可以用m来作单位。那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也可以用m作单位?
4.小结
在选择合适的单位的同时一定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1)学生汇报
学生1:我发现了很多数和刻度。
学生2:
我看到了1~9。
生:1cm。
学生3:我发现1m里面有10dm。
(2)生用手势比划。
(3)学生齐读
(4)学生填
(5)学生用手臂比划出大约1米的长度。
(6)小伙伴合作找到1米的地方贴上标签。
(7)学生汇报验证。
(1)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和宽
(2)抽生讲解
小组合作:测量黑板的长
3.
学生汇报
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维的科学性和魅力。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学科的价值。
课堂练习
1.59页课堂活动1题。
(1)出示要求
(2)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测量。
(3)汇报测量结果
2.练习十四
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2)汇报交流
3.
练习十四
第2、3、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4题完成后提问: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时,怎样办?(通常将较大的单位往小化,再比较)
4.
数学文化“长度单位米的来历”
(1)出示要求
(2)分组合作
(3)汇报交流
(1)学生填空
(2)汇报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1m=10dm=100cm
教学
反思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3,第59页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四的第5-10题。
育人目标
1.学生在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
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测量体验
(1)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呢?
要想准确地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
(2)用尺子量一量
①教师展示准备的测量工具:卷尺、米尺、绳子、学生尺。请4人小组选择测量工具,并小组内思考,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交流测量结果
虽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测量的方法不同,但都发现教室的长大约是……宽……
2.测量立定跳远的距离,60页第5题
学会了测量长度后,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立定跳远的距离,该怎样测量呢?
①下面,请两人一组,测量自己5次立定跳远的距离,并在数学书第65页上作好记录。
②思考: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你还发现了什么?
3.测量两臂间的距离,练习十四第6题
(1)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就请四人配合,用卷尺测量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
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
有不一样的吗?是什么原因?
(1)学生估计
(2)小组分工测量,并交流
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
②小组交流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
生:我发现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跟自己的身高差不多。
通过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熟练地掌握米。
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良好个性品质。
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
第1题
(1)先量1本数学书的长度(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大约几本书的长是1米。
(3)可用书本的长作“单位长度”,去量米尺,看“书长”量几次。
2.练习十四
第7题
(1)指导学生看图意
(2)学生独立计算蜗牛赛跑的距离
(3)抽生汇报,全班交流
3.
练习十四
第8题
(1)指导学生看图意
绳子原来的长度=每段长(6cm)×段数(3段)+还余(2m),其中3段是从情境图中获得的。
(2)学生独立计算。
(3)抽生汇报,全班交流。
4.
练习十四
第9题
(1)指导学生看图图意。
(2)学生独立计算。
(3)抽生汇报,全班交流。(可为2m10cm或210cm)
5.练习十四第10题
回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
(1)生口答
(2)独立计算
(3)汇报交流
(1)生口答
(2)独立计算
(3)汇报交流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测量活动,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
设计
用米作单位测量长度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