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能力测试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能力测试题-2021-2022学年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5 07: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
1.
(
2分
)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生物能影响环境???????????????????????????????????????????B.?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只有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与环境关系不大
2.
(
2分
)
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3.
(
2分
)
沙漠中生物种类稀少;企鹅不能在热带生活;文竹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A.?阳光、水、温度?????????????B.?温度、水、阳光?????????????C.?水、温度、阳光?????????????D.?水、阳光、温度
4.
(
2分
)
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温度???????????????????????????????????????C.?水???????????????????????????????????????D.?空气
5.
(
2分
)
关于食物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在食物链中数量最多
B.?食物链中箭头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C.?“一山不容二虎”说明虎性情孤僻,与食物链没有关系
D.?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的生物能量的10﹣20%
6.
(
2分
)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小麦→田鼠→猫头鹰??????B.?水稻→水蛇→田鼠??????C.?野蘑菇→鹰→野兔??????D.?水稻→食鱼鸟→草鱼
7.
(
2分
)
乌贼能喷出墨汁,逃避敌害,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生物改变环境
8.
(
2分
)
下列各项中,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A.?虎吃野猪???????????????????????????B.?野猪吃蛇???????????????????????????C.?蛇吃蝗虫???????????????????????????D.?蝗虫吃草
9.
(
2分
)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很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把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
A.?温度???????????????????????????????B.?光线???????????????????????????????C.?阳光和温度???????????????????????????????D.?植物种类
10.
(
2分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1.
(
2分
)
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B.?植被破坏?????????????????????????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12.
(
2分
)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13.
(
2分
)
苹果生在北方生长发育良好,而在南方却生长发育不好,影响苹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
14.
(
2分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合作?????????????????????????????????????B.?竞争?????????????????????????????????????C.?寄生?????????????????????????????????????D.?捕食
15.
(
2分
)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坏境相适应的现象是(?

A.?蛾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态成刺?????????????????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
16.
(
2分
)
小薇买来的香蕉放了几天后,开始慢慢长出“黑斑”,出现了腐烂的现象,这与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都不是
17.
(
2分
)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空间.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农田里水稻生活的环境仅由水、空气、土壤、阳光组成??????????
B.?生物依赖环境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或改变环境
C.?生物的保护色是生物环境影响的表现??????????????????
D.?人类是生物圈中比较特殊的生物,能力最强,所有不受环境的影响,可以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18.
(
2分
)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B.?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生物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9.
(
2分
)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活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C.?乙、丙和丁的数量增加??????D.?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20.
(
2分
)
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关系,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表示为(????

A.?甲→乙→丙→???????????????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D.?丁→甲→乙→丙
二、综合题(共4题;共40分)
21.
(
10分
)
牙买加盛产甘蔗,但是鼠害非常严重。当地人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引进了老鼠的天敌——獴(měng)(是一种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没有天敌,獴大量繁殖。虽然老鼠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獴也大量捕食鸟类,从而导致了甘蔗甲虫泛滥成灾,对甘蔗造成严重危害。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甘蔗属于________者,獴属于________者。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这个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4)如果浇灌甘蔗的水源被污染,那么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22.
(
10分
)
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它们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
。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________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
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23.
(
10分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除了图中的生物以外,还应包括________。
(3)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________。
(4)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中蜘蛛最初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这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24.
(
10分
)
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毒杀剂.当DDT进入生物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名称
海水
生物A
生物B
生物C
生物D
生物E
DDT含量(X10﹣6g)
0.00006
0.6
0.006
4
0.08
85.5
(1)一般来说在受DDT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总是比被捕食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高,这是伴随食物链而发生的生物________作用.
(2)该生态系统中的A、B、C、D、E几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请写出它们所组成的食物链: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________?能开始的.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能是生物___?.根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你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可能是生物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0分)
25.
(
10分
)
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对小鱼、螺蛳、小虾等进行下图所示的设置,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
(2)在生态瓶中,所有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________。
(3)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至少写出二个)。
(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________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填字母序号)。
(5)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小鱼、螺蛳、小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其中一个生态瓶中的小虾存活时间最短,用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是________生态瓶(填字母)。
26.
(
10分
)
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鼠妇四处逃窜,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学兴趣小组想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________
(选填“甲”或“乙”或“丙”)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有同学提议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不行?请说明原因。
________
(3)若某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应该____
(请填写正确选项的对应字母)
A.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己经失败
B.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C.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修改实验数据
D.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
(4)如果选择甲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鼠妇:________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人们为了满足基本的食物需求,进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的下降等.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故选: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2.【答案】
B
【解析】【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淡水生态系统
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
3.【答案】
C
【解析】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企鹅可以
说是天生最不怕冷的鸟类。它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达二至三公分,这种特殊的保温设备,使它在摄氏零下六十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而不
能生活在热带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文竹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是因为文竹保水能力较差,放在太阳下因为光照过强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失水较多而萎蔫,影响文竹
生长。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水、温度和光等,如光影响水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温度影响高山上植物的分布。
4.【答案】
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5.【答案】
C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动物和人是消费者,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消费者数量越少,A正确.B、食物链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中箭头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B正确.C、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D正确.故选:C.
【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表示食物链,(表示方法:生产者→消费者),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形成食物网,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6.【答案】
A
【解析】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
A、起点是小麦,属于生产者,终点是猫头鹰,属于消费者,而且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所以是正确选项.
B、起点是水稻,属于生产者,终点是田鼠,属于消费者,但是水稻和水蛇它们之间不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所以为错误项.
C、野蘑菇为真菌,不属于生产者,所以为错误项.
D、起点是水稻,属于生产者,终点是草鱼,属于消费者,但是水稻和食鱼鸟以及食鱼鸟与草鱼它们之间不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所以为错误项.
故选:A.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解答此题.
7.【答案】
A
【解析】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如
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贼遇到天敌难以脱身时会释放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A
【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8.【答案】
D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可因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题干中草属于植物,是生产者;虎、野猪、蛇、老鼠、蝗虫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虎吃野猪、野猪吃蛇、蛇吃蝗虫是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取食关系;而蝗虫吃草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9.【答案】
C
【解析】非生物因素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如果把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形成黑暗环境(夜晚)因此花也会闭合。与白天的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和温度。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阳光和温度。故C符合题意。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0.【答案】
C
【解析】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C符合题意;
D、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11.【答案】
D
【解析】在牧草留种区,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
故答案为:D.
【分析】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12.【答案】
B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13.【答案】
C
【解析】【分析】北方与南方生态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等,苹果是温带水果在北方温度适宜生长得好,南方温度较高不适宜苹果生长,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主要原因温度。
14.【答案】
D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故选:D.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
15.【答案】
B
【解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A、蛾类夜间活动,是受地球自转影响形成的一种昼夜节律,体现了光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候鸟的迁徙,是由于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而产生的季节节律,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山顶的旗形树,主要是常年盛吹定向风形成的,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16.【答案】
B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香蕉上的“黑斑”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
17.【答案】
B
【解析】A、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无机环境)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A错误;
B、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正确;
C、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保护色有利于避过敌人,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的,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
D、尽管人类在生物圈中属于生物圈食物链的末端高级消费者,但是人也受环境影响的,不可以不断从自然界获取资源,D错误.
故选:B.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8.【答案】
D
【解析】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的是生物间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关系。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舍的能量越少,所包括的动物数量越少。
19.【答案】
A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该是: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丁因捕食者增多而数量减少,导致丙增加,所以“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数量增加”,而丁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
20.【答案】
C
【解析】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图中生物的相对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丙、甲、乙、丁,因此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乙→丁。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的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写出食物链: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根据能量的流动的特点,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植物能量最高,数量就最多,其次是草食动物,再其次是肉食动物。
二、综合题
21.【答案】
(1)生产;消费(2)甘蔗→甲虫→鸟→獴或甘蔗→老鼠→獴(3)自动调节(4)獴(5)生物圈
【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甘蔗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獴是动物属于消费者。(2)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图中的甘蔗是生产者,甲虫、老鼠、鸟和獴是消费者;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所以图中有2条食物链:即甘蔗→甲虫→鸟→獴,甘蔗→老鼠→獴。(3)这个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生产必须要遵循生态规律,否则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逐渐积累,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
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獴,因此如果浇灌甘蔗的水源被污染,那么该生态系统中,体内含毒素最多的生物是獴。(5)“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将环境中低浓度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转运和蓄积达到高浓度的能力。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22.【答案】
(1)细菌和真菌;分解者(2)光(3)减少;黑鱼(4)平稳;自动调节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画出的鱼虾和水草,分别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所以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由细菌和真菌充当的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才能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光。
(3)若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此池塘中的食物链为水草→虾→小鱼→黑鱼,所以池塘中的小鱼数量将会变少;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累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黑鱼。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1)细菌和真菌、分解者;(2)光;(3)减少、黑鱼;(4)平稳、自动调节。
【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3.【答案】
(1)太阳能或光能(2)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3)5;草→鼠→蛇或草→食草昆虫→食虫鸟
(4)增多
【解析】(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和具有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和人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图中缺少分解者。(3)图中一共有5条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鼠→蛇。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草→鼠→蛇(或草→食草昆虫→食虫鸟)。(4)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因为鸟和青蛙都以蜘蛛为食,而青蛙又以食草昆虫为食,所以蜘蛛和食草昆虫的量会增加,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24.【答案】
(1)富集(2)B→D→A→C→E(3)太阳;B;E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由表中数据可知,食物链应该是:B→D→A→C→E.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表中的B,即是生产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在此题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为:B→D→A→C→E,E的营养级最高,所以获得的能量就最少,数量也就最少.
故答案为:(1)富集(2)B→D→A→C→E(3)太阳;B;E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富集.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等级越低,数量越多.
(3)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富集.
(4)营养物质和能量会随着食物链逐级减少.
三、实验探究题
25.【答案】
(1)水草(2)太阳(能)(3)阳光、温度(4)A、B(或B、A)(5)D
【解析】(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水草。(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然后沿着食物链流动,所以生物体内能量最终都来自光能。(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4)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就要设置以小虾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因此最好选择A和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5)D生态瓶内消费者数量多,导致水草数量最少,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少,而瓶内消耗的氧气最多,最终缺氧导致小虾死亡。(或二氧化碳过多pH值太低、虾被小鱼捕食、虾缺少食物、环境承载数量有限、虾的竞争能力弱均可)。
【分析】(1)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6.【答案】
(1)乙;光(2)不行,实验不准确,误差较大(3)D(4)水(5)放回大自然
【解析】(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应选择乙装置。(2)不能用1只鼠妇,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3)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是失败的、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都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ABC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次重复实验确认结果是否正确,符合科学探究的要求,D正确。(4)如果选择甲装置进行探究实验,铁盘的一次是干土,另一侧是湿土,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可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