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课时备课
学科:
地理
年级:八
学期教时总编号:05
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2.了解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3.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形图,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2.利用景观图和地形图上的位置,分析各地形区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理解我国各种地形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
重点难点
1.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各地形位置分布及主要地形区的特点3.各种地形的相对位置分布
教法学法
1.启发诱导法、读图分析法、分组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五种地形齐全2、山脉构成地形骨架3、主要地形区4、山区开发的优劣势
教
学
过
程
估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世界上有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有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有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地形复杂多样,我国有哪些高大的山脉、盆地、高原和平原呢?引入新课
1.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5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课件展示:5种地形景观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地形的类型,并看图2.3分析各类地形图的面积比例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2.评价我国山区对于经济发站的优劣势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2.2和图2.6山脉走向示意图,认识主要的山脉①东西走向的山脉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⑤弧形山脉4.教师: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图》上找出(1)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的位置分布。A、从海陆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哪一地区?B、从阶梯位置上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一阶梯?C、你能说出每个高原的相对位置吗?教师出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图2.5)(2)观察几幅图片,结合实际讨论这四大高原分别有什么特点?5.教师引导在图上找出我国四大盆地的位置分布。(1)从海陆位置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哪一地区?(2)从阶梯位置上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的哪一阶梯?(3)你能说出每个盆地的相对位置吗6.引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图》回答
(1)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1.
看图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2.总结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劣势。
3.学生观察图2.2和图2.6山脉走向示意图,认识山脉的走向。4.(1)在《我国地形分布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名称、位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我国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观图及图下资料后。分组讨论每个高原的特点,派代表回答。5.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根据右下角盆地的图例,找出四大盆地的名称及位置特点。6.(1)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根据右下角平原的图例,找出我国的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及位置。并在板图的相应位置填出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23
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分别是平原12%、高原26%、山地33%、丘陵10%、盆地19%山区的范围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优势: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
可以放牧。
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发展旅游业劣势: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植被遭受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坡度大,不宜耕种。
基础设施难度大,投入资金太大。
展示共建自我提升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内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相互点评和矫正2.指导学生自主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
以小组推荐的方法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辩疑
9
同学们边说老师边写,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也可
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同步》上的有关题,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核对答案2.投放能力提升题,指导学生拓展延伸提高
完成有关的题,并在班内进行展示,纠正答案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答能力提升题
8
老师投放答案核对纠正,学生订正
教后反思
本节内容较少,是在学习前两节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
,内容还可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学起来比较容易,也比较容易掌握,
效果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