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复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
育人目标
1.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难点: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归纳整理形成网格
1.看目录,回忆整理
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请打开数学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本期主要内容有:(1)表内乘法和除法;(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4)测量长度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欠首先来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复习)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与习惯。
强化复习沟通联系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P99总复习
第1题
想: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问: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
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
朵…
…9个6朵
(3)看图填一填
(
)个(
)相加
(4)小结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2.复习除法的含义
(1)第100页
第4题
议一议:什么是平均分?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2)追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怎样列式?
(3)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口答: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54里面有几个9?
(5)追问:54连续减9,减几次得0?
(6)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第99页第2题,复习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交流
6
×
4
=
24
(因数)(因数)(积)
45
÷
5
=
9
(被除数)(除数)(商)
(4)小结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的数都是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求积用(乘法)计算;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的结果是商,求商用(除法)计算。
(1)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2)独立思考
生: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
学生口头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生:15÷5=3(个)
学生口答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读
(3)全班交流
读作:6乘4等于24
读作:45除以5等于9
在整理中,感受思维导图的简洁美、逻辑美。
在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反思,认真仔细、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综合应用
1.基础练习:数学书第102页练习二十三
第1、2、3题。
2.拓展练习:数学书第103页练习二十三
第8题。
(1)看图获取信息,独立列式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1)独立列式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
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复习)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除法的意义: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
反思
乘法口诀(复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三第4-7题。
育人目标
1.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意义及其关系,并能熟记乘法口诀表。
2.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意义及其关系,并能熟记乘法口诀表。
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复习乘法口诀,看谁背得熟,用得好?
合作学习熟记口诀
1.熟记口诀
(1)想一想: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句?你能背出这些乘法口诀吗?
(2)背一背
(3)赛一赛
(4)说一说:在乘法口诀表中,你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哪几句?最容易混淆的是哪几句?你有怎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记一记:运用小窍门记忆易错易混乘法口诀。
(6)赛一赛:分男女组比赛,记忆乘法口诀。
2.整理口诀
(1)想一想:只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2)独立写出特殊的乘法口诀
(3)全班交流
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五五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八八六十四
九九八十一
(1)想口诀
(2)小组背口诀
(3)分四个大组背乘法口诀比赛
(4)全班交流
(2)生独立写出特殊的乘法口诀
在整理乘法口诀表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积累整理活动的经验。
综合应用
1.基础练习
(1)对口令:出示乘法口诀填空卡片
(2)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根据“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你能写出哪些算式?
板书:3
×
7
=
21
21
÷
3
=
7
7
×
3
=
21
被除数
除数
商
因数
因数
积
21
÷
7=
3
(3)引导观察,找出联系
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一个因数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另一个因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
(4)看乘法算式说除法算式
2×6=12
5×9=45
3×8=24
7×6=42
(5)第100页
第5题
根据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6)第100页第6题
①独立完成。
②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综合练习:第103页第4-7题
第4题:口答,集体订正。
第5题:独立完成成后全班交流,并说说怎样想的?(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6题:独立思考后板演,集体订正。
第7题:教师计时,孩子们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1)学生快速抢答
(2)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学生开火车说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①独立完成。
②全班交流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在练习活动中,内化知识、攻克难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口诀及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板书
设计
乘法口诀(复习)
一一得一
二二得四
三三得九
四四十六
五五二十五
六六三十六
七七四十九
八八六十四
九九八十一
教学
反思
问题解决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0-101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三8、9题。
育人目标
1.加深对乘、除法意义和倍概念的理解,会解乘除法问题。
2.初步感悟数学模型思想,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乘、除法意义和倍概念的理解,会解乘除法问题。
难点: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比赛导入
1.口算比赛(数学书练习二十三第9题)
(1)独立完成(只写得数)
(2)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小结: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加减法则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
2.摆圆片,说意义
3×5
24÷8
3.揭示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孩子们学得真不错。今天,咱们复习乘除法的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复习)
(1)独立完成
(2)反馈
学生根据摆的圆片说算式意思
自主整理形成网络
我们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解决问题,你会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会解决?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3.整理板书
(1)“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2)平均分问题
(3)倍的问题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
课堂练习
1.数学书第100页7题
(1)5双拖鞋要多少元?
(2)布鞋的价格是拖鞋的几倍?
(3)买一双皮鞋的钱可以买几双拖鞋?
(4)加上“一双凉鞋54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①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题:求5双拖鞋要多少元?就是求5个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以画线段图、画圆圈、摆圆片等解决。
第(2)题:求布鞋的价格是拖鞋的几倍?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可以画线段图、画圆圈、摆圆片等解决。
第(3)题:求买一双皮鞋的钱可以买几双拖鞋?就是求72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可以画线段图、画圆圈、摆圆片等解决。
第(4)题: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小结: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
数学书第100页8题
(1)读题,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
(3)全班交流
(4)小结:求可以分几组?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5?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1)生:总数35,每份数5,求份数。
(2)独立思考解决
(3)全班交流
(4)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善于检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乘除法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问题解决(复习)
求几个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计算。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复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9、10题,练习二十三第10-14题。
育人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正确画角。
3.通过复习,能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画角,真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难点:会画直角;能准确辨认从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自主整理
形成网络
1.看书整理
(1)打开数学书第26页-29页,第47页-48页,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2)用喜欢的方式整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2.归纳整理
(1)角的初步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辨认和画法。
(2)观察物体: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质疑问难: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不明白的?
3.揭示课题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复习)
(1)生看书
(2)整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1)学生辨认画画
(2)观察物体
(3)学生交流,教师整理。
合作学习
1.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画一画:每人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2)判一判:都画对了吗?
(3)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4)比一比: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锐角
<
直角
<
钝角
(5)分一分:数学书第101页
第9题
下图中有几个角?请指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
(6)练习二十三
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7)小结
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和钝角,就要跟直角比大小,如果比直角小,就是锐角;如果比直角大,就是钝角。
2.复习观察物体
(1)观察方位
我们可以从哪些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2)观察物体,第101页第10题
(3)小结
我们可以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学生画一画
同桌说、全班说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说说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直角的?
生: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在复习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使用工具判断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综合运用
1.练习二十三
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2.练习二十三
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3.数一数,下面的图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4.完成数学书练习二十三第14题
(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折一折: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
(3)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
(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通过折角、比角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不仅说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要说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
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复习)
锐角
<
直角
<
钝角
教学
反思
测量长度(复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2页11题,练习二十三第10题。
育人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2.通过复习,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
3.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导入
1.口算比赛(出示课件)
3×8=
2×6=
5×9=
7×8=
21÷3=
12÷4
=
54÷9=
9÷1=
4×7=
8×5=
72+8=
45÷6=
36÷4=
18÷3=
72÷8=
81÷9=
2.读数学日记
昨天晚上,我用17dm长的铅笔做完作业后量得爸爸的身高是160m。
(1)学生自由读,引出笑声
(2)教师追问发笑原因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测量长度。
板书课题:测量长度(复习)
学生口算比赛
学生自由谈原因
自主整理形成网络
1.回忆整理
我们已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dm=(10)cm
1m=(10)dm
1m=(100)cm
4.填空
(1)学生填空
(2)追问:1m=(100)cm,你是怎么想的?
5.举例说明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分别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6.小结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量较长物体长度或测量距离通常用长度单位米;量较短物体长度用长度单位分米;量很短物体长度用长度单位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生:厘米、分米、米。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1m=10dm
,
1dm=10cm
,10dm就是10个10cm,所以
1m=(100)cm。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协同意识。
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画一画。
用直尺分别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2)比一比
(3)填一填(练习二十三第10题1小题)
(4)学生独立完成
(5)全班交流
追问:3m=(
)dm,你是怎样想的?
想:1m=10dm,3m就是3个10dm,所以3m=30dm。
追问:90dm=(
)m,你是怎样想的?
想:1m=10dm,90dm里面有9个10dm,所以90dm=9m。
2.综合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10题3小题
追问:79cm
<
8dm,你是怎样想的?
想:8dm=80cm,79cm<80cm,所以,79cm<80dm。
追问:10dm
=1m,你是怎样想的?
想:1m=10dm,反过来,10dm=1m,所以10dm=1m。
(2)练习二十三第10题2小题
想:一棵大树高约18m,因为大树很高,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单位米。
一只小虫子长约2cm,因为小虫子的身子很短,量很短物体的长度用单位厘米。桌子高约8dm,因为桌子高度不足1米,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单位分米。
拓展练习:修改数学日记
昨天晚上,我用17dm长的铅笔做完作业后量得爸爸的身高是160m。
4.小结
在准确运用长度单位中,应先想想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再想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1)用直尺分别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2)用手比划1厘米、1分米、1米,想象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
(3)学生填空
(4)学生独立完成
(5)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想法。
在测量活动中,渗透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提醒同学们的?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
设计
测量长度(复习)
1dm=(10)cm
1m=(10)dm
1m=(100)cm
教学
反思
综合练习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15、16题,补充练习。
育人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意义,能解决乘除法、倍的问题。
2.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3.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解决乘除法、倍的问题。
难点: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导入
1.口诀比赛
(1)分组背乘法口诀,比哪组背得最熟?
(2)说说下面两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四七二十八
九九八十一
2.口算比赛
2×6=
3×8=
7×5=
1×4=
36-8=
25+30=
83-39=
5×3-9=
24÷6=
18÷9=
42÷6=
54÷9=
揭示课题
学生分组比赛
评出算得又对又快的口算高手
基础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4=16
48
÷(
)=8
35÷(
)=5
45÷(
)=5
6×(
)=18
(
)×7=21
(
)×6=6
56÷(
)=7
(
)÷9=4
小结:关于乘除法问题,要能准确填数,则要想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听题列式说得数
(1)3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
(2)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
(4)被除数是32,除数是4,商是多少?
(5)5的9倍是多少?
(6)63是7的几倍?
(7)72里面有几个8?
(8)把5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练习二十三第15题
(1)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想:求30元可以买几本?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除法算。
(4)小结。
这道题是已知总钱数(总价)和每本的价钱(单价),求数量,用除法算。即总价÷
单价=数量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四四十六,所以(4
)×4=16
六八四十八,所以48÷(
6
)=8
学生听题列式说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课堂练习
1.填空
23厘米-7厘米=(
)厘米
99厘米+1厘米=
( )米
8米+16米
=(
)米
1米-50厘米=(
)厘米
想:99厘米+1厘米=
(100)厘米,1米=100厘米,所以99厘米+1厘米=( 1 )米;也可以结合米尺观察得出结果。
1米=100厘米,100厘米-50厘米=(
50
)厘米
2.练习二十三
第12题
3.练习二十三
第16题
(1)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
(3)交流想法
想:每排8人,站了3排。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算。
如果每排站6人,求可以站几排?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算。
(4)补充:如果站了3排,每排几人?
求每排几人?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算。
4.小结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算。
5.数学书第105页思考题
(1)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合作探究解题方法
(3)全班交流解题策略
小结:解决倍数问题,应注意些什么?解决倍数问题,应选用恰当的解题策略,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正确解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综合练习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