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1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一位家住咸阳郊区的老农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是( )
A.辽东
B.长安
C.临洮
D.咸阳
2.在中国,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的形成
B.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C.西周实行分封制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分封制的形成
B.世袭制的确立
C.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4.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合适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
5.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一带一路”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汉武帝
6.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
①统一文字和车轨
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③修灵渠、筑长城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
7.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10.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1.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地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对该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罗马法首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罗马法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源泉
12.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详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
的典范,这部史书是( )
A.《史记》
B.《春秋》
C.《伤寒杂病论》
D.《尚书》
13.《汉书?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
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
14.当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我国蔓延的时候,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
A.炎帝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15.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起义
C.项羽起义
D.国人暴动
16.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陇西,东到朝鲜
D.西起临洮,东到河套
17.“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出自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一书,“社会政治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B.国家领土的空前统一
C.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D.郡县制的确立及影响
18.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排列为( )
①郡县制
②分封制
③王位世袭制
④禅让制。
A.②④①③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19.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原因及影响
B.原因及经过
C.原因及特点
D.特点及影响
20.《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
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
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
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
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12分)材料一:
材料二: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统治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化方面上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2.(15分)仔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西汉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一与图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图二中的A处设立什么机构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天哪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3)图三展示出丝绸之路路线:从
(出发地点)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
(到达地点)。
(4)图一和图三反映出我国古代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3.(12分)认识历史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指的是谁?图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统治时期,都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
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被焚毁,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当时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都被活埋。
材料三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统治者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2)结合所学史实,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皇帝在政治方面分别采用什么制度来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24.(10分)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法令”指的是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了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又采取了哪一措施?
材料三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3)依据材料三,“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5.(11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围绕历史人物,完成探究。
任务一
知识梳理
①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
②贾思勰故里山东寿光的现代浮雕
③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币
(1)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表格信息。
作者
司马迁
贾思勰
祖冲之
代表作或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任务二
观点论证
(3)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以张骞为例,运用史实证明以上观点。
任务三
方法探究
(4)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应具备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请你归纳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老人的儿子在临洮。
故选:C。
2.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大一统的局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
故选:D。
3.“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D。
4.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13年后返回长安,西汉对西域各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和西域的联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金、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等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等。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内地的水果,在不符合题干所给情景。
故选:D。
5.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被运往欧洲,这条东西方陆上的交通要道,历史上称为“丝绸之路”。
故选:A。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加强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军事上,他实行筑长城、御匈奴的政策,开发南疆修灵渠,以巩固北部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交通上,秦始皇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故选:C。
7.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奖励工商业不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故选:B。
8.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是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的目的也是所起到的作用;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所起的作用;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故①②符合题意。
故选:A。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车轨、北击匈奴、推行郡县制等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铸五铢钱、北击匈奴等措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趋势。可见,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故A正确;BCD概括不全面,都只反映了诸多措施中的某一项目的。故BCD错误。
故选:A。
10.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文化方面,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小篆。
故选:A。
11.据题干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对法国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影响,故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根据题干给出的“纪”“传”可知这部史书是《史记》.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A。
13.据材料“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可知,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设立了管理市场的大农官,以贵卖贱卖来稳定物价、平抑物价,使政府参与市场交易,维护了社会经济稳定,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ABD与题干材料无关。
故选:C。
14.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选:D。
15.公元前209年,为了伐无道、诛暴秦,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A。
16.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故选:A。
17.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东周继续实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开端。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极盛。汉武帝的推恩令,逐步消除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带来的弊端,是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完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和巩固。
故选:A。
18.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②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③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启继承父位;④禅让制是上古时期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首领更替时的方法。
故选:C。
19.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材料综合涉及到这次起义的爆发时间、特点和结果与影响,材料没有涉及起义爆发的原因。
故选:D。
20.根据题干“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的意思是开通道路,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D符合题意。A、B、C都不能称之为“凿空”,排除。
故选:D。
二.材料题(共5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12分)
21.(1)图一是《秦统一文字图》,反映的是的措施是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是《秦统一货币图》,反映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秦朝统一文字和货币,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2)秦始皇为加强对思想的控制,采用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
(1)图一:统一文字。图二:统一货币;秦朝统一文字和货币,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
22.(1)根据图一《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图一《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与图三《丝绸之路》之间关系是: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开通“丝绸之路”;因此张骞出使西域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根据图二《西汉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A“(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天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3)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出发地点)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到达地点)。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和图三《丝绸之路》反映出我国古代人类交往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往。
故答案为:
(1)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西域都护;新疆。
(3)长安;欧洲。
(4)和平交往。
23.(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指的是图一:孔子;图二:秦始皇;图三:汉武帝。图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是“仁”。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统治时期,都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图二秦始皇在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故答案为:
(1)图一:孔子、图二:秦始皇、图三:汉武帝。思想:仁;统一的多民族的。
(2)图二(秦始皇):焚书坑儒;图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图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24.(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2)据材料“汉公元前127年,汉皇帝(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封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依据材料信息“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故答案为:
(1)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2)推恩令;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25.(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著有《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社会经济的繁荣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因而说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原则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愿望和推动国家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
作者
司马迁
贾思勰
祖冲之
代表作或成就
《史记》
《齐民要术》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2)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社会经济的繁荣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愿望和推动国家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