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8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2021至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优选设计作业本(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18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2021至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优选设计作业本(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5 14: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1青海中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
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
)
2.(2021四川阿坝中考)他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第一次在中国树起“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他是
(
)
A.胡适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3.(2021浙江绍兴中考)绍兴是一座文化名城,文人辈出。在北大四位绍兴籍校长中,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
(
)
A.何燮侯
B.蔡元培
C.蒋梦麟
D.马寅初
4.(2021四川眉山中考)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2021山东烟台中考)“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6.(2021海南中考)如图所示是五四运动的
(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7.(2021广西河池中考)“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贼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这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8.(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改编)今年5月4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记者撰写的文章《百年青春心向党矢志建功新时代——致敬中国青年运动100周年》此举是为了纪念
(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
9.(2021山东潍坊中考)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
)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10.(2021独家原创试题)习近平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B.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1.(2021湖南株洲中考)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12.(2021四川自贡中考)下图所示的建筑,为“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
)
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大革命发动
13.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2021年2月1日,习近平强调,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以下内容与中共一大无关的是
(
)
A.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
B.召开的地点是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C.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4.(2021云南中考)“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
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5.下列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始于1923年2月
B.号召“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C.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罢工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20世纪初,在中国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毁灭-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结合材料一判断这种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8分)
【拯救-新文化运动的历程】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语言文学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请举出这一时期的一部代表作品。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6分)
17.(2021江苏镇江中考)(20分)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分)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2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2分)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4分)
18.(2021河南中考)(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6分)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8分)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3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所以应查阅的是《新青年》
2.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明确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3.B
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4.B
从1915年起,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据题干“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之中。
5.C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和文言文相比,题干诗句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新文化运动。
6.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西方思想传入”,可知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五四运动的背景。
7.C
1919年,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列强竟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通过材料中的“日本”“山东”可判断此事件是五四运动。
8.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2019年正好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9.C
题干信息“社会各界”“万人大会”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群众基础较为广泛,C项符合题意。
10.A
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了反帝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了反封建的性质。
11.C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选项C符合题意。
12.B
根据图片信息“中共一大会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项B符合题意。
13.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A、B、C排除。
14.A
据题干“上海望志路”“南湖的红船”“驶向复兴彼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原望志路106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A项符合题意。
15.D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不对。理由:①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②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2)民主与科学。
(3)《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举一部)影响:开启民智,推动文化平民化,传播新思想,等。
[解析]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主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结合材料一中的内容分析,提炼答案
(2)(3)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7.[答案]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核心精神:爱国主义。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继承和发扬: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中的“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
(2)由材料二中的“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可知,五四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出现是总结借鉴了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教训。
(3)由材料三可知,当时的学生领袖要到“民间去”的原因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一举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材料一表格中的前两项内容反映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材料一表格中第三项内容反映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共“一大”,陈独秀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材料一表格中第四、五项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第一小问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得出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得出思想宣传的内容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反思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宣传变化的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3)为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和问题进行概括,回答时要多方面、多角度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