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出课题。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卡纸,复习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后可能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等等。)
(设计意图:1、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图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初步的认识,为下面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做准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动手操作,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1)折一折,量一量,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出示多媒体课件,明确任务】
(2)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
2、小组汇报交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引导学生先汇报长方形,学生汇报完长方形后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再汇报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同时板书
3、师生共同小结。
4、找出两个图形的异同点。
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各组开展活动。
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情况:(学生演示,如果没有说到,教师提示)
1、用折的方法,把长方形上下对折知道长方形的两条长相等,用左右对折知道长方形的两条宽相等。
2、用直尺量的方法知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3、用直尺量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4、用三角尺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5、用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思考、活动、探索的环境,提供一个均等的学习、参与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识,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方格纸上用直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学生活动后展示,让学生评说怎么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品质,同时评说时让学生做“小老师”进行评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学生猜测信封里装的是长方形纸片还是正方形纸片。
2、拉一拉、推一推、说一说。
学生猜测,意见可能不一样。
请两名学生到前面拉一拉、推一推,其余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好多奇思妙想。好玩、好奇是他们的天性,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变魔术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中,通过设疑—猜测—探索—验证等环节来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达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化抽象为简单的目的。)
五、练习拓展
1、填空
2、判断
3、画一画
课本第73页第1题。
4、折一折
课本第73页第2题。
5、数一数
课本第73页第3、4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六、动手操作
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应用知识,让学生在拼图形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七、总结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及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重审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课后延伸
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
?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