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
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课文结合材料,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地主也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农民不堪重负,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论文:太平天国运动》
·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原因:
·内因: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大风暴即将来临。
洪秀全
(1814.1~1864.6)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绝望于科举功名。后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基督教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后来,他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组织群众谋起义,与冯云山深入广西,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发展反清力量。
两年多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拜上帝教逐渐形成六人领导核心。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准备: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3、开始: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4、永安建制: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洪秀全分封诸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金田
永安
桂林
长沙
武昌
南京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围困桂林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全州
全州之战
攻占南京
(冯云山战死)
(萧朝贵战死)
(1853年3月)
天王
二、定都天京(逐步进入全盛)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1、1853年,定都天京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核心是绝对平均主义)
绝对的平均主义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旅行。
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
未实施
2、制度建设: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落后的空想性
进步的革命性
产品分配问题: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北伐、西征(1853---1856年)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结果:
意义:
洪秀全相貌复原图
翼王石达开
1、天京事变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三、天京陷落(失败)
原因:
概况:
影响: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
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洪仁玕(干王)
陈玉成(英王)
李秀成(忠王)
《资政新篇》
主张: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
结果:受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评价:是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两役的胜利,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重建领导集团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安庆的陷落使得天京失去了西部屏障,从此太平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后陈玉成被俘。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抵抗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3、安庆陷落
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华尔
前期由外国人组成,美国人华尔任领队。
不久,洋枪队改由中国人为兵,外国人为统领,均使用洋枪洋炮。
1862年9月,华尔在浙江慈溪激战中被太平军击成重伤,不久死去。
英国人查理·乔治·戈登继任洋枪队头目。1864年,进攻金坛,太平军再次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腿部。后在1885年1月26日,被苏丹马赫迪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洋枪队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4、天京陷落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资料1
1853年,英使文翰到天京呈上照会,要求太平天国承认不平等奈约,遭到拒绝。太平天国将领还告诫英使“勿助清兵,勿售鸦片”。
资料2
一家外国商行拟在南京上游的芜湖跟太平天国建立鸦片贸易,派遣鸦片船停留在芜湖六月之久,但没有成功。
资料3
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求见洪秀全,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被洪秀全严辞拒绝。
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农民起义的区别是什么?
1、太平天国运动地位和性质:
对内反抗清政府,对外抵御西方列强
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对象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农民战争得不到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无法克服自己的弱点,就不能不陷于失败。---《近代中国简史》
材料二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镇压下去,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三
太平天国的失败,由于洪、杨的内证。他们为着争权夺位,勾心斗角,弄虚作假,争着把自己扮成上帝的使者,引起流血事件,大损国家元气。这是宗教的狭隘性和虚伪性有以致之。
---《试论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宗教的关系》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启示: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也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1858年
1860年
1856年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
《天津条约》
英、法对中国发动战争
换约受阻,英法再次出兵,攻陷天津、北京。
《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1851年
1853年
1860年
1864年
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失败告终
仿照第二次鸦片战争梳理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
太平军痛击洋枪队,洋枪队的组织者华尔被击毙
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1860年痛击洋枪队---1864年失败
1851—1864,历时14年
北伐西征
军事全盛:
开始:
结束:
初步建立:
正式建立:
转折点: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宗教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其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
B.打击西方列强,进行反帝斗争
C.进行改朝换代,完成民主革命
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
2.广西曾流传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投洪杨去,妹也跟随-路行!”
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A.吴淞口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三元里抗英
A
B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评价近代某文件时说:“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是(
)
A.《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虎门条约》
4.“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孤军作战,意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材料评述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西征
C.太平军北伐
D.天京保卫战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