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示意印度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断,此时为北半球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盛行风
B.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C.地形、地转偏向力
D.陆地形状、盛行风
3.图中阴影部分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亚马孙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离岸风和上升补偿流影响显著
D.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冬逆夏顺,图中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为北半球夏季。第2题,图中盛行夏季风西南风,盛行风吹拂海面,表层海水带动底层海水定向流动,受陆地形状影响,M、N两处洋流呈现沿海岸的流向,故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和陆地形状。第3题,图中阴影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受离岸风——西南季风的影响,西南季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将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2021·湖北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据此完成4、5题。
4.与甲洋流附近海域等温线相符的是
( )
5.乙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及其成因是
( )
A.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B.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C.北海渔场—补偿流上升形成
D.秘鲁渔场—补偿流上升形成
【解析】4选D,5选B。第
4题,图中显示,甲洋流位于北半球,大致由北向南流动,属寒流。图A,水温向北递减,表示当地为北半球,等温线向低温处凸出,中间水温较高,应表示暖流。图B,水温向南递减,表示当地为南半球,等温线向高温处凸出,中间水温较低,应表示寒流,应由南向北流。图C,水温向南递减,表示当地为南半球,等温线向低温处凸出,中间水温较高,应表示暖流,应由北向南流。图D,水温向北递减,表示当地为北半球,等温线向高温处凸出,中间水温较低,应表示寒流,应由北向南流,与甲洋流的特征相符。第5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乙海域为北海道附近水域,当地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该渔场主要是千岛寒流(甲洋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海水底层营养元素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群汇聚,形成渔场。
(2021·汉中高二检测)读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6、7题。
6.A洋流的流向及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
7.A洋流的影响是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形成渔场
D.增加蒸发
【解析】6选A,7选D。第6题,图中显示,A洋流处的等温线向低温处弯曲,表明A洋流的温度比两侧海水温度高,因此A洋流为暖流。第7题,根据上题判断,A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由于该洋流不是上升流,也没有与寒流交汇,很难形成渔场。由于A洋流为暖流,水温较高,因此蒸发旺盛。
(2021·北京高二检测)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洋流
( )
A.甲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湿作用
B.乙受极地东风影响向东流动
C.丙将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D.参与了全球热量平衡的调节
9.图中渔场水深较浅,聚集大量鱼群,其形成原因是
( )
①受洋流影响,浮游生物丰富
②海浪侵蚀作用强,海滩浅
③浅滩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④珊瑚礁众多,栖息地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8选D,9选C。第8题,根据图中的位置可以判断,甲为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减湿作用。乙为西风漂流,受西风影响向西流动。丙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将污染物带到较高纬地区。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交换,参与了全球热量平衡的调节。第9题,受洋流影响,浮游生物丰富,为了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①正确;海浪侵蚀作用强,海滩深,②错误;水深较浅,浅滩光照充足,水温适宜,③正确;纬度较高,珊瑚礁较少,④错误。
10.读图,图中M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 )
A.位于中纬度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水温适宜
B.受上升补偿流影响,饵料丰富
C.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D.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解析】选C。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渔场为纽芬兰渔场。中纬度大陆架海域并不是该海域特殊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该海域沿岸不是上升补偿流;该海域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不是最主要原因;该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最主要原因在于其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 和 。?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第(2)题,甲图中等温线弯曲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第(3)题,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第(4)题,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答案:(1)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
(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
(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促使渔业资源丰富。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 )
A.寒流
B.暖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13.图中洋流
( )
A.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B.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
C.不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
D.将该海域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解析】12选A,13选D。第12题,甲洋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该洋流一定是寒流。根据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如果位于北半球,就是自北向南流,如果位于南半球,就是自南向北流。
由于南北半球不能确定,所以洋流的流向无法判断。由于南北半球不能确定,所以洋流的流向不能判断。第13题,已知该洋流为寒流,会加剧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航行速度。寒流具有上升流性质,能够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渔场的形成。由于该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所以会将该海域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4.(2021·德州高二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伦支海(下图)是北冰洋的边缘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其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内部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但巴伦支海的水温常年在4℃~12℃,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永冻层南缘,巴伦支海的北部边缘,岛上居民2
300人,而北极熊的数量却高达3
000只,有“北极熊王国”之称。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群岛东岸,居民大多住在群岛西岸。近年来,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的聚居区觅食,据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说,这是由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
(1)试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
(2)简析北极熊主要集中在斯瓦尔巴群岛东部的原因。
(3)推测北极熊的生存威胁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解析】第(1)题,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温度较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由材料可知,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第(2)题,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斯瓦尔巴群岛东部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海豹是它的主食,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海豹数量多,为北极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第(3)题,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和鱼类,气候变暖结冰期变短,北极熊的捕食时间缩短,导致食物匮乏,海冰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和捕食平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是威胁北极熊生存的根本原因;岛上居民2
300人,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
(2)斯瓦尔巴群岛东部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虾成群,海豹数量多,食物充足。
(3)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严重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PAGE
-
7
-洋流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示意印度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推断,此时为北半球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盛行风
B.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C.地形、地转偏向力
D.陆地形状、盛行风
3.图中阴影部分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亚马孙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离岸风和上升补偿流影响显著
D.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2021·湖北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据此完成4、5题。
4.与甲洋流附近海域等温线相符的是
( )
5.乙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及其成因是
( )
A.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B.北海道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C.北海渔场—补偿流上升形成
D.秘鲁渔场—补偿流上升形成
(2021·汉中高二检测)读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6、7题。
6.A洋流的流向及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
7.A洋流的影响是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形成渔场
D.增加蒸发
(2021·北京高二检测)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洋流
( )
A.甲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湿作用
B.乙受极地东风影响向东流动
C.丙将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D.参与了全球热量平衡的调节
9.图中渔场水深较浅,聚集大量鱼群,其形成原因是
( )
①受洋流影响,浮游生物丰富
②海浪侵蚀作用强,海滩浅
③浅滩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④珊瑚礁众多,栖息地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读图,图中M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 )
A.位于中纬度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水温适宜
B.受上升补偿流影响,饵料丰富
C.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D.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 和 。?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 )
A.寒流
B.暖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13.图中洋流
( )
A.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B.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
C.不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
D.将该海域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4.(2021·德州高二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伦支海(下图)是北冰洋的边缘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其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内部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但巴伦支海的水温常年在4℃~12℃,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永冻层南缘,巴伦支海的北部边缘,岛上居民2
300人,而北极熊的数量却高达3
000只,有“北极熊王国”之称。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群岛东岸,居民大多住在群岛西岸。近年来,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的聚居区觅食,据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说,这是由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
(1)试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
(2)简析北极熊主要集中在斯瓦尔巴群岛东部的原因。
(3)推测北极熊的生存威胁可能来自哪些方面。
PAGE
-
7
-海—气相互作用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B处,此时B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B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解析】1选A,2选B。第1题,6个月后为7月,是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2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②处低,热交换②处更活跃。
读“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完成3、4题。
3.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3选C,4选A。第3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同纬度海区。第4题,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2019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
6.“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解析】5选A,6选B。第5题,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第6题,由于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会使得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增强。美洲西海岸地区冷海水上升增强,干旱加剧。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多。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8.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解析】7选D,8选B。第7题,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8题,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
读“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图”,完成9、10题。
9.据此图无法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纬度和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B.南、北半球10°~40°均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南纬20°~30°,主要原因是蒸发旺盛
D.两极地区是最接近水平衡的地方
10.根据上题,地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不包含下列哪一气候类型
(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9选C,10选D。第9题,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20°S~30°S,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高的影响降水稀少,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第10题,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不低,而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所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 和 。?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 ,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 (填“大”或“小”)一些。?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解题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海水温度的高低决定蒸发量的大小,再决定水分交换活跃程度及热量输送多少;低纬度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相反;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要比同纬度大陆小。
答案:(1)A 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
(2)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
(3)C 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
(4)大于 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
(5)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读某区域图,完成12~14题。
12.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4.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2选D,13选D,14选B。第12题,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旺盛。第13题,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第14题,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为负值且最低,净辐射值最低。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4)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正值为水温增加,负值为水温降低。由图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部秘鲁寒流会减弱,导致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大洋环流异常所致。由图可知,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第(3)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寒流减弱导致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第(4)题,减少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损失可以从防御、建应急指挥部、宣传、调整渔业劳作时间和空间、南北方分别建立相应的防洪、防旱设施等考虑。
答案:(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风力吹拂,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升高。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缺氧而亡。
(4)建立国家防灾指挥机构;积极宣传,全民预防;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调整捕鱼时间和空间;北方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加强防洪工程,疏通排水道,加固路桥等;南方可能出现干旱灾害,增加人工降水。
PAGE
-
7
-海—气相互作用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B处,此时B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B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读“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完成3、4题。
3.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
6.“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8.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读“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图”,完成9、10题。
9.据此图无法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纬度和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B.南、北半球10°~40°均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南纬20°~30°,主要原因是蒸发旺盛
D.两极地区是最接近水平衡的地方
10.根据上题,地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不包含下列哪一气候类型
(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原因是 。?
(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 和 。?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 ,为什么??
(4)①海域热量收入 (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
(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 (填“大”或“小”)一些。?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读某区域图,完成12~14题。
12.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14.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4)针对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PAGE
-
7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关于水圈构成及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是构成水圈的主体
B.大气水虽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C.固态水只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D.各种水体中,只有陆地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选B。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地球上大气水虽然数量少,但是分布最广;固态水主要分布在气温低的地区,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均有分布;各种水体中,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可以相互转化。
2.艾丁湖对吐鲁番盆地的绿洲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图中等值线表示湖面高度。图中反映出
( )
A.湖泊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B.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C.湖面高于海平面
D.湖水含盐量降低
【解析】选A。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随着水位下降,北侧出露面积更大,因此古湖盆地地势北缓南陡;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水分被蒸发,盐分却没有缺失,含盐量应增大。
根据某河流域图(左图)及该河流河口附近观测站测得的径流和降水的逐月变化曲线图(右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
(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4.水文工作者发现,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
( )
A.植被破坏严重
B.地理位置特殊
C.水利设施失修
D.河水暴涨暴落
【解析】3选C,4选B。第3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河流位于北温带,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北方地区春季降水少;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根据径流量和降水量曲线,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在秋冬季节。第4题,沙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因水流变慢,在河床沉积,露出水面形成。河谷地带风力强盛,露出水面的沙尘被风吹走,随着风力减弱,所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流两岸,形成奇特的沙丘连绵景观。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地理位置特殊;植被破坏严重是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水利设施失修是调蓄能力下降的原因;河水暴涨暴落,不是沙洲形成的直接原因。
【方法技巧】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看法”
一看图例、坐标轴。图例中和坐标轴上往往标注有温度、降水量等字样,尤其要注意降水绝对数量的大小,不能只看高低趋势。
二看是否有断流。冬季有断流,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三看流量高峰期。
①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②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③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图1、图2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5.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 )
A.汛期径流量
B.非汛期径流量
C.汛期输沙量
D.非汛期输沙量
6.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 )
A.水土流失强烈
B.台风活动频繁
C.植被覆盖率高
D.受副高影响弱
7.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拓宽,变深
B.拓宽,变浅
C.缩窄,变深
D.缩窄,变浅
【解析】5选D,6选D,7选A。第5题,读图可知,2000年以后非汛期输沙量几乎为0,年际变化极小。第6题,由图表可知,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时径流量和输沙量偏小,说明黄河流域在此时可能降水量偏少,来水来沙少。而1991年7—10月,黄河流域因为受副高影响弱,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7月份还未进入到黄河流域,导致其降水少,黄河径流量和
输沙量偏小。植被覆盖率的影响应是汛期和非汛期都有影响,而不是造成1991年黄河汛期时径流小,非汛期径流大。第7题,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输沙量明显减少,说明河水变清,因此对河床的冲刷能力增强,河床拓宽、变深。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融雪及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9.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10.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解析】8选D,9选B,10选A。第8题,综合分析可知,该河位于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并不好;融雪时间集中在4-6月,时间不算长;降雨量在200
mm左右,总量较小;补给类型有降雨、融雪、融冰等多种方式。第9题,西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往往较发达;西北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土壤比较贫瘠。第10题,该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西风带来的水汽形成的降水。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1.读“我国某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地区。?
(2)写出A、B、C表示的该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A ,B ,C 。A、B、C中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的是 ,最为稳定的是 。?
(3)A形成 汛,B形成 汛。?
(4)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 的时期。?
(5)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 ,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①还是②?你的理由是什么??
【解析】第(1)题,一年有两次汛期,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A、B、C补给特点,判断A、B、C的水源补给形式;积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显著,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第(3)题,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雨水形成夏汛。第(4)题,地下水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河流流量最大的时期。第(5)题,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水库可使河流流量变化趋于平稳。
答案:(1)东北
(2)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B C
(3)夏 春
(4)流量最大
(5)修建水库 ② 水库和湖泊一样有削峰补枯(调节)的作用。
【方法技巧】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河流补给类型
(1)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2)洪水期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上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
A.长江下游
B.湄公河中游
C.密西西比河上游
D.黄河下游
【解析】12选A,13选D。第12题,读图可知,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四个选项中,②④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①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第13题,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4.(2021·北京高二检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达兰鄂罗木河(图中
D
处河段)是呼伦湖唯一的天然外泄通道,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达,当地人称之为“圈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兰鄂罗木河中游曾出现断流。
(1)指出呼伦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自然原因。
(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呼伦湖是内陆湖,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其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和河流水。第(2)题,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关、河流与湖泊的补给有关,水总是向低处流的;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育,说明地势低平;河流的水位变化比湖泊大,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水,额尔古纳河流入湖泊,达兰鄂罗木河向南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水补给河水,湖水流向额尔古纳河,达兰鄂罗木河向北流。第(3)题,河流的断流对湖泊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湖水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该河为湖水的唯一排泄通道,由于河流断流,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答案:(1)大气降水和河流水。
(2)河流的水位变化比湖泊大,且该地地势低平,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水,达兰鄂罗木河向南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水补给河水,达兰鄂罗木河向北流。
(3)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PAGE
-
7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关于水圈构成及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冰川是构成水圈的主体
B.大气水虽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C.固态水只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D.各种水体中,只有陆地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艾丁湖对吐鲁番盆地的绿洲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图中等值线表示湖面高度。图中反映出
( )
A.湖泊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B.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C.湖面高于海平面
D.湖水含盐量降低
根据某河流域图(左图)及该河流河口附近观测站测得的径流和降水的逐月变化曲线图(右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
(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4.水文工作者发现,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
( )
A.植被破坏严重
B.地理位置特殊
C.水利设施失修
D.河水暴涨暴落
(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1999年底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图1、图2分别为1975-2015年汛期(7-10月)与非汛期(11-6月)黄河下游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5~7题。
5.2000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 )
A.汛期径流量
B.非汛期径流量
C.汛期输沙量
D.非汛期输沙量
6.根据1991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 )
A.水土流失强烈
B.台风活动频繁
C.植被覆盖率高
D.受副高影响弱
7.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拓宽,变深
B.拓宽,变浅
C.缩窄,变深
D.缩窄,变浅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融雪及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9.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10.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1.读“我国某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地区。?
(2)写出A、B、C表示的该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A ,B ,C 。A、B、C中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的是 ,最为稳定的是 。?
(3)A形成 汛,B形成 汛。?
(4)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 的时期。?
(5)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 ,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①还是②?你的理由是什么??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上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
A.长江下游
B.湄公河中游
C.密西西比河上游
D.黄河下游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4.(2021·北京高二检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达兰鄂罗木河(图中
D
处河段)是呼伦湖唯一的天然外泄通道,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达兰鄂罗木河河道浅平,蛇曲发达,当地人称之为“圈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兰鄂罗木河中游曾出现断流。
(1)指出呼伦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自然原因。
(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
PAGE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