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6 10:4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①字里行间掺杂着对母亲的
zhì
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感伤不已。②我们写记事文章的时候,③也要记真实的事,忠于自己的感受,落入自己的情感,切记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④”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为赋新词强(   )说愁
zhì(   )爱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掺杂
B.少不更事
C.无病呻吟
D.锤炼
(4)文段中四处标点符号(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分)
A.①
B.②
C.③
D.④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夕阳西下,
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水何澹澹,
_________


_________
《观沧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________

_________

(4)
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

(6)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

(李白《
_________
》)
(7)“
_________
。”公大笑乐。
(《咏雪》)
3.名著阅读。(4分)
(1)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描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官,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
回忆相关情节,说说大圣闯“这场祸”主要指哪些事情。(2分)
(2)《阿长与(山海经》》中,是什么原因使“我”有一时也对阿长“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什么原因又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2分)
4.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活动一:收集友谊名句]
(1)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句。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内容(任选一幅),写出与“友谊”有关的诗句。(连续两句)(2分)
我选第
_________
幅,诗句:
_________

_________

[活动二:开展交友调查]
(2)下面是张华同学做的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中学生交友情况。(2分)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我的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
-
6题。(5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
9题。(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草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遇。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与友期行:
_________
(2)入门不顾:
_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_
(4)尔曹何自远来:
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及事说,诸儿复送至郭外。
9.(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_________
的正面例子。(2分)
(2)除了(1)中的道理,你从甲、乙两文中,还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2分)
阅读下文,完成10
-
12题。(11分)
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你?
①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跨越多个国家,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尔还真找到了不少陌生人“双胞胎”,并为他们拍下照片。这些人并非双胞胎,也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却拥有如同复刻的脸庞。看到这里,你是否也产生了找到另一个自己的冲动?或者开始担心有人会利用自己的“替身”行不轨之事?先别着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②如今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各个领域,从解锁手机到电子支付,全都可以靠刷脸完成,十分方便快捷。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基础上,即使是双胞胎的脸也会存在细微差异,更别说两个只是看起来相似的陌生人。那么,存在与自己大体相似的另一张面孔的概率有多大?
③在获得了来自美国军方数据库的4000张不同面孔后,科学家春根·卢卡斯测量了他们的8项关键面部识别特征,例如双眼或双耳间的距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8个面部特征在两个人脸上完全匹配的概率小于一万亿分之一。而且一张脸上的特征远不止8个,要找到你“完美分身”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④虽然完全“复制粘贴”的长相难以出现,但实际上,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我们不时就能发现两个长相雷同的人,网上也流传着不少和名人撞脸的面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往往只是在整体上给人相像的感觉,如果把细节逐个拆开对比,又会发现不少差异。这是因为大脑在进行面部识别时,并非逐一分开判断细节(比如眉毛的弧度、瞳孔的颜色),而是首先从整体出发,比如发际线轮廓、肤色和五官排布方式,只要大体相近,就能让我们产生“这两个人长得好像”的感觉。接下来大脑才会关注眼睛、嘴巴和鼻子这些局部特征。我们的大脑主要通过棱状回面孔区将各个面部特征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即使一张脸的局部细节发生改变也能被认出来。
⑤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目前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超过50种可能与面部特征有关的基因,比如从眼睛到鼻根的距高等。在有限的基因数量下,理论上只要组合次数足够多,就有可能出现相似的情况。但是一张脸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从五官、肤色到毛发在人群中都有着高度多样性,许多特征的形成也并非由单个基因决定,不仅可能有复杂的基因间相互作用,而且还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⑥总体面言,人脸出现重复的概率是很低的。2014年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显示,我们人类的面部特征相比其他动物具有更高的多样性,而这样的演化结果与“看脸”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紧密相关。
⑦比如企鹅在我们看来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过BBC纪录片的小伙伴就会知道,在企鹅的育儿区聚集着成千上万只企鹅宝宝,它们看起来全都一个样,那如果一只企鹅宝宝混入一大群企鹅中,企鹅谷妈又是如何找到它们的呢?如果靠逐一认脸,估计还没找到宝宝,企鹅爸妈就累坏了,好在它们其实是通过声音来识别彼此的,所以在面部特征上并没有发展得多样化。但人类就不同,面部特征是一般人识别彼此最重要的方式,孩子认爸妈、成年人找伴侣,都离不开“看脸”。而且,相比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手,丰富的面部特征更不容易出现重复,更方便我们对上号。由于面部特征具有遗传性,“看脸”也让我们的祖先能
更准确地识别出自己的亲人或同宗族的成员,对生存更有利。有研究表明,我们对和自己长相相似的人更有好感,认为对方更值得信任,也更具吸引力。
10.本文为什么从一组照片写起?(3分)
11.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语言特点。(4分)
1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脸多样化的原因。(4分)
阅读下文,完成13
-
17题。(18分)
怀念史铁生
李健鸣
①铁生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走的,自那以后,5年了,我从不期待新年的降临,不仅没了迎新的情趣,还会平添伤感和莫名的烦躁,似乎一切都是新年的过错。
②在我和铁生夫妇相识的20年中,曾不知多少次听过“家中的首长要牺牲”的戏言,这句话成为一句笑话,成为一种调侃,也成为一种只可领会的默默庆幸。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束手无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他的意愿:“不要哭啼”,要吹响“节日的号角”…
③铁生大半辈子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但在我所有的朋友中,他应该是最热爱生活,也是最懂情义的。记得他身体还可以的时候,非常喜欢外出。有一次去天津,在闷热的船舱里,他坐在轮椅上近4个小时,朋友们都觉得难以忍受,身体肯定不舒服的他竟连一句诉苦的话都没有。我知道,他完全是出于礼貌,他不想让组织这次活动的朋友感到难堪。有一年夏天,他的一个朋友带他去北京郊外,找了半天也就找到一块带点草的空地。朋友给他吹了一个气垫,他躺在气垫上,望着蓝天,脸上始终带有一种心满意足的表情。我们怕他无趣,就对他说:“去别的地方吧,这里什么也没有,旁边只有一条小沟。”他非但没有流露出扫兴的样子,还连声道:“这里很好,这里很好。“感恩的他从来不会忽视朋友对他的点滴关怀。他对吃也是津津乐道。他爱吃北京的传统小吃,对咖喱饭也不排斥,他常说“生病后味觉也喊弱了”,言下之意就是本可以吃得更多。他有时还会自嘲道:“现如今吃药比吃饭吃得多了。“记得他身体已经很差的时候,还下厨房给大家烙饼。饼烙好了,大家吃得非常香,可
他自己连吃饼的力气都没有了,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先拿毛巾擦了擦额角和脸,毛巾拿开后,只见一脸的疲惫。日子久了,我也渐渐地认识了他过去的一些同学和一起插队的朋友,我发现,他无论身体怎么不舒服,都不会拒绝朋友的造访,对他来说,一个充满友情的世界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美东西。
④当然,铁生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他的作品,特别是他后期写的两本小说:《务虚笔记》和《丁一之旅》。这两部作品在我看来不仅是他创作生涯新的里程碑,也是必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作品。在这两本小说中,他保留了他作品惯有的优美语言和从容节奏,不同的是,他要以一种崭新的方法尝试小说的创作。他故意馨



写“具体

物”和
“讲故事”的手法,而是通过新的手段把自己的回忆、感悟和思考放到作品中,使小说在具有文学性的同时,还增加哲学性。他要求自己的读者必须有思考的能力,并去挑战和培养这种能
力。我不知道铁生创作这两本小说的缘由是什么,有时我会把他的这些创作归结于他对现代艺术的热。…铁生是一个在创新中找到动力的作家,是一个把哲学思考付诸文学语言的作家。
⑤铁生之所以能够在文学创作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和他的爱人希米有很大的关系。学数学出身的希米对哲学和现代物理有很大的兴趣。她爱读书,爱思考,也非常勤快,除了要照顾铁生的衣食住行和自己的工作外,与铁生思想上的交流也成为她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她关心他的写作,是他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与他们俩的交往使我有机会目睹这样的交流。每次我艰难地从北京的西部去到东部,总是能充满喜悦地回到家,因为这样的交流对我来说也是心灵的营养。
⑥一年多以前,希米自己的作品《让“死”活下去》也出版了,这本书记录了生死两地不可逾越的距离所造成的痛苦、思念、疑惑,甚至绝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铁生的思念和爱,正是这本书让她对自己和对爱人都有了一个交代。铁生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估量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无情的摧毁,但她站起来了,因为她深知铁生不希望看到的是这种无谓的沉池,他一定会鼓励她继续走自己的路。她是一只脚患有威疾之人,可这几年她学会了游泳,学会了开车,并已经开始创作。我亲历了她的低谷,也见证了她重新站来的历程,这个娇小女子所做的一切都会让我在感叹之余,获得不少欣慰。我绝对相信,她在迎接一个个
桃的时候,身后都站有铁生。正是在这一对夫妇身上,我看到了生死两地的无情,也看到了生死两地的有情,让人钦佩的有情。
⑦是啊,怀念铁生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力量,一种继续他“写作之夜”的力量,一种超脱生死的力量。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怀念史铁生的?(3分)
14.联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你对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秋天的怀念》)
15.作者怀念史铁生,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他的妻子?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6.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在闷热的船舱里,他坐在轮椅上近4个小时,朋友们都觉得难以忍受,身体肯定不舒服的他竟连一句诉苦的话都没有。
17.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6分)
第三部分(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青年人呵!
青年人!
为着后来的回忆,
只是回顾么?
小心着意地描你现在的图画。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
冰心《繁星》
--
冰心《春水》
读了这两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