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密度 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密度 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5 10: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2密度考点
考点一.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1)在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由上可知密度是
 
 (选填“物体”或“物质”)的一种属性。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蜡块1
9
10
蜡块2
18
20
蜡块3
27
30
干松木1
5
10
干松木2
10
20
干松木3
15
30
(3)由实验可知;干松木的密度为
 
 kg/m3。
(4)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2.某兴趣小组发现:体积大的物体,质量都比较大。为了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分工完成各自的实验。
A组同学完成“探究铝块质量与铝块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
(1)将铝块放置在电子天平上,测量该铝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3)将该铝块浸没在水中,记录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
(4)使用大小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1)、(2)、(3),记录的数据如表(一)。B组同学完成“探究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
表(一)
实验序号
铝块的质量m(克)
水的体积V1(厘米3)
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厘米3)
铝块的体积V(厘米3)
(1)
26
10
20
 
 
(2)
54
10
30
 
 
(3)
80
10
40
 
 
表(二)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m(克)
水的体积V(厘米3)
(4)
9.9
10
(5)
19.9
20
(6)
30.1
30
①请将表(一)中“铝块的体积”一栏填写完整: 
 、 
 、 
 。
②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③为了进一步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用m﹣V坐标系中各点表示表(一)、表(二)的数据,如图所示,其中图线
 
 是表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图线(选填“a”或“b”)。
④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或图线b,可得的结论是: 
 ;
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和图线b,可得的结论是: 
 。
3.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铁块1
46.8
6
7.80
2
铁块2


3
铁块3
156
20
7.80
4
塑料块1
7.5
6
1.25
5
塑料块2
12.5
10
1.25
6
塑料块3
25
20
1.25
(1)记录数据时,小明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完成表中的数据填写:① 
 、② 
 。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3)分析比较上表中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4)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填“无关”或“有关”)。
4.小明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用天平、量筒、烧杯、某液体进行实验。
在烧杯中加适量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ml
1
24
10
2
32
20
3
40
30
(1)根据所测的数据画出m﹣V的图像(请你帮小明在坐标系中画出图像)。
(2)小明的探究过程存在两个错误,分别是;
① 
 ;② 
 。
(3)小明实验所用的液体密度为
 
 g/cm3。
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cm3
质量m/g
体积/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1)在图中的方格纸中用图线把蜡块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填相同或不同)。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考点二.密度概念判断
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ρ=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D.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7.对于密度公式ρ=的正确理解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
B.同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密度ρ跟m成正比,跟V成反比
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比木头重”这句话是指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由公式ρ=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9.对于密度计算公式:ρ=m/v,理解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其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不同物质,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D.不同物质,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10.根据公式ρ=m/V,关于密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
D.对于不同物质,m越大,ρ越大
考点三.密度计算
11.一位飞机设计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力,将其中一个钢制零件换成铝制的,使其质量减少了102千克,则(1)该零件的体积为多少?(2)制作该零件需要铝多少千克?(ρ钢=7.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
12.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9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600克,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13.我省富“硒”矿泉水资源丰富,如果将其开发成瓶装矿泉水,设计每个矿泉水水瓶至少装矿泉水550g,则:(ρ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1)每个瓶矿泉水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ml?
(2)若用这样的矿泉水瓶装酱油,至少可装g的酱油?
14.如图所示的是一辆解放牌运油车,空车质量为1.2×104kg,内装油25m3。车总重为3.2×105N。(g取10N/kg)求:
(1)运油车和油的总质量;
(2)油的密度。
15.质量为200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若在空瓶中先装入一些同种金属的碎片,瓶的总质量为1000g,再在瓶中装满水,瓶的总质量为1409g,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该金属的密度。
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2密度考点
参考答案
1.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1)在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 (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由上可知密度是
 物质 (选填“物体”或“物质”)的一种属性。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蜡块1
9
10
蜡块2
18
20
蜡块3
27
30
干松木1
5
10
干松木2
10
20
干松木3
15
30
(3)由实验可知;干松木的密度为
 0.5×103 kg/m3。
(4)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解:(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3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3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答案如图:
(2)①由蜡块的3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3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②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5g/cm3,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③由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这说明不同物质在某种性质上存在差异,为了描述这种差异,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这个物理量,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干松木的密度为ρ===0.5g/cm3=0.5×103kg/m3。
(4)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规律。
故答案为:(1)如图;(2)相同;不同;物质;(3)0.5×103;(4)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2.某兴趣小组发现:体积大的物体,质量都比较大。为了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分工完成各自的实验。
A组同学完成“探究铝块质量与铝块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具体过程如下:
(1)将铝块放置在电子天平上,测量该铝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3)将该铝块浸没在水中,记录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
(4)使用大小不同的铝块,重复步骤(1)、(2)、(3),记录的数据如表(一)。B组同学完成“探究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
表(一)
实验序号
铝块的质量m(克)
水的体积V1(厘米3)
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厘米3)
铝块的体积V(厘米3)
(1)
26
10
20
 10 
(2)
54
10
30
 20 
(3)
80
10
40
 30 
表(二)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m(克)
水的体积V(厘米3)
(4)
9.9
10
(5)
19.9
20
(6)
30.1
30
①请将表(一)中“铝块的体积”一栏填写完整: 10 、 20 、 30 。
②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
 1、2、3 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③为了进一步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用m﹣V坐标系中各点表示表(一)、表(二)的数据,如图所示,其中图线
 
 是表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图线(选填“a”或“b”)。
④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或图线b,可得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
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和图线b,可得的结论是: 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
【解答】解:①由A同学的操作过程可知:铝块的体积V等于铝块和水的总体积V2减去水的体积V1,即V=V2﹣V1,
将表(一)中“铝块的体积”一栏填写:10、20、30;
②因为探究的是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关系,所以选1、2、3(或4、5、6)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③由表(一)、表(二)的数据可知,当体积为10cm3时,水的质量是9.9g,铝块的质量是26g,对照m﹣V坐标系可知:图线b是表示“水的质量与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图线;
④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或图线b,同种物质的m﹣V图为一条直线,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分析比较图中的图线a和图线b,不同种物质的m﹣V图倾斜度不同,即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①10;20;30;②1、2、3;③b;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3.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铁块1
46.8
6
7.80
2
铁块2


3
铁块3
156
20
7.80
4
塑料块1
7.5
6
1.25
5
塑料块2
12.5
10
1.25
6
塑料块3
25
20
1.25
(1)记录数据时,小明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完成表中的数据填写:① 7.8 、② 10 。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1、2、3(或4、5、6)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3)分析比较上表中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
(4)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无关 (填“无关”或“有关”)。
【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读出质量为m=50g+20g+5g+3g=78g;
物体体积为V=30mL﹣20mL=10mL=10cm3;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7.80g/cm3;
(2)为了比较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应控制物质种类相同,质量和体积不同,故应选择1、2、3(或4、5、6);
(3)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1)7.8;10;(2)1、2、3(或4、5、6);(3)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4)无关。
4.小明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用天平、量筒、烧杯、某液体进行实验。
在烧杯中加适量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再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ml
1
24
10
2
32
20
3
40
30
(1)根据所测的数据画出m﹣V的图像(请你帮小明在坐标系中画出图像)。
(2)小明的探究过程存在两个错误,分别是;
① 只对一种物质进行实验探究,无法确定结论的普遍正确性; ;② 测液体质量时,把烧杯质量也算进去了 。
(3)小明实验所用的液体密度为
 0.8 g/cm3。
【解答】解(1)利用描点法即可做出液体的m﹣V图像,在坐标轴上标注对应数值,如下图:
(2)在该实验中,我们应该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只对一种物质进行实验探究,无法确定结论的普遍正确性;
表中的质量记录的是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记录液体的质量;
(3)当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24g时,ρV1+m杯=m1……①;
当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32g时,ρV2+m杯=m2……②;
①②二式联立可得ρ===0.8g/cm3。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①只对一种物质进行实验探究,无法确定结论的普遍正确性;②测液体质量时,把烧杯质量也算进去了;(3)0.8。
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cm3
质量m/g
体积/cm3
质量m/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1)在图中的方格纸中用图线把蜡块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 ;不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
【解答】解:
(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线,如下所示:
(2)分析图表可知,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关系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相同;不同;(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ρ=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D.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跟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和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体不同,密度有可能相同的,故B错误;
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温度和状态发生变化,密度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密度在数值上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7.对于密度公式ρ=的正确理解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
B.同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密度ρ跟m成正比,跟V成反比
【解答】解:对于同一物质,相同状态密度是不变的,由ρ=得,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比木头重”这句话是指拿起铁块一定比拿起木块费力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由公式ρ=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解答】解:A、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A不正确;
B、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质量变小,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都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不正确。
C、同种物质,密度一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不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9.对于密度计算公式:ρ=m/v,理解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其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不同物质,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D.不同物质,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解答】解:A、由密度公式ρ=可得:m=ρV,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其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该说法正确;
B、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体积、质量无关,故B错误;
C、由密度公式ρ=可得:m=ρV,不同物质,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该说法正确;
D、由密度公式ρ=可得:V=,不同物质,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该说法正确;
故选:B。
10.根据公式ρ=m/V,关于密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
D.对于不同物质,m越大,ρ越大
【解答】解:AB、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所以选项A、B错;
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m=ρV,m与V成正比,故C正确;
D、对于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m越大,ρ越大。原来说法没有说明体积相同,故D错。
故选:C。
11.一位飞机设计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力,将其中一个钢制零件换成铝制的,使其质量减少了102千克,则(1)该零件的体积为多少?(2)制作该零件需要铝多少千克?(ρ钢=7.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
【解答】解:(1)设零件的体积为V,由ρ=可得质量减少值:
Δm=m钢﹣m铝=ρ钢V﹣ρ铝V=7.8×103kg/m3×V﹣2.7×103kg/m3×V=102kg,
解得:V=0.02m3;
(2)制作该零件需要铝的质量:m铝=ρ铝V=2.7×103kg/m3×0.02m3=54kg。
答:(1)该零件的体积为0.02m3;
(2)制作该零件需要铝54kg。
12.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9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600克,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解答】解:
瓶子中装水的质量:m水=900g﹣200g=700g,
由ρ=得瓶子的容积:
V=V水===700cm3;
瓶子中装某种液体的质量:m液=1600g﹣200g=1400g,
这种液体的体积V液=V=700cm3,
液体的密度:
ρ液===2g/cm3=2×103kg/m3。
答:这种液体的密度是2×103kg/m3。
13.我省富“硒”矿泉水资源丰富,如果将其开发成瓶装矿泉水,设计每个矿泉水水瓶至少装矿泉水550g,则:(ρ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1)每个瓶矿泉水水瓶的容积至少是多少ml?
(2)若用这样的矿泉水瓶装酱油,至少可装g的酱油?
【解答】解:ρ水=1.0×103Kg/m3=1.0g/cm3
(1)V===550cm3=550ml
(2)ρ酱油=1.1×103kg/m3=1.1g/cm3
m酱油=ρ酱油V=1.1g/cm3×550cm3=605g
14.如图所示的是一辆解放牌运油车,空车质量为1.2×104kg,内装油25m3。车总重为3.2×105N。(g取10N/kg)求:
(1)运油车和油的总质量;
(2)油的密度。
【解答】解:
(1)运油车和油的总质量:
m总===3.2×104kg=32t;
(2)油的质量:
m油=m总﹣m车=3.2×104kg﹣1.2×104kg=2×104kg,
油的密度:
ρ油===0.8×103kg/m3。
答:(1)运油车和油的总质量为32t;
(2)油的密度为0.8×103kg/m3。
15.质量为200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若在空瓶中先装入一些同种金属的碎片,瓶的总质量为1000g,再在瓶中装满水,瓶的总质量为1409g,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该金属的密度。
【解答】解:
(1)水的质量:
m水=700g﹣200g=500g,
由ρ=得,空瓶容积:
V=V水===500cm3;
(2)金属片的质量:
m金=m总﹣m瓶=1000g﹣200g=800g,
由ρ=得,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水的体积:
V水′===409cm3,
金属片的体积:
V金=V﹣V水′=500cm3﹣409cm3=91cm3;
(3)金属片的密度:
ρ==≈8.8g/cm3。
答:(1)瓶子的容积为500cm3;
(2)金属碎片的体积为91cm3;
(3)金属片的密度约为8.8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