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9-25 08:24:15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指南针
思考:地球上有哪些确定方向的方法?
提示:判别地理方向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结合地理事物判别地理方向
1.区域认知
不同区域与方向有关的地理事物特征。
2.综合思维
地理方向判别的方法和思路。
3.地理实践力
通过野外考察、地理实践等方法,实地判别方向。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如何根据太阳的方位判别方向
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始终位于________方向。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半年太阳从_____方向升起,______方向落下,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夏半年太阳从_____方向升起,_____方向落下,太阳位于南部天空。
东南
西南
东北
西北
正南
如何根据地理事物的影子判别方向?
地物的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地物的影子多朝向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__________。
正北
二、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北极星,又称北辰、紫微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恒星。
思考:
①如何在天空中寻找北极星?
②北极星的高度与当地纬度有何关系?
提示:①先找到北斗七星勺头的两颗亮星,用假想的线连起来,将连线段向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看到的最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②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当地纬度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三、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1.利用手机的指南针或罗盘定向
思考:图中持手机者面对手机,判断其面向什么方向?
提示:正西稍偏北。
罗盘中的白线即面对的方向
2.利用导航软件定向
思考:导航界面中汽车将要向什么方向行驶?
提示:西方
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中高纬度地区利用积雪
北半球朝北一侧积雪融化速度一般比朝南一侧_______
利用植物
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繁茂,背阳面的树干上常长有_______;利用树干,断面的年轮辨别方向,向阳一侧光热条件好,年轮宽度________
我国北方利用传统民居
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多为坐北朝南,大部分门窗方向________
根据太阳能集光板
北半球集光板一般_______,纬度越高,集光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大

苔藓
较大
朝南
朝南
典例训练
下图是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
A.东、西、南、北
B.西、南、东、北
C.南、北、东、西
D.北、南、西、东
C
【解析】北半球树桩的南侧向阳,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故甲为南方,乙为北方。
太阳
北极星
手机
地物
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位于北极点上才能找到北极星
B.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那儿是北方”
C.在南半球,也能看到北极星
D.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北极星也在天空中运动
B
【解析】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那儿是北方”说法正确;在南半球,不能看到北极星;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北极星是固定的。
下图为手机导航软件截图。据此完成2、3题
2.出发地位于目的地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3.驾车到达目的地应(  )
A.先向南,再向东
B.先向东,再向南
C.先向西,再向南
D.一直向西北方向行进
C
A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方向标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出发地位于目的地右上方,因此为西北方向,C项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方向标为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因此沿图中道路驾车从出发地先向南,再向东到达目的地。
4.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当地正午时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N)街道景观。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B
【解析】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影朝向正北,故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正西。
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共26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区域认知
依据地层和化石能够确定地层所形成的年代和推测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特点。
2.综合思维
通过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3.地理实践力
通过观察化石、野外考察地层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学习活动。
4.人地协调观
结合物种的诞生、兴盛及灭亡过程,认识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什么是地层?地层的先后顺序如何判断?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形成的地层居上,后形成的地层居下
问题探究
什么是化石?
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体遗体、遗物和遗迹
问题探究
判断图中化石反映的古地理环境特征?
海洋环境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显生宙
前寒武纪(寒武纪之前的时期)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石炭纪
二叠纪
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据此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在寒武纪时期地球有大量的生物开始出现,地球生命演化进入新的阶段,而显生宙这个名字含有“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的意思,因此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在这之前的时期,由于地球上很少出现生物,因此又被称为前寒武纪。
案例探究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分别大致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凌晨4点,海洋中产生了最初的生命——蓝藻。
之后整整一个白天都过得很漫长无聊,直到晚上21:14分,多细胞生物爆发式地出现,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2:07分,两栖动物爬上了岸,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了。
23:00,恐龙出现。
23:40分,小行星撞地球,恐龙灭绝。
23:58:40,也就是1分20秒之前,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两秒钟之前,直立人学会了用火。
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书写,开始用文字传承文明呢?0.11秒之前。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地球演化史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
地球演化简史
距今大约38.5亿年
地球出现原始生命
大约5.4亿年前
地球出现大批生物种类,进入显生宙
大约180万年前
人类诞生
三、地球演化过程
结合生物进化图,探究生物的演化过程。
生物演化
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单细胞生物→______细胞生物;
_______植物→_______植物;
________动物→_____动物→人类
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距今大约3亿多年前_____动物出现,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伴随一些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亡,另一些生物的出现和兴盛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迎来_____动物时代
裸子

被子
无脊椎
脊椎
两栖
哺乳
海陆变迁
探究地球的海陆变迁过程。
海陆变迁过程
泛大陆形成
冈瓦那大陆和劳亚大陆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形成
3亿至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
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
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过程:
_________的海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
__________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中生代
晚新生代
典型例题
近年来,“燕子石”成为奇石市场的新成员。其实,“燕子石”并非是燕子的化石,而是三叶虫的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
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温暖海水里
B.寒冷海水里
C.温带陆地上
D.热带陆地上
2.
下列事件与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相同的是(

蓝藻大爆发
B.
蕨类植物繁盛
C.无脊椎动物繁盛
D.
脊椎动物繁盛
A
C
【解析】第1题,
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当时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因此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温暖的海洋。
第2题,
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为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蓝藻大爆发应在前寒武纪的元古宙;蕨类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古生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地球历史的记录
地球的演化历史是学习的重点
化石
地层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地球形成
演化简史
地球演化过程
生物演化
矿产形成
海陆变迁
构造运动
地质年代表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3.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D
B
B
【解析】第1题,结合动物演变的规律,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2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3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A
B
5.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解析】第4题,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第5题,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等属于脊椎动物,而恐龙属于爬行动物。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共26张PPT)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
思考:我们如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地球内部是如何分层的?
提示:地球的内部圈层
目前人类最多往地下的打井深度也只有10几千米,这对于地球6371千米的平均半径来说只是皮毛。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区域认知
运用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认识地区的圈层结构划分以及不同圈层的特点。
2.综合思维
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不同圈层之间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
野外观测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说出其所在的圈层。
4.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认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会发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较快
传播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速度:较慢
传播介质:固体
质点运动
波向
质点运动
波向
地震波的类型:
纵波、横波的特点差异
横波到达地面,人们感觉左右摇晃。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
2.当地震发生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位于震中的上面)的感觉呢?
提示: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思考:
提示: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请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提示: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
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地壳
地幔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1.地壳的厚度有何特点?
2.软流层是不是液态?
3.岩石圈有哪几部分组成?
探究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部分厚,平均39~41千米。
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人口分布
2、衡量指标: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单位:人/km2)
1、概念: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条件,与地球外部的哪些物质息息相关呢?
想一想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看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讨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讨论
大气圈
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保护伞的表现是什么?
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
削弱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蓝色星球
地球表层生物
的总称。
生物圈
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因此,生物圈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
及其生存环境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
,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你们觉得这三个地球外部圈层有什么关系吗?
思考:
【典题训练】
据英国媒体《太阳报》2020年12月14日消息,意大利当地时间13日夜晚11点,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发生间歇性爆发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
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物质最可能来源于(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2.
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烟柱最先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A.
大气圈
B.
水圈
C.
生物圈
D.
岩石圈
D
A
【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岩浆来自于软流层,故埃特纳火山喷发的物质最可能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第2题,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烟柱最先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大气圈。
课堂小结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③和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3.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
B.温度越来越低
C.密度越来越小
D.波速越来越快
D
D
A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③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第2题,
①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第3题,
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先变大后变小,其中横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核的密度较大。
右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
5.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②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③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④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C
D
【解析】第4题,图示各圈层中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跨水圈、大气圈与岩石圈三个圈层。大气圈的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第5题,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①对。外部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②错。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③对。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④对。
不论做什么事,相信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共37张PPT)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区域认知
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综合思维
运用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3.地理实践力
通过观察9月星空,认识天体、天体系统。
4.人地协调观
结合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一、
宇宙
形式:
1、星云
2、恒星
3、行星
4、卫星
5、彗星
6、流星体
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云
由气体与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M42猎户座星云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例如太阳。
土星
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如八大行星。
月球
卫星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叫卫星,卫星包括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哈雷彗星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彗尾)的天体。
流星体
在行星际空间,游荡着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块,称为流星体。
人造地球卫星属于天体吗?
如何判断天体?
一看
看其是否为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就不是天体。
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天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不是天体。
二看
三看
看其是否位于地球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
提示: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天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问:左图中属于天体的是
答案:A、B、D
A.天空中的太阳
B.宇宙中的地球
D.环绕地球飞行的飞船
C.划破夜空的流星
问题探究
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一个天体能否形成天体系统?
提示:不能
我们认识的宇宙范围
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银河系
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系
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月系
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恒星,地球从太阳那里得到光亮和热度,使世间万物不再处于冷却状态和无边黑暗。
火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示意图
表面温度
公转周期
平均公转速度






水星
金星
地球
类地行星
运动特征
同向性
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
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
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太阳辐射
太阳
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
主要成分:氢、氦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着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2、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煤、石油以及利用太阳能发电。
思考:
1.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提示: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提示:太阳辐射大的低纬地区生物量要比太阳辐射小的高纬地区密集。
2、生物量与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样的关系?
核心区域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亮度由外向内递增
温度由内向外递增
太阳大气结构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耀斑
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主要有:
1.太阳层上的黑斑点。
2.太阳黑子的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
3.数量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的标志。
4.波动周期约为11周年。






耀

1.色球表面突然出现的大而亮斑块。
2.短时间内发出巨大的能量。
3.和黑子活动相关,产生具有同时性和同区域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
2、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3、对天气、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三、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围绕太阳公转
2.属于类地行星
太阳系模式图
思考: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为什么只有地球具有生命?
提示:地球具备生命的条件
八大行星,是指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特殊的一颗星球?
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
适宜的温度
适合生物的大气
存在液态水
球地
典型例题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人们根据统计材料绘制了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的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其相关性为________
。(“正相关”或“负相关”)?
(2)图B中的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其相关性为________。(“正相关”或“负相关”)
?
(3)图C中的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
由图A、B、C可知太阳黑子和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________年。?
正相关
负相关
1910年之前呈负相关,以后呈正相关。
【解析】第(1)、(2)题,观察降水量变化曲线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的对应关系,找到各自的波峰或波谷,看二者的对应性,如果是波峰与波峰对应或者是波谷与波谷对应,说明是正相关;否则是负相关,或者是其他情况。A图为正相关,B图为负相关。第(3)题,由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可知,C图有时为正相关,有时为负相关;太阳黑子和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相同,约为11年。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具备生命物质的条件是重点
天体系统
天体
太阳
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
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具备生命的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适中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结合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
题。
1.
“海丝一号”卫星属于图中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
(  )
A.甲—④
B.乙—②
C.丙—③
D.丁—①
2.图中丙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
A.地球
B.月球
C.哈雷彗星
D.太阳
D
D
【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④③②①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海丝一号”卫星位于地月系中。
第2题,丙是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完成3、4题。
3.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
A.木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  )
A.该行星的昼夜温差适中
B.该行星上有厚厚的大气
C.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解析】第3题,
γ星为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构成的是恒星天体系统,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第4题,有适宜温度,具备存在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B
D
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发生了一次21世纪以来最大的、最接近日全食的日环食,成为2020年最重要的天象奇观。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A.都是日冕层????
B.光球层与色球层
C.都是光球层????
D.都是色球层
6.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A.日珥???
B.耀斑???
C.黑子???
D.日冕物质抛射
【解析】第5题,日全食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是光球层,外围的色球层光线较小,可以看到。
第6题,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是黑子。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
B
C
黎明的曙光对暗夜是彻底的决裂,对彩霞是伟大的奠基。
停止前进的脚步,江河就会沦为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