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将进酒》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4 22: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将进酒》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中的课文,此诗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学习此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2.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3.作者介绍
李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诗以抒情为主。他是继屈原后,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歌词和秦汉以来乐府中吸取营养,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诗家。
李白具有超卓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物类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可思的现象,尽遣笔底,而有“诗仙”之称。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也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有《李太白集》。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当然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3.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消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5.朗读全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2)
个别诵读,教师指导。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3)听朗读录音,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6.解释诗意
提示——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大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请快快喝酒,不要停。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散这千年万载也消散不尽的愁情。
7.文本分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腾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8.诗歌都是表情达意的,请找出课文中能够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9.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找出诗歌中能表达作者“志”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10.读课文,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
(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11.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很豪放,再读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诗中的景物、环境,
仿佛看到了李白等人开怀畅饮的场面。读诗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就能读出“形象”。同学们能读出哪些“形象”
呢?
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开篇几句有黄河奔流之气势可感,中间几句有李白豪饮之态可见,后有劝酒之嘈杂可闻、醉酒之憨态可视,结尾有夏然而止的万古之愁可品。
背景提示: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李白30岁第一次到安,踌躇满志来,失意扫兴归。离开长安写下了《蜀道难》,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还写了一首《行路难》,甩下一句很转的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2岁时李白第二次踌躇满志进京,期望被重用,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谁知不久就被“赐金放还”,李白不得不向天地呐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三》)离开长安,
他又写下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章憎命达”,
古代文人往往如此。李白个人的不幸遭遇。恰恰成就了其“诗仙”
之名。学识出众与命运坎坷往往形成残酷的“二律背反”,这似乎已成为一个规律。杜甫、柳宗元、苏轼等人也都如此。
1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诗歌中还有使用这种修辞的诗句吗?这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请找出分析。
夸张的艺术手法
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
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善于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五、本课总结
李白在诗中通过时光易逝、生命渺小的慨叹,以及与朋友痛饮共醉的描写,表达诗人对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和郁郁不得志。同时,本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李白的人生,可谓是悲剧的人生。《将进酒》一诗,是其悲剧人生的写照。有人称《将进酒》是李白诗歌艺术的颠峰之作,也有人称那不过是他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其人,其诗,其酒,三位一体,方是真正的李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