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爱 莲 说
周敦颐
桃源县一中 肖程
世人皆睡我独醒
小荷才露尖尖角
梦
沉鱼大雁
一枝独秀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率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朗诵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正 音
蕃 亵
淤泥 噫
濯 鲜
蔓
fán
yū
xiè
zhuó
xiǎn
yī
màn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人矣:
多
洗涤
亲近而不庄重
很少
当然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看,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是什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是从体态方面来写的
是从香气方面来写的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思考:莲花和君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总结主旨
本文托物言志,作者借 的形象表达了:
的生活态度。
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菊花正衬莲花
牡丹反衬莲花
衬托
衬托
君子
富贵者
隐逸者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莲的名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李清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采莲曲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似清高正直的君子。
我爱 ,因为它 。23.爱莲说
(时间:15分钟 满分: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淤( )泥 洗濯( ) 清涟( )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
2.解释下列加横点词语的意思。(9分)
(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
3.填空。(7分)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4.默写。(8分)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课后强化提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1)自李唐来( ) (2)不蔓不枝(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4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简答。(4分)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2分)
7.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甲)、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犬牙________________
(2)观 _________________
(3)极 ________________
(4)暝 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丙)三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的句子摘写出来。(6分)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三段文字或是写观泉所见,或是写登山,或是写登楼之见,分别寄托了作者不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考题综合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2007·宁德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50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6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4.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9分)
5.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9分)
23.爱莲说
课堂基础巩固练
1.yū zhuú lián yì xiè xiǎn
2.(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
3.(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
4.(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课后强化提升练
1.(1)从 (2)枝蔓 (3)亲近而不庄重 (4)认为
2.D 3.C
4.(1)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莲梗)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5.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托物言志
8.(1)像狗的牙齿那样 (2)景象 (3)尽 (4)昏暗
9.(1)(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的见,一段又看不见。
(2)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3)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0.(甲)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丙)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1.甲文表达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乙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思想感情;丙文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经典考题综合练
1.(1)懈怠,放松;(2)背;(3)同“肢”,肢体;(4)爱好
2.略。(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3.余/因得/遍观群书。
4.(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5.略。点拨: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