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5 07: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能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学会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清楚地表达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要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相比较的结果,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它们的数量关系。
难点:比较时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

2、找出下面各关系中“1”的数量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揭示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探索算法
1、理解题意。
出示例2的条件,指名读一读题目。
提问:题中的和各表示什么?(表示把10朵绸花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红花;表示把10朵绸花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是绿花。)
2、教学例2的第(1)问。
出示问题:红花有多少朵?
提问: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先在图上分一分、涂一涂,再想一想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画图表示小星做的红花有多少朵的?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指名展示涂色的方法,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板书:10÷2=5(朵)
提问:想一想,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什么?
讲解:求小星做的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是多少。像这样求10朵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10×)
让学生独立算出结果,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比较上面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种解法都表示把10朵花平均2份,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都是求10朵的是多少。)
再问:想一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结果会和用除法计算的结果一样呢?(因为计算10×时,要先约分,约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算10÷2,所以结果一样。)
3、教学例2的第(2)问。
出示问题:绿花有多少朵?
提问:你能求出小星做的绿花有多少朵吗?请大家还是先画图表示出结果,再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画图表示出10朵的是多少
,并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10÷5×2,10×
指名展示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汇报第一种解法时,板书:10÷5×2=4(朵)
如果学生中出现用10×进行计算的,要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并板书相应的算式。如果没有出现这样的算法,则联系学生涂色的结果,启发:求小星做的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指出: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10×)
指名说说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完成板书。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第一种算法――10÷5×2,先把10朵绸花平均分成5份,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第二种算法――10×,约分时,实际也就是先算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这两种算法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求10朵的是多少。
谈话:我们刚才解决了两个问题,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每题的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地分一分,涂一涂,算一算。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提问:在这两道题中,12×、20×各表示什么意义?
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2、做“练一练”第2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题目中“根长多少米”和“根长多少米”的?
再问:求根的长度就是求什么?求根的长度就是求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组织交流。
小结:这两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习五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在交流时说说题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用乘法算。
4、做练习五的第8题。
理解题意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和各表示什么意思,求这两种花各有多少棵就是求什么?
学生解题后,指名说一说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5、思考题:
果园里有200棵果树,其中是苹果树,其余的是梨树,梨树有多少棵?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组织反馈。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应用分数乘法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