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四章
本章整合
地
理
2021
内容索引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
知识网络
整合构建
专题归纳
思维深化
专题 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1.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思路
水文特征
分析思路
流量
河流流量大小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流域面积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流量大
水位
水位的季节变化主要与补给类型的季节变化有关;水位的高低与水量大小有关,地面径流汇集的时间越短,河流水位越易上涨,水位越高
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一般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区域河流含沙量较小。另外,河流流速越快,侵蚀作用越强,则含沙量越大
结冰期
取决于最冷月均温大于还是小于0
℃,大于0
℃则无结冰期,小于0
℃则有结冰期
凌汛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2.河流水文特征答题思路
分析角度
答题思路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冬季有(无)断流现象
水位
水位高(低),季节变化大(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
流速快(慢),水能丰富(贫乏)
典例(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千米,流域面积210万平方千米,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104
t
177
100
350
1
290
5
800
(1)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思路导引(1)径流量变化的特征可根据表格从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数据变化得出。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可从补给类型、流域面积、蒸发、下渗等方面分析。
(2)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根据表格数据从径流量变化和含沙量变化两方面说明即可。
解析
第(1)题,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泥沙沉积,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输沙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第(2)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自迪雷到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答案
(1)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
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2)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共56张PPT)
第四章
第二节 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地
理
2021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主题探究
课标导引
知识体系
课程
标准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目标
导引
1.描述洋流的分类
2.结合世界海区图,分析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区域认知)
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洋流的分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流向除受大气运动影响外,还会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分类
成 因
举 例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北太平洋暖流、西风漂流
密度流
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造成海水的流动。密度流比风海流的深度大,所以深层海流一般是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处的洋流
分类
成 因
举 例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补偿流
日本暖流
垂直
补偿流
上升流
秘鲁寒流
下降流
—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
1.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的阻挡,除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大部分沿海岸向纬度较高的海区流去,流入西风带后,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转化为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又有一部分折向低纬,从而形成环流。这种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思考感悟西风漂流为什么在南半球得到充分发展,而在北半球势力相对较弱?
提示
南半球三大洋相通,没有被陆地阻隔,风力更为强劲,西风漂流自30°S扩展至60°S附近。而在北半球,受陆地阻隔,西风漂流势力较弱。
2.北纬45°~70°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西风漂流遇到陆地后分为两支,一支向高纬流去,到高纬地区后,受到极地东风的影响,海水沿西海岸流向低纬,到达北纬40°~50°进入西风带,转为西风漂流。
3.南极大陆外围海域的绕极环流
(1)紧靠南极大陆边缘:在极地东南风的作用下,形成自东向西绕极一周的环流,其范围较为狭窄。
(2)外围:在盛行西风的作用下形成自西向东的绕极一周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1)夏季:盛行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三、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 响
典 例
对气候
的影响
一般暖流给其流经的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寒流一般给其经过的地区带来低温、干燥的气候
冬季同纬度欧洲沿海地区气温高于北美沿海地区
对海洋
生物资
源分布
的影响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为各种鱼类提供饵料,易形成较大的渔场。同时寒暖流交汇之处也是鱼类游动的
壁障,鱼类集中,易形成渔场
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影 响
典 例
对航海
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相遇,容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高纬寒流推动冰山向纬度较低海区漂移,威胁海上的航运安全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的海雾、加拿大纽芬兰附近海区的冰山威胁
对污染
的影响
有利于近海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净化;使污染范围扩大
—
要点笔记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思考感悟与大西洋相比,北太平洋为什么几乎没有冰山对航行安全构成威胁?
提示
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仅有狭窄的白令海峡相通,加上白令海峡冬季结冰,因此北冰洋冰山几乎不可能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太平洋。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
答案
× 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非洲西南部本格拉寒流流经的海区形成的大渔场与秘鲁渔场的成因一样。( )
答案
√
(3)同是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冬季,亚欧大陆沿岸气温高于北美大陆沿岸。( )
答案
× 同是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冬季,北美大陆沿岸气温高于亚欧大陆沿岸。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局部),完成2~4题。
2.图中各洋流方向错误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③和⑤
D.④和⑥
3.图中各洋流与世界著名渔场的形成有关的是( )
A.①
B.②和⑥
C.③
D.④和⑤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B.⑤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C.③是风海流,流向与风向完全一致
D.②④是暖流,⑤⑥是寒流
解析
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为北半球洋流示意图,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副极地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所以③和⑤的方向错误,C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②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是暖流;⑥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是寒流。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渔场,B正确。第4题,④是暖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A错误;⑤是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B错误;③是风海流,流向与风向基本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C错误;②④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是暖流,⑤⑥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是寒流,D正确。
答案
2.C 3.B 4.D
课堂篇
主题探究
探究一
洋流的形成原因
[问题探究]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在图示洋流①②③上标注箭头,正确表示洋流的流向。
(2)分别说明①②③三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图示中鱼类资源丰富的海域。
提示
(1)
(2)①位于中纬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吹拂形成;②是受东南信风的离岸作用影响,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向海洋中部流动,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的;③是南赤道暖流向西运动,遇到非洲大陆,加上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的影响,折向南部,沿海岸运动形成的。
(3)③海域位于①(寒流)与③(暖流)交汇处,海水
易受到扰动,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②海域鱼类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上升流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
[关键能力]
洋流的形成原因
(1)盛行风
①位于盛行风带的海区,受盛行风的吹拂,形成风海流。如低纬信风带上的(南、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带上的西风漂流(北半球太平洋上为北太平洋暖流、大西洋上为北大西洋暖流)。
②位于盛行风带的离岸风海区,易形成上升流,如秘鲁寒流。其形成如下图所示:
a.受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向西北方向运动,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流。
b.由于上升流是底层冷海水上升形成的,因此其属于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其沿岸形成荒漠景观。由于底层海水上升,将海洋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吸引鱼类集聚于此觅食,形成大型渔场。
③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季风的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夏季风的作用下形成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冬季: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盛行西南风,北印度洋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由于西南季风在非洲东海岸为离岸风,因此夏季非洲东海岸会形成上升流。)
(2)密度差异
各个海区由于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形成密度流。如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形成了密度流。
(3)其他原因: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等。
[典例剖析]
典例1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和福建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①②两支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和盐度
B.南亚季风
C.大陆轮廓和岛屿位置
D.东亚季风
(2)图中③洋流的特点是( )
A.流向主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B.因季节不同而强弱变化很大
C.在台湾岛以东形成大渔场
D.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
(3)冬季横渡台湾海峡的船只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浓雾多发 ②台风侵袭 ③海冰威胁 ④风大浪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过程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夏季,①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②洋流自北向南流动。由此可以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向相反,D正确。第(2)题,③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流向主要受大陆轮廓、岛屿位置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日本暖流常年比较稳定地向北流动,强弱变化不大;台湾岛东部只有日本暖流,不会形成大渔场。D正确。第(3)题,台湾海峡在冬季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风大浪高。冬季,②洋流与南部的暖流相遇,易形成浓雾;台湾海峡纬度较低,受海冰威胁小;台风侵袭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①④正确,故B正确。
答案
(1)D (2)D (3)B
探究二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问题探究]
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在图示中用箭头标注洋流流向,
并说明标注的理由。
(2)判断该洋流性质。
提示
(1)箭头向南。理由:从经纬度上看,该洋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海域,属于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系统。
(2)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洋流为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关键能力]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冬季)
(1)中低纬度海域:北半球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顺时针洋流系统,南半球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逆时针洋流系统;大洋西岸为暖流,大洋东岸为寒流。
(2)中高纬度海域: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逆时针洋流系统;大洋东岸为暖流,大洋西岸为寒流;南半球形成环南极大陆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方法技巧巧记世界洋流分布
(1)北半球洋流系统为一个顺写的阿拉伯数字“8”,南半球为“0”。
(2)东西向洋流除最南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其他洋流均为暖流。南北向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典例剖析]
典例2(2020北京卷)人类抛弃的垃圾在北太平洋形成了绵延超过160万平方千米的巨型垃圾团。其中包含大约79万吨难以降解的废塑料。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对该垃圾团影响最大的洋流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思维过程
解析
材料中的巨型垃圾团位于北太平洋。甲、乙位于大西洋,丁为赤道逆流,丙为北太平洋暖流,故丙对该垃圾团影响最大,C正确。
答案
C
探究三
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问题探究]
海漂植物是通过海水漂流进行传播的植物。椰树广泛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是海漂植物的典型代表。椰树是海南省的省树,但并非海南岛的“土著”,其种子最初是借助海水运动从其他国家“偷渡”而来的。图1为海南岛椰树分布图,图2为世界某区域图。
结合材料探究:
(1)说明海南岛的椰树种子最可能来自哪个地区,并说明理由。
(2)甲地沿岸的植物种子最可能漂流至图示a、b、c、d四地中的哪些地方?理由是什么?
提示
(1)最可能来自东南亚。理由:夏季,中国南海海域受偏南风影响,风由东南亚吹向海南岛,加上受南海洋流影响(流向海南岛方向),因此东南亚沿岸的椰树种子漂流至海南岛沿岸地区。
(2)a、b两地。理由:甲地位于北印度洋,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夏季洋流的影响,种子可能漂流到b地。冬季受东北季风和冬季洋流的影响,种子可能漂流到a地。
[关键能力]
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从太阳辐射角度来看,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向高纬度海区流动的暖流将低纬度海区多余的热量带往高纬度海区,弥补了其热量损失,因此高纬度海区并没有越来越冷。同理,低纬度海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洋流能将低纬度海区多余的热量带往较高纬度海区,因此低纬度海区并没有越来越热。洋流的流动,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②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由于其带来更多热量,大气底层温度高,对流旺盛,易形成降水。寒流流经海区,由于大气底层温度低,大气稳定,不易形成降水,其沿岸地区往往形成荒漠。
③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
寒暖流交汇海区,由于暖流水温高,蒸发量大,因此空气中水汽充足,寒流具有降温作用,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
(2)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海区:由于寒暖流性质不同,两者相遇后,海水受到扰动,将海洋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且鱼类集中,往往形成大型渔场。
②上升流处:由于深层海水上涌,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此易形成大型渔场。
(3)对污染的影响
①有利:受污染的海区,由于洋流的流动,使海洋污染物随之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②不利:洋流将海洋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区,从而扩大了污染范围。
(4)对航海的影响
①顺洋流航行航速较快,逆洋流航行航速较慢。
②海雾、冰山对航行安全构成威胁。
[典例剖析]
典例3(2020浙江卷)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洋流(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思维过程
解析
第(1)题,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的,与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所处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①处洋流由南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与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中纬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洋流受极地东风影响,遇到陆地阻挡后发生偏转,既不是受离岸风影响,也没有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
答案
(1)D (2)C
素养培优
素养
综合思维——渔场的形成
培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当堂检测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完成1~2题。
1.图中G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
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盛行西风影响
D.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2.H洋流最终会有大量海水注入另一半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陆地形状
B.海水密度
C.盛行风
D.地转偏向力
解析
第1题,结合洋流示意图,G洋流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它的形成主要是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流向为自西向东,从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正确。第2题,根据经纬度,H洋流为大西洋中的南赤道暖流。当其自东向西到达南美大陆沿岸后,受南美大陆轮廓凸出的影响,其大部分海水会流入北半球,A正确。海水密度对洋流的影响一般表现在两个海区之间,特别是海峡处,B错误。受盛行风影响,洋流的流向一般不会改变,C错误。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赤道暖流应大部分向南流,不会流入北半球,D错误。
答案
1.C 2.A
流冰是指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2月是北海道岛的纹别、网走观赏流冰的最佳时间。栖息于堪察加半岛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会迁徙到千岛群岛过冬。下图为北海道岛的位置和周围洋流图。读图,完成3~4题。
3.北海道岛的流冰( )
A.形成于本地沿海海域B.来自极地北冰洋
C.来自鄂霍次克海
D.是岛上的河流形成的
4.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到千岛群岛越冬的原因
是( )
①纬度较低 ②鱼类丰富 ③森林密集 ④海上有浮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从图中洋流的流向可知,纹别、网走的流冰来自鄂霍次克海,是东萨哈林海流和冬季风带来的,C正确。第4题,与堪察加半岛相比,千岛群岛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在此越冬;北海道的纹别、网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在此集聚,为海雕提供食物;海上浮冰能为这些海雕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所;森林与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迁徙没有关系。C正确。
答案
3.C 4.C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洋流( )
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③受中纬西风带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6.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西岸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③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
D.④⑤交汇处形成丰沛降水
解析
第5题,图中洋流①(西风漂流)是寒流,洋流④(北太平洋暖流)是暖流,故洋流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A正确;洋流②由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海区,是寒流,B错误;洋流③受陆地阻挡向南流,C错误;洋流③是寒流,洋流⑤是暖流,但纬度低,水温比洋流⑤高,D错误。第6题,洋流①向东流,故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东岸,A错误;洋流②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沿岸荒漠景观南北延伸,受高山阻挡,荒漠不能延伸到大陆东岸,B错误;洋流③由较高纬度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海区,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C正确;④⑤两支洋流没有交汇,D错误。
答案
5.A 6.C
7.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它位于a和 (填洋流名称)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 、
等。?
(2)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又返回到A,依次利用的盛行风名称是 、 。?
(3)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环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②开罗正值少雨时节 ③正是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 ④我国河流正值汛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图中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为a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成的纽芬兰渔场。世界著名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都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第(2)题,图中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从A到B可沿b加利福尼亚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利用的盛行风为东北信风。从B返回到A,可沿a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利用的盛行风为盛行西风。第(3)题,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随季节而表现出“冬逆夏顺”的特点。因为图中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若北印度洋的洋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说明北半球此时为夏季。此季节,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①错误。开罗正值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少雨时节,②正确。北半球夏季为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③正确。夏季我国大部分河流正值汛期,④正确。②③④正确,选D。
答案
(1)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2)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3)D(共44张PPT)
第四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地
理
2021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主题探究
课标导引
知识体系
课程
标准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目标
导引
1.理解海—气相互作用中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及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3.理解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思维)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适应的过程。海洋与大气边界上的动量、热量、物质的交换,以及这些交换对大气、海洋各种特性的影响,被统称为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海—气相互作用
交换过程
影 响
物
质
交
换
水分交换
海洋向大气中输送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
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从而影响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进而影响海水的密度
气体交换
海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海洋中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率
海—气相互作用
交换过程
影 响
物质
交换
固体物
质交换
陆源物质、火山物质等通过大气进入海洋;海洋中的盐类物质在风的作用下进入大气
—
能量交换
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主要以风的形式向海洋输送动能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要点笔记海水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中水汽的含量与分布。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
气之间水分交换较为活跃。
规律总结
海—气水热交换过程
二、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全球水热平衡的驱动因素
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其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2.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参与的水循环,有助于全球的水量平衡。全球的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结果,而水循环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
3.对热量平衡的影响
在北半球低纬地区,大洋环流输送的热量要多于大气环流所输送的热量,而到30°N以北地区,大气环流则成为热量输送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到了50°N附近地区,热量主要是靠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的。因此,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共同维持了全球的热量平衡。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1.概念
(1)厄尔尼诺现象: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
(2)拉尼娜现象: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的现象,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2.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
有些年份,信风明显减弱,从太平洋东侧输送到西侧的暖水明显减少,北上补充的秘鲁寒流同时减少,导致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偏高,这样就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项 目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海气状况
?
?
?
表现
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相对较低
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正常年份偏高
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下降
3.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对比
项 目
正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影响
①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水偏少,气候偏干;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②赤道东太平洋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①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水异常增多,甚至引发洪涝灾害;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②赤道东太平洋海域鱼类大量减少,捕鱼量下降,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
①影响程度及范围较厄尔尼诺现象小。②赤道东、中太平洋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洪涝灾害严重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欧洲西部海域海—气间水热交换量大于同纬度的北美东部沿海海域。
(
)
答案
√
(2)将中纬海区输送给大气的热量输送至更高纬度,主要依靠中纬西风带实现。( )
答案
√
(3)厄尔尼诺现象指每年出现在圣诞节前后,东南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 )
答案
× 厄尔尼诺现象每2~7年发生一次,发生时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异常增温。
(4)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西海岸气候影响大,对其他地区几乎没有影响。( )
答案
× 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全球大气环流,使世界各地气候异常。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2~4题。
2.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高纬地区
D.北冰洋
4.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2题,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是指海洋向大气中输送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回到海洋。根据图示,③为蒸发,④为降水,因此③④属于水分交换,C正确。第3题,海洋向大气提供水汽是通过海水蒸发实现的。水温越高,海水蒸发速度越快,蒸发量越大,为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根据世界海洋水温分布规律,纬度越低,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A正确。第4题,在全球水循环中,通过海水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然后再通过大气运动,实现水汽的输送,从而实现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因此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海水的蒸发,C正确。
答案
2.C 3.A 4.C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读图,完成5~6题。
5.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则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A.印度尼西亚
B.澳大利亚东部
C.非洲南部
D.秘鲁沿海
6.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干旱和森林大火的地区,最可能出现在( )
A.印度尼西亚
B.秘鲁
C.美国
D.埃及
解析
第5题,若乙地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升高,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则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多,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对非洲南部影响较小。D正确。第6题,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度尼西亚太平洋沿岸异常干旱,甚至出现森林大火,使秘鲁和美国西海岸降水增加,出现森林大火的概率较低,对埃及影响较小。A正确。
答案
5.D 6.A
课堂篇
主题探究
探究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平衡)
[问题探究]
下图为北半球各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单位:×0.484瓦/米2)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
(1)说明北半球各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规律。
(2)甲海区纬度低于乙海区,但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于乙海区,试分析原因。
(3)说明丙海区热量的数值范围,并说明原因。
提示
(1)整体来看,低纬海区向大气输送热量多,高纬海区少;中低纬海区,大洋西部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东部海区少;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东部海区多。
(2)甲海区尽管纬度低,蒸发量大,但受寒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因此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少。乙海区纬度高,气温低,但乙海区有暖流经过,水温、气温差异大,蒸发量大,受温带气旋影响,降水多,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多。
(3)200<丙<250。原因:丙海区有暖流流经,水温高,蒸发量大,且降水多,因此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多。故丙处外围等值线的数值应为200。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知200<丙<250。
[关键能力]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交换过程:海水吸收热量蒸发,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输送到大气中,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其次,海洋还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直接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层水温的影响,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3)全球水热平衡途径:海水运动(主要是洋流)、大气运动。
[典例剖析]
典例1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下图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
(2)说明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
思维过程(1)影响海洋表层水温高低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辐射、陆地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上进行说明,同时还要描述高温或低温中心所在海区。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纬度较低,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海洋接受的热量较多,水温较高;西、北、东三面为陆地,陆地热辐射对海洋影响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此该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出现了闭合区域,为低温中心。
答案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受周边陆地影响大。
(2)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形成一个低温中心。
探究二
厄尔尼诺现象
[问题探究]
根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监测表明,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年9月开始发展,截至2016年2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
℃,且海温已连续7个月(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过2
℃,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海温偏高达2.9
℃。阿塔卡马沙漠(下图)是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2016年,这里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沙漠里那些长期休眠的植物,似乎嗅到了生命的活力,迅速萌发、生长、开花,使这片沙漠变得生机盎然,鲜花遍布,成为难得的沙漠奇迹。
结合材料探究:
(1)简述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旱沙漠的成因。
(2)结合材料说明2016年阿塔卡马沙漠鲜花遍布的成因。
提示
(1)该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该地沿岸海区有秘鲁寒流经过,加上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进一步加剧了这里气候干旱的程度。
(2)根据材料,2015—2016年是厄尔尼诺现象最强盛的时段,受其影响,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受降水影响,沙漠土壤水分较为“充足”,沙漠中长期休眠的植物迅速萌发、生长、开花。
[关键能力]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1)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西高东低。在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东太平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少云天气。
(2)厄尔尼诺现象
①成因
在某些年份,由于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势力随之减弱,赤道逆流到达南美洲西岸后,受陆地轮廓影响,大量温暖海水会向南流,导致秘鲁沿岸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因其常出现于圣诞节前后,所以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②影响
a.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南太平洋东西向大气环流格局发生改变,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势力减弱,上升气流势力增强,空气中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降水增多,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b.由于大范围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因此冷水性鱼类无法生存,大量死亡,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一些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也会大量死亡或迁徙。
[典例剖析]
典例2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鳀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 )
A.向北偏移
B.向南偏移
C.向西偏移
D.原地不动
思维过程(1)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气候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生产的变化。同时,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必然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人类活动。
(2)关键在于抓住秘鲁鳀是一种冷水性鱼类这一特性。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水温升高,秘鲁鳀会向水温低的海域迁徙。纬度越高,海水的温度越低。
解析
第(1)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会造成秘鲁鳀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从而引起以秘鲁鳀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当地大量渔民因渔获量减少而失业,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也可能陷入萧条;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世界各地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上某些地区的种植业受到影响,因此可能会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D符合题意。第(2)题,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该海域水温升高,秘鲁鳀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秘鲁鳀会向南方移动,故渔民捕捞秘鲁鳀的海域可能会向南偏移,B正确。
答案
(1)D (2)B
当堂检测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解析
第1题,海陆热力差异会形成热力环流,如东亚的季风环流,但对大洋环流没有直接影响,A错误。海陆分布、地球运动对大气环流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是影响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因,但对大洋环流没有直接影响,C错误。大气运动主要是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引起的,大气运动促进洋流的运动。地球运动使太阳直射点不停地做回归运动,导致地球上高低纬度间获得的热量不同,D正确。第2题,大气热量输送+海洋热量输送=总热量输送,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曲线②代表总热量输送;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曲线③代表大气输送;低纬度赤道附近是赤道环流,不向北输送热量,而高纬度地区由于地形的阻挡,洋流向北输入困难,故曲线①代表海洋输送。B正确。
答案
1.D 2.B
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数码分别代表位于某大洋两岸的四个地点,则海—气相互作用的活跃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4.若图中数码分别位于某大陆两岸,
则海—气相互作用的活跃程度由大到
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解析
第3题,海—气相互作用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海水温度的高低。海水温度越高,海水蒸发量越大,海—气间水热交换越活跃。①②纬度低,海水温度高,海—气相互作用活跃程度大于③④。①位于中低纬度大洋东岸,有寒流流经,而②位于中低纬度大洋的西岸,有暖流流经,因此②海—气相互作用比①活跃。同理,③海—气相互作用比④活跃。A正确。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海—气相互作用比③④活跃。根据题意,①位于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而②位于中低纬度大陆的西岸,有寒流流经,因此,①海—气相互作用比②活跃。同理,④海—气相互作用比③活跃。C正确。
答案
3.A 4.C
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单位:
℃)距平(某一时段内平均海面水温与多年平均海面水温的偏离值)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 )
A.赤道中、东部附近海域海水升温显著
B.东半球海域升温最明显
C.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小
D.日界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大
6.图中海水温度的主要变化,可能导致( )
A.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C.东南亚地区洪水多发
D.北美洲西部的降水增加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赤道中、东部附近海域海水温度升高4~5
℃,升温显著,A正确。西半球海域升温最明显,B错误。南回归线附近海域海水降温幅度较大,C错误。日界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不大,D错误。第6题,图中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上升,上升气流增强,气旋活动增多,故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增强,A错误。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水温下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B错误。东南亚地区降水减少,洪水发生频率下降,C错误。北美洲西部水温上升,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D正确。
答案
5.A 6.D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7—9月,多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位于北纬5°~20°的热带洋面。但是,2016年的几次台风形成在秋季10月,例如台风“海马”和台风“莎莉嘉”,这些台风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秋台风”。
材料二 频繁的秋台风形成不仅给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造成了灾害性的影响,更加预示着当年全球范围的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之中,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现象则相反。
(1)结合材料一,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台风多产生于北纬5°~20°的热带洋面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秋台风”的形成原因与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现象有关,并阐述判断理由。
(3)关于导致“秋台风”的气候异常现象,阐述其形成过程。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阐述其还会对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洋面增温快。
(2)拉尼娜现象。台风形成于温度较高的热带洋面上,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南赤道暖流增强,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升高,台风出现的频率增加。
(3)信风异常增强,秘鲁寒流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下降,西部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太平洋西部海域热带气旋活跃。
太平洋东岸地区寒流增强,降温减湿,出现旱灾;南赤道暖流增强,太平洋西海岸水温升高,沿海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台风增多,夏季风增强。(共54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地
理
2021
内容索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主题探究
课标导引
知识体系
课程
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
目标
导引
1.了解陆地水体的分布及类型
2.结合示意图,分析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综合思维)
3.结合区域图,正确判读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区域认知)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陆地水体的类型
类型
特 征
河流
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灌溉、航运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有时河流也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
冰川
分布于高纬度和高山地区。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一些高山地区
湖泊
是陆地表面仅次于冰川的第二大水体类型。世界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为北欧和北美。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较强的调蓄作用
类型
特 征
沼泽
世界沼泽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我国的沼泽主要分布于若尔盖高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
地下水
是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造成地下水污染
思考感悟我国三江平原的沼泽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
①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排水不畅。②这里夏季降水较丰富,春季积雪融水多,加上河流有凌汛现象,来水多。③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④地下有多年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综合以上原因,三江平原地区地表长期积水,土壤长期被水浸泡,形成沼泽。
二、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河流的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流量过程线图
我国典型地区
雨水补给
河流径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雨量及其变化有密切关系
?
东部季风区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流量过程线图
我国典型地区
冰雪融水补给
①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来自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主要随流域内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②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甚至干涸
?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流量过程线图
我国典型地区
湖泊与沼
泽水补给
①湖泊和沼泽的面积和水量大,对河流的补给量也就大,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越显著;反之就小
②以湖泊与沼泽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径流量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
地下水
补给
①地下水是河流最常见的水源,最稳定的补给水源
②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更为平缓,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特别是受深层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小,甚至没有季节变化
要点笔记河流的补给类型非常复杂,除少数地区存在只有一种补给类型的河流外,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是以一种补给类型为主的混合补给类型。
2.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
补给关系
地下水与河流
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湖泊、沼泽与地下水
湖泊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比较而言,湖泊和地下水对沼泽的补给相对较多一些
湖泊与河流
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节径流量的作用,使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幅度趋于和缓
思考感悟冰川对其他水体的补给是单向的,即只有冰川补给其他水体,而不可能存在其他水体补给冰川的情况。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只可能是河流补给地下水,而没有地下水补给河流,举例说明。
提示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河流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因此只可能是河流补给地下水。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要是冰川水、湖泊水、河水及地下水。( )
答案
× 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还有少量雨水。( )
答案
√
(3)欧洲西部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水量年内变化较大。( )
答案
× 欧洲西部河流水量年内变化较小。
(4)随着全球变暖,目前我国青藏地区许多湖泊补给量增多,面积增大。( )
答案
√
读我国新疆某河流多年平均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2~4题。
2.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 )
A.湖泊水
B.冰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3.该河流5月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
其原因是( )
A.5月份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
B.季节性积雪已经完全融化,无法提供水源
C.降水量小,且河流水不断补给地下水和湖泊水
D.蒸发旺盛和农业引水灌溉使河流径流量减小
4.某年,该河流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上一年冬季降雪量过大
B.春夏季气温过低
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解析
第2题,该河流位于我国新疆,流量小,流量随气温变化明显,汛期在夏季,冬季出现断流,由此判断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B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5月份气温明显升高,蒸发旺盛,同时农业活动开始繁忙,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D正确。5月份气温较高,冰雪融水量开始增加,A错误。该区域冬季降水少,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少,B错误。该区域降水量小,多是地下水补给河流水,C错误。第4题,该河流位于我国新疆,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少,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汛期出现在夏季。若某年该河流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夏季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冰雪融水量过大,D正确。
答案
2.B 3.D 4.D
课堂篇
主题探究
探究一
陆地水体的补给形式的判断
[问题探究]
下面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示意图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推测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
(2)与叶尼塞河相比,分析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
(3)同在西伯利亚地区,叶尼塞河与鄂毕河流程、流域面积大体相当,为什么叶尼塞河径流量远大于鄂毕河?
提示
(1)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地区,流经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因此主要补给形式不可能是雨水补给。图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极大,而以地下水补给、湖泊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比较平缓,因此不可能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为主。该地纬度较高,冬季降雪多,第二年春季(纬度高,春季为5—6月)融化,补给河流,因此河流补给类型最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读图可知,鄂毕河中下游流经沼泽地区,沼泽对河流径流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3)叶尼塞河流域范围主要在中西伯利亚高原,海拔更高,气流的抬升作用显著,无论是降雨还是降雪,都较为丰富。而鄂毕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气流抬升作用弱,流域内降雨、降雪量均较小。
[关键能力]
陆地水体主要补给形式的判断
(1)确定水体的分布位置,结合当地气候进行判断。
①分布于降水较多的气候区的河流,一般以雨水补给为主。世界上绝大多数河流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分布于干旱地区的河流,若附近有高大山脉,一般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若没有,则一般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③分布于纬度较高的地区的河流,一般冬季降雪量较大,因此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占比较大。如俄罗斯分布在亚洲地区的河流。
(2)根据河流流量变化特点进行判断。
①与当地降水季节变化一致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②春季河流流量有明显增大的,此季节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河流流量不大,补给主要出现在夏季且冬季有断流现象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具有日变化的特点。
④河流水量不大,但流量稳定的河流,一般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典例剖析]
典例1(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95米,平均深度144.8米,湖水透明度21.5米,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18.7米,湖水透明度1.5~7.2米,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题。
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思维过程
解析
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进入,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误。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误。
答案
C
探究二
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
[问题探究]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结合材料探究:
(1)此次暴雨最可能出现在图示中的哪一地?请说明理由。
(2)解释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的原因。
提示
(1)最可能出现在④地。据b图可看出,两水文站均有洪峰形成。根据河流流向,暴雨出现在①②③任意一地,洪水均不会流经甲水文站,说明局地暴雨应出现在两水文站的上游河段,故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a图中的④地。
(2)当河流干流上游有洪水经过甲、乙两水文站间的湖泊时,部分洪水会注入湖泊。因此流经乙水文站的洪水流量会减小,洪峰流量峰值会下降。
[关键能力]
河流与地下水、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1)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
①汛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
枯水期: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
②特殊情况:如黄河下游、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均为“地上河”,因此无论汛期还是枯水期,河流水位均高于地下水位,只有河流补给地下水。
(2)河流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①汛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补给湖泊。
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补给河流。
②河流源头的湖泊,湖泊补给河流。如阿根廷的阿根廷湖,是圣克鲁斯河发源处的湖泊,只存在阿根廷湖补给圣克鲁斯河的情况。
[典例剖析]
典例2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的吞吐。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小
B.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C.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2)关于鄱阳湖7—9月多年月平均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湖流量达一年最小值
C.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D.长江干流水位高
思维过程
解析
第(1)题,图中曲线代表的是多年平均输沙量在一年内的逐月变化情况,而非年际变化,A错误。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受含沙量、水量、水流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图中3月份鄱阳湖的多年月平均输沙量最大不能代表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B错误。4—6月湖水多年月平均径流量增多,说明输沙能力增强,C错误。6月份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为正值,说明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是负值,说明长江补给鄱阳湖,D正确。第(2)题,鄱阳湖7—9月多年月平均输沙量为负值,说明长江补给鄱阳湖,长江向湖泊输沙,A错误。读图可知,出湖流量一年中最小值在12月份,B错误。长江向鄱阳湖输沙,应是长江干流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而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并不能说明二者的水位关系,C错误。7—9月多年月平均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水补给湖泊,为雨季,河流水位高,D正确。
答案
(1)D (2)D
探究三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问题探究]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该河流水量较为丰富。
结合材料探究:
(1)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判断该河流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提示
(1)以雨水补给为主。根据图示河流相对流量变化特点可知,该河流补给主要出现在秋季至次年春季,夏季补给量非常小。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应主要出现于春季,可排除该补给类型。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出现于夏季,可排除该补给类型。湖泊、地下水补给量较为稳定,故也可排除湖泊、地下水补给。
(2)该河流夏季补给量非常小,补给主要集中于秋季至次年春季,即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及特点,可判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关键能力]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径流量与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径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径流量。甲图河流径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图河流径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水源确定河流的补给类型。甲图河流径流量与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图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图河流径流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季风气候区;乙图河流径流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典例剖析]
典例3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径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两次径流量过程,
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径流量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量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植物蒸腾
D.地下径流
思维过程
解析
第(1)题,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D正确。第(2)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所以下渗是导致径流量差异的关键环节,B正确。
答案
(1)D (2)B
素养培优
素养
综合思维——湖泊、水库蓄水位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判读
最大值:湖泊、水库流入量>流出量,在此状况持续时间段内,水量不断增大,因此水位不断上涨。当流入量=流出量时,湖泊、水库水量达最大值,水位达最高值。
最小值:湖泊、水库流入量<流出量,在此状况持续时间段内,水量不断减小,因此水位不断下降。当流入量=流出量时,湖泊、水库水量达最小值,水位达最低值。
如下图所示:
①时段: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量增多,水位升高。
②时段: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但持续时间短,因此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幅度不大。
③时段: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水量增多,水位升高。持续至10月初,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水量达最大值,水位达最高值。
④时段: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持续至3月底,流入量等于流出量,水量达最小值,水位达最低值。
培优
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水库储水量( )
A.12月份最大
B.3月份最小
C.6月份最小
D.9月份最小
(2)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A.西欧平原
B.巴西高原
C.中亚
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
(3)据图可知,该水库( )
A.汛期流出量最大
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
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
D.主要用于水电
解析
第(1)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说明该时期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该水库储水量9月份最小。10月至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该水库储水量达到最大。D正确。第(2)题,该水库流入量4—8月较小、10月至次年2月较大,表明该区域降水量或冰雪融水量4—8月少、10月至次年2月多。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为干季,降水少,10月至次年2月为湿季,降水多,故该水库最可能位于巴西高原,B正确。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水库在枯水期流出量多于流入量,在汛期流入量多于流出量,对区域河流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C正确。
答案
(1)D (2)B (3)C
当堂检测
R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最终注入沙漠地区的L湖。该河上游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夏季径流量日变化大;下游年均降水量不足40毫米。下图示意R河流域。据此完成1~2题。
1.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①山地降水
②冰川融水
③湖泊水
④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1世纪以来,R河流域汛期明显提前,其主要原因是( )
A.沿岸引水灌溉减少
B.全球变暖
C.上游植被减少
D.山地降水增加
解析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河上游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R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因此山地降水是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①正确;材料信息表明,该河流夏季径流量日变化大,祁连山脉冰川分布较多,因此冰川融水是R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②正确。故选A。第2题,由第1题分析可知,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山地降水和冰川融水。冰川融水量主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21世纪以来,R河流域汛期明显提前,说明当地气温升高,因此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故选B。
答案
1.A 2.B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湖泊和河流之间是相互补给关系。从图中看,10—12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所以湖泊补给河流的主要季节是秋季,C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河流位于长江流域。从图中看,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用水对河流、湖泊水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南水北调主要在北方缺水严重的季节调水量大,7、8月我国雨带移至北方地区,北方降水多,调水量小,B错误。上游水库的调节会使河流与湖泊水位更加稳定,C错误。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河流、湖泊补给量小,水位下降,故D正确。
答案
3.C 4.D
下图为我国一水文站某时期流量、水位变化曲线。据此完成5~6题。
5.1月27日该水文站水位剧涨的原因可能是( )
A.台风过境
B.寒潮侵袭
C.发生凌汛
D.积雪消融
6.该水文站位于( )
A.闽江上游
B.黄河下游
C.塔里木河中游
D.黑龙江下游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1月27日是冬季,冬季河流受台风影响极小,台风过境多在夏秋季节,A错误。寒潮侵袭会带来降雪,有可能让河流发生冰冻,但是不会让河流水位短时间暴涨,因此不可能是寒潮侵袭,B错误。冬季气温较低,不可能出现积雪消融,D错误。若河流由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且河流有结冰期,容易产生凌汛,使水位剧涨,C正确。第6题,由第5题可知,该河流具有凌汛现象,河流凌汛发生条件是河流具有结冰期并且河流的流向是自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黄河下游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所以该水文站有可能位于黄河下游。闽江上游河流没有结冰期。塔里木河中游冬季河流水量较少,容易出现断流现象。黑龙江下游河流流向是自较高纬度地区流向较低纬度地区。B正确。
答案
5.C 6.B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晚更新世时期,青海湖是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连的淡水湖。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可到达青海湖以北地区。全新世时期,由于东部山地的隆升,青海湖(下图)从黄河水系分离,并逐渐演变为内流湖,其水源主要由布哈河注入补充。
(1)东部山地隆升后,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补给类型由以 补给为主转变为以 补给为主,通常 季入湖水量最大。?
(2)东部山地隆升后,倒淌河的流向是 ,使青海湖盐度逐渐变 (填“高”或“低”)。?
(3)与倒淌河相比,分析布哈河河口三角洲规模较大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读材料可知,东部山地隆升前,该地区地势平坦,夏季风可以到达,降水较多,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东部山地隆升后,阻挡了夏季风的到达,当地降水减少,河流以上游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湖水量大。第(2)题,东部山地隆升前,倒淌河由青海湖流向黄河,自西北流向东南。东部山地隆升后,青海湖变成了内流湖,倒淌河被阻断,倒流向西北。内流湖矿物盐分无法外泄,使青海湖盐分积累,盐度逐渐变高。第(3)题,从图中分析,与倒淌河相比,布哈河流域面积较大,支流较多,入湖径流量较大,携带泥沙较多;布哈河上游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携沙搬运能力较强,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量较大,所以布哈河河口三角洲规模较大。
答案
(1)雨水 冰川融水 夏
(2)由东南向西北 高
(3)流域面积较大(支流较多),入湖径流量较大;上游(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携沙能力较强,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