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考点
考点一.测量液体的密度考点
1.我市盛产被称为“油中之王”的山茶油。小龙做如下实验测量山茶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
(2)按正确的操作先测出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78.2g,然后倒一部分山茶油到量筒中,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的山茶油和烧杯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可知倒入量筒中山茶油的质量为
g,且倒入量筒中山茶油的体积由如图丙所示得到,根据实验数据求得山茶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也能测出山茶油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装满水,再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在另一相同规格烧杯内装满山茶油,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按该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山茶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水的密度为ρ水)。
2.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1)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要消除这一操作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就可以了,步骤应调整为
(填序号)。
3.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爱探究的小强同学想知道每天喝的早餐奶的密度是多大,于是他到实验室选择了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这些器材对早餐奶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其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放在
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例,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81.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为
。
(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g。
(4)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
g/cm3。
4.小华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量筒、水、食盐,50g的空烧杯、白纸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小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
归零,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为了称量出2g盐,小华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左盘,仅移动游码,再次平衡时,游码位置如图乙,接着应该将游码移至
g处,再向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再次平衡。
(3)接着小华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将2g盐也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
g/cm3。
(4)小华发现还可以用天平和烧杯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她在烧杯中加水并使其总质量为100g,在水面处做上标记,如图丙,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然后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做上标记”的目的是便于记录加入液体的
,请在图丁坐标系中画出液体密度ρ与总质量m图像,利用该装置可测出ρ的最大值为
g/cm3。
5.小明和组内的同学想测量花生油密度,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忘记把游码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了,及时改正后,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天平才能重新平衡。
(2)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将适量花生油倒入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花生油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测量的数据,所测花生油的密度为
kg/m?。
(3)有同学联想到在家帮妈妈做饭时,花生油是
(选填“漂浮”或“沉底”)在水面(中),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后认为所测的花生油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
6.小军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将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乙,待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内,如图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
(选填“高”或“低”)处保持水平,液面位置如图丙,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
mL,称得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0g,则液体的密度为
g/cm3。
(4)有同学提出另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需要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烧杯、待测液体,请设计试验并写出试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④液体的密度ρ液=
(用试验中测的物理量表示)。
7.小亮利用下列器材测量一小杯奶茶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未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接下来他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小亮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奶茶的总质量为56.6g,将奶茶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剩余奶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剩余奶茶和杯子的总质量是
g。
(3)小亮所测奶茶的密度是
g/cm3;喝掉一部分奶茶后,剩余奶茶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预防新冠肺炎,某同学用密度为0.8g/cm3的纯酒精配制浓度为75%的酒精。他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他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2)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cm3;
(3)再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
g;
(4)该同学配制的酒精密度为
g/cm3。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已配制的酒精中添加适量的
(选填“纯酒精”或“水”)。
考点二.测量固体的密度考点
9.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1)小刚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
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刚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小刚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kg/m3。
(4)若小刚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结果偏
(选填“大”或“小”)。
(5)小刚又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则甲、乙两种物质相比,
物质的密度较大。
10.小华捡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在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很多,他应该
;在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他应该
,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边,他应该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用塑料绳系好零件轻轻放入量筒中,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知小金属可能是
。测量的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偏”),原因是
。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1所示,是小明测量开水瓶软木塞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根据实验示意图1和步骤中的标注,将表1格填写完整。
测量值
软木塞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铁块的体积V2/cm3
水、软木塞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
软木的密度ρ木/(kg?m﹣3)
数据
(2)考虑到软木塞的吸水性,实际测得密度应
(选填“大于”或“小于”)实际密度。
(3)小红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另一个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位置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④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⑤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如表2是小红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g?cm﹣3
测量值
6
370
12.小亮学了密度知识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一块漂亮的鹅卵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调节该天平平衡时,首先应该
。
(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得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
。
(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体积时,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你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之后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16mL。
(4)通过计算得到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5)另一小组的小明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在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略微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一些,如图1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6)接下来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是175.6g。
(7)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8)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
1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将矿石放在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这时应该
(填字母);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3)为了测量矿石的体积,他利用一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按如图3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测得矿石密度是
kg/m3;
(4)用该方案测得矿石的密度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
14.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小浩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进行测量时,他在左盘放好物体,右盘加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该向右移动
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图乙是小浩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情景,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ρ水=1.0×103kg/m3)
(3)若小浩先测出了小石块的体积,再将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再求出小石块的密度。这样会导致测出的小石块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中,由于同组的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和小烧杯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其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0;
B.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C.将溢水杯装满水后,将小石块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承接溢出的水;
D.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2。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
(用所测物理量和ρ水表示)。
15.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水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E.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2)为记录实验数据,小明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当记录实验数据时,发现表格少设计了一项,该项是
。
次数
金属块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cm3
金属块的体积V/cm3
金属块的密度ρ/(g?cm﹣3)
(3)当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甲,该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此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4)“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
。
(5)实验中,如果小明没有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测量小金属块的质量,再测小金属块的体积。那么他测得的小金属块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6.小明买了一些土鸡蛋,煮熟以后发现这种鸡蛋蛋黄颜色较深,与普通鸡蛋有所不同,他想知道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帮他将如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天平稳定后发现指针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调节好天平,小明把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鸡蛋的质量为
g。
(3)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没过鸡蛋,在液面处作标记1(如图丙①),取出鸡蛋后在液面处作标记2(如图丙②),用量筒向烧杯中加水直到与第一次标记相平(如图丙③),倒入水的体积为50cm3,则小明所测鸡蛋的密度为
kg/m3,这样测得的土鸡蛋的密度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考点
参考答案
1.我市盛产被称为“油中之王”的山茶油。小龙做如下实验测量山茶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称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 。
(2)按正确的操作先测出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78.2g,然后倒一部分山茶油到量筒中,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的山茶油和烧杯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可知倒入量筒中山茶油的质量为
36.0 g,且倒入量筒中山茶油的体积由如图丙所示得到,根据实验数据求得山茶油的密度为
0.9×103 kg/m3。
(3)小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也能测出山茶油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装满水,再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在另一相同规格烧杯内装满山茶油,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按该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山茶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水的密度为ρ水)。
【解答】解:(1)调节天平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央红线的左侧,平衡螺母就向右调节;在称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向右盘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2)倒出一部分山茶油后,剩余山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42.2g,所以量筒中山茶油的质量是178.2g﹣142.2g=36.0g,量筒中山茶油的体积为40mL,所以山茶油的密度ρ=m/V=36.0g/40cm3=0.9g/cm3=0.9×103kg/m3;
(3)由于烧杯规格相同,所以烧杯装满山茶油和烧杯装满水,山茶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V山茶油=V水=m水/ρ水=(m2﹣m1)/ρ水,m山茶油=m3﹣m1,∴ρ山茶油=m山茶油/V山茶油=(m3﹣m1)ρ水/(m2﹣m1)
故答案为:(
1
)右;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2
)
36.0;0.9×103;(3)ρ山茶油=(m3﹣m1)ρ水/(m2﹣m1)
2.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1)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45 g,酱油的密度为
1.125×103 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要消除这一操作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就可以了,步骤应调整为
BCA (填序号)。
【解答】解:(1)量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
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7g=45g,
筒的分度值为2cm3,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
酱油的密度为ρ===1.125g/cm3=1.125×103kg/m3。
(2)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为减小误差,可先测烧杯和酱油的质量,将酱油倒入量筒,读出体积,再测出烧杯的质量,步骤为BCA。
3.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爱探究的小强同学想知道每天喝的早餐奶的密度是多大,于是他到实验室选择了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这些器材对早餐奶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其过程如下:
(1)将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游码放在
零刻度线 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例,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81.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测出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为
40cm3 。
(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早餐奶的质量为
42 g。
(4)经过计算可知,早餐奶的密度为
1.05 g/cm3。
【解答】解:(1)天平测量前要放到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的示数为40mL=40cm3;
(3)读取天平的示数为,20g+10g+5g+4.2g=39.2g;量筒中牛奶的质量m=m1﹣m2=81.2g﹣39.2g=42g;
(4)牛奶的密度ρ===1.05g/cm3。
故答案为:(1)水平台;零刻度线;左;(2)40cm3;(3)42;(4)1.05。
4.小华利用托盘天平(最大测量值200g)、量筒、水、食盐,50g的空烧杯、白纸等器材配置盐水,步骤如下:
(1)小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
游码 归零,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左 调节,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为了称量出2g盐,小华先将一张白纸放在左盘,仅移动游码,再次平衡时,游码位置如图乙,接着应该将游码移至
2.4 g处,再向白纸上逐渐加盐,直至再次平衡。
(3)接着小华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烧杯中,将2g盐也全部倒入烧杯中(假设加盐后烧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则小红所配置的盐水密度为
1.04 g/cm3。
(4)小华发现还可以用天平和烧杯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她在烧杯中加水并使其总质量为100g,在水面处做上标记,如图丙,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然后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做上标记”的目的是便于记录加入液体的
体积 ,请在图丁坐标系中画出液体密度ρ与总质量m图像,利用该装置可测出ρ的最大值为
3 g/cm3。
【解答】解:(1)如图甲,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华把一张白纸放在左盘,移动游码到0.4g位置时,测出白纸的质量是0.4g,要称量2g的盐,盐和白纸的总质量应为0.4g+2g=2.4g,故应将游码移动标尺的2.4g处,再向左盘白纸上放盐,直到横梁再次平衡。
(3)量筒中水的体积V=50mL=50cm3,量筒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1.0g/cm3×50cm3=50g,
盐水的质量m'=m盐+m水=2g+50g=52g,
2g盐放入50mL水中,不考虑体积变化,则盐水的体积V'=V=50cm3,
盐水的密度ρ'===1.04g/cm3。
(4)由题意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0=50g,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100g,
则烧杯内水的质量m'水=m1﹣m0=100g﹣50g=50g,烧杯内水的体积V水===50cm3,
测量液体密度时,将待测液体加至“标记”处,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此时液体的体积V液=V水=50cm3,
则烧杯内液体的质量m液=m﹣m0=m﹣50g,液体的密度ρ液===﹣1.0g/cm3,
所以,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与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的关系为一次函数,
当烧杯内没有液体时,m=50g,液体的密度ρ液=0g/cm3,
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00g时,液体的密度ρ液=1.0g/cm3,
当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50g时,液体的密度ρ液=2.0g/cm3,当托盘天平称量达到最大测量值200g时,液体的密度最大,即ρ液=3.0g/cm3,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1)游码;左;(2)2.4;(3)1.04;(4)体积;见上图;3。
5.小明和组内的同学想测量花生油密度,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忘记把游码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了,及时改正后,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天平才能重新平衡。
(2)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将适量花生油倒入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花生油的质量为
72 g,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丙所示,根据测量的数据,所测花生油的密度为
1.2×103 kg/m?。
(3)有同学联想到在家帮妈妈做饭时,花生油是
漂浮 (选填“漂浮”或“沉底”)在水面(中),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后认为所测的花生油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花生油,导致测得花生油的体积偏小 。
【解答】解:(1)游码未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了,游码归零后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心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用天平称量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10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g,所以读数为m总=100g+2g=102g;
由丙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所以花生油的体积V=60mL=60cm3;
烧杯的质量为m烧杯=30g,所以花生油的质量m=m总﹣m烧杯=102g﹣30g=72g;
花生油的密度为:ρ===1.2g/cm3=1.2×103kg/m3;
(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花生油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生油的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
本实验中测量的花生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原因是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量筒,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花生油,导致测得花生油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测得花生油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右;(2)72;1.2×103;(3)漂浮;因烧杯壁上有少量残留的花生油,导致测得花生油的体积偏小。
6.小军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零 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将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平衡时,右盘砝码质量和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如图乙,待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83 g。
(3)将烧杯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内,如图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
低 (选填“高”或“低”)处保持水平,液面位置如图丙,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
50 mL,称得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0g,则液体的密度为
1.06 g/cm3。
(4)有同学提出另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需要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烧杯、待测液体,请设计试验并写出试验步骤。
① 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1 。
② 将挂着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2 。
③ 将挂着的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3 。
④液体的密度ρ液= (用试验中测的物理量表示)。
【解答】解:(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如图甲所示,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才能使横梁平衡;
(2)如图乙所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50g+20g+10g+3g=83g;
(3)如图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1mL,液体上表面与50mL刻度线相平,液体体积:V=50mL=50cm3;
量筒中液体质量:m=m总﹣m剩=83g﹣30g=53g;
液体密度:=1.06g/cm3;
(4)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1,即金属块所受重力:G=F1;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G﹣F拉=F1﹣F2;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属块体积:V=V排==;
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所受浮力:F浮液=F1﹣F3;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待测液体密度:ρ液===。
故答案为:(1)零;右;(2)83;(3)低;1.06;(4)①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1;②将挂着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2;③将挂着的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3;④。
7.小亮利用下列器材测量一小杯奶茶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未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接下来他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小亮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奶茶的总质量为56.6g,将奶茶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再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剩余奶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剩余奶茶和杯子的总质量是
34.2 g。
(3)小亮所测奶茶的密度是
1.12 g/cm3;喝掉一部分奶茶后,剩余奶茶的密度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未在零刻度处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移动游码在零刻度处,指针还应向左偏,再把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小亮测量出的剩余杯子和奶茶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砝码的质量为30g,游码指在4.2g处,剩余杯子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剩=30g+4.2g=34.2g;
(3)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奶茶的体积为20mL,即量筒中奶茶的体积为20cm3,
故奶茶的密度为ρ===1.12g/cm3,
密度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喝掉一部分奶茶后,剩余奶茶的密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1)右;(2)34.2;(3)1.12;不变。
8.为预防新冠肺炎,某同学用密度为0.8g/cm3的纯酒精配制浓度为75%的酒精。他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他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拿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 ,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2)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40 cm3;
(3)再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
62 g;
(4)该同学配制的酒精密度为
0.9 g/cm3。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已配制的酒精中添加适量的
纯酒精 (选填“纯酒精”或“水”)。
【解答】解:(1)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盘,说明此时添加的最小砝码偏大,所以应该拿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
(2)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示数为40mL=40cm3;
(3)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m=50g+10g+2g=62g;
(4)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m=98g﹣62g=36g,
酒精的密度为:ρ===0.9g/cm3,由于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所以需要添加密度小的纯酒精;
故答案为:(1)拿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2)40;(3)62;(4)0.9;纯酒精。
9.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1)小刚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
零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刚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52 g。
(3)小刚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2.6×103 kg/m3。
(4)若小刚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结果偏
大 (选填“大”或“小”)。
(5)小刚又对甲、乙两种物质进行了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则甲、乙两种物质相比, 甲 物质的密度较大。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发现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矿石的质量:m=50g+2g=52g。
(3)矿石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
矿石的密度:ρ===2.6g/cm3=2.6×103kg/m3。
(4)先测量矿石的体积,矿石上会沾有水,导致矿石质量测量值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密度测量值偏大。
(5)由图象知,甲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为1g/cm3,乙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0.5g/cm3,所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左;(2)52;(3)2.6×103;(4)大;(5)甲。
10.小华捡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在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很多,他应该
在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 ;在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他应该
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 ,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边,他应该
减少砝码 。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54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用塑料绳系好零件轻轻放入量筒中,则零件的体积为
20 cm3,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2.7 g/cm3,由此可知小金属可能是
铝 。测量的结果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偏”),原因是
没有考虑塑料绳的体积,导致小金属的体积测量值偏大,密度测量值偏小 。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如图甲,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侧下沉,右侧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调节。
在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很多,说明物体一侧质量很大,所以在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
在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物体一侧质量稍大,所以将游码向右移动,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
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边,说明砝码的一侧质量较大,要减少砝码。
(2)小金属零件的质量m=50g+4g=54g,
小金属零件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
小金属零件的密度ρ===2.7g/cm3,
由于铝的密度等于2.7g/cm3,所以小金属零件可能是铝制的。
塑料绳是有体积的,没有考虑塑料绳的体积,导致小金属零件的体积测量值偏大,密度测量值偏小。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1)水平台;右;在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减少砝码;(2)54;20;2.7;铝;偏小;没有考虑塑料绳的体积,导致小金属的体积测量值偏大,密度测量值偏小;(3)不变。
11.如图1所示,是小明测量开水瓶软木塞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根据实验示意图1和步骤中的标注,将表1格填写完整。
测量值
软木塞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cm3
水和铁块的体积V2/cm3
水、软木塞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
软木的密度ρ木/(kg?m﹣3)
数据
12
40
50
90
0.3×103
(2)考虑到软木塞的吸水性,实际测得密度应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实际密度。
(3)小红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另一个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位置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
④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
⑤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
如表2是小红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物理量
m1/g
V1/cm3
V2/cm3
m2/g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g?cm﹣3
测量值
6
370
400
16
0.15
【解答】解:(1)软木塞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值的质量即m=10g+2g=12g,
从图中读出水的体积为40cm3,水和铁块的总体积为50cm3,水、软木塞和铁块的总体积90cm3,则软木塞的体积V=90cm3﹣50cm3=40cm3,
则软木塞的密度ρ===0.3g/cm3=0.3×103kg/m3;
(2)由于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在测量它的体积时,它会因吸收水而使其体积测量值变小,在质量一定时,体积变小,则密度会变大;
(3)由图知:软木塞与水的总体积V2=400cm3,软木塞与水的总质量m2=10g+5g+1g=16g,
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400cm3﹣370cm3=30cm3,
由于软木塞的质量
m2=6g,则软木塞吸走水的质量m吸=16g﹣6g=10g,
由ρ=可得,软木塞吸走水的体积V吸===10cm3,
则软木塞的体积V木=30cm3+10cm3=40cm3,
干燥软木塞的密度ρ===0.15g/cm3。
故答案为:(1)12;40;50;90;0.3×103;(2)大于;(3)400;16;0.15。
12.小亮学了密度知识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一块漂亮的鹅卵石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调节该天平平衡时,首先应该
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
(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得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
41.6g 。
(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体积时,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你采用的方法是
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之后测得鹅卵石的体积为16mL。
(4)通过计算得到鹅卵石的密度为
2.6 g/cm3。
(5)另一小组的小明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在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略微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一些,如图1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
(6)接下来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是175.6g。
(7)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70 cm3。
(8)矿石的密度是
2.5×103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取出矿石时,矿石上带有一部分水,导致矿石的体积测量值偏大 。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应该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鹅卵石的质量:m=20g+20g+1.6g=41.6g。
(3)用细线拴住鹅卵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体积时,发现鹅卵石上附着有气泡,为了排除气泡,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使气泡排出。
(4)鹅卵石的体积:V=16ml=16cm3;
鹅卵石的密度:ρ===2.6g/cm3;
(5)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略微偏向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一些,说明左边物体重,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7)矿石的体积:V′=200ml﹣130ml=70ml=70cm3;
(8)矿石的密度:ρ′==≈2.5g/cm3=2.5×103kg/m3;
从图A到图B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取出矿石时,矿石上带有一部分水,导致矿石的体积测量值偏大,根据ρ′=可知密度值偏小。
故答案为:(1)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41.6;(3)多次来回拉动细线使鹅卵石在水中上下运动;(4)2.6;(5)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7)70;(8)2.5×103;偏小;取出矿石时,矿石上带有一部分水,导致矿石的体积测量值偏大。
1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将矿石放在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这时应该
C (填字母);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水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126.6 g;
(3)为了测量矿石的体积,他利用一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按如图3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70 cm3,测得矿石密度是
1.81×103 kg/m3;
(4)用该方案测得矿石的密度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偏小 。
【解答】解:(1)指针右偏,说明右盘质量大,应该减砝码;
(2)矿石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所以m矿石=m砝码+m游码=125g+1.6g=126.6g;
(3)由题意知,矿石的体积等于倒入烧杯内水的体积;由图C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0mL,所以原来水的体积为200mL,剩余水的体积为130mL,所以V=V水=200cm3﹣130cm3=70cm3;则ρ=m/V=126.6g/70cm3≈1.81g/cm3=1.81×103kg/m3;(4)当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矿石上会沾有水,所以所测矿石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m/V,测得的矿石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C;(2)126.6;(3)70;1.81×103kg/m3;
(4)偏小。
14.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小浩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进行测量时,他在左盘放好物体,右盘加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该向右移动
游码 直到天平水平平衡。
(2)图乙是小浩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情景,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小石块的密度是
1.45 g/cm3,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0.4 N。(ρ水=1.0×103kg/m3)
(3)若小浩先测出了小石块的体积,再将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再求出小石块的密度。这样会导致测出的小石块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实验中,由于同组的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和小烧杯来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其步骤如下:
A.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0;
B.用天平测出空小烧杯的质量m1;
C.将溢水杯装满水后,将小石块放入溢水杯中,并用小烧杯承接溢出的水;
D.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2。则小石块的密度ρ石= (用所测物理量和ρ水表示)。
【解答】解:(1)小浩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进行测量时,他在左盘放好物体,右盘加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说明砝码质量小于物体质量,需向右移动游码;
(2)由图乙知,小石块的质量为m=55g+3g=58g,小石块的体积为V=90mL﹣50mL=40mL=40cm3,故小石块的密度为ρ===1.45g/cm3,
小石块完全浸没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它自身体积,V排=V=40cm3=4.0×10﹣5m3,
故小石块所受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0×10﹣5m3=0.4N;
(3)小浩先测出了小石块的体积,再将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其质量,由于小石块上沾有水,测出的质量比真实值偏大,故求出的小石块的密度偏大;
(4)物体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故V石=V溢=,
故小石块的密度为ρ石==。
故答案为:(1)游码;(2)1.45;0.4;(3)偏大;(4)。
15.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水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E.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EDCAB 。
(2)为记录实验数据,小明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如下表)。当记录实验数据时,发现表格少设计了一项,该项是
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
次数
金属块质量m/g
量筒内水的体积V水/cm3
金属块的体积V/cm3
金属块的密度ρ/(g?cm﹣3)
(3)当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甲,该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10 cm3,此金属块的密度是
7.2×103 kg/m3。
(4)“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 量筒中的水需能够将金属块完全浸没,浸没后与金属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
(5)实验中,如果小明没有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测量小金属块的质量,再测小金属块的体积。那么他测得的小金属块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测量石块的密度,应先调节天平平衡后测质量,再测水的体积,最后测水和固体的总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E.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即实验步骤的顺序应调整为:EDCAB;
(2)记录实验数据时,表格少设计了一项是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
(3)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为70g,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2g,故金属块的质量为m=70g+2g=72g;
由图可知,水与金属块的总体积为40mL,水的体积为30mL,故石块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金属块的密度ρ===7.2g/cm3=7.2×103kg/m3;
(4)“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量筒中的水需能够将金属块完全浸没,浸没后与金属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5)游码没有调零就调节天平横梁平横,实际上零刻度右移,但是读数时还是按照原来的零刻度读数,质量的测量值偏大,体积不变,则石块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EDCAB;(2)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3)10;7.2×103;(4)量筒中的水需能够将金属块完全浸没,浸没后与金属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5)偏大。
16.小明买了一些土鸡蛋,煮熟以后发现这种鸡蛋蛋黄颜色较深,与普通鸡蛋有所不同,他想知道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帮他将如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零刻线 处,天平稳定后发现指针偏转情况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调节好天平,小明把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鸡蛋的质量为
58 g。
(3)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没过鸡蛋,在液面处作标记1(如图丙①),取出鸡蛋后在液面处作标记2(如图丙②),用量筒向烧杯中加水直到与第一次标记相平(如图丙③),倒入水的体积为50cm3,则小明所测鸡蛋的密度为
1.16×103 kg/m3,这样测得的土鸡蛋的密度值将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动至标尺的零刻线处;
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上翘的方向移动,由图可知天平的左端上翘,则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2)在读数时,天平上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数值即待测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55g,游码对应的数值为3g,则物体的质量为55g+3g=58g;
(3)通过等效替代法可知,倒入水的体积为鸡蛋的体积,为50cm3,通过密度计算公式可知鸡蛋的密度为:
ρ===1.16g/cm3=1.16×103kg/m3;
由于鸡蛋从水中取出时不可避免会沾有一些水,导致倒入水的体积(即鸡蛋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测密度会偏小。
故答案为:(1)零刻线;左;(2)58;(3)1.16×103;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