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件+测试):强项令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件+测试):强项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5 09:30:43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强项令
范 晔
1、熟练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2.理清“董宣执法”的情节过程。
3.学习用人物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对表现人物品格的作用。
4、了解有关董宣的故事,学习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学习目标
课文内容及结构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课文记叙的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躲在公主家中。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伺公主带着家奴出门,驻车扣马,“格杀”公主家奴。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箠杀”董宣。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光武帝依然强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最后光武帝明白了个中的道理,重赏了董宣。董宣死后,光武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二千石官员的礼节安葬了他。
课文共两个自然段。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
第二部分: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试一试
翻译课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嗑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
大家一起来巩固:
翻译课文
(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当即命令:“硬脖子县令出去!”赏赐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 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龙”。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便赏赐(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1、读懂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 )的故事,表现了他( )的精神。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表现了他( )的品质。
(2)、课文第一自然段又是怎样具体记叙“董宣执法”的呢?试理清事件的情节过程。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一起来
二、细读――品味
1、文中“大言数主之失”,你认为公主有什么过失?(用原文回答)
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2、表现董宣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是哪句话?体现他性格倔强的是哪句话?董宣为什么被称为“强项令”?试着从文中找出依据。(提示: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A、“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
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B、“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C、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我最棒
3、“由是搏击豪强莫不战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是侧面描写,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谣
来突出董萱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
方政治清平 。
4、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课文两个自然段分别属于什
么描写?这样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品质得到全面
展现
如果说第一段(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是正面
写董宣,为课文的重点内容,那么第二段(记叙董宣去
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则是侧面写董宣,为课文的次要
内容。由此不难看出,课文虽然不长,但很注意主次协,
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情景再现!
说出董宣数落公主的场景对话和语气
场景一:格杀家奴
有一天,湖阳公主带着这个杀人恶奴出行,在大街上被董宣派出去的人发现。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杀人犯跟着公主的车马队伍走,无法下手。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万寿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______问道 :“….. ”
董宣上前施礼,_____说 “……..”
湖阳公主一听董宣向她要人,仰起睑,____说:……………………………….?” 这时,董宣又______地说:“……………………….”然后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恶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正法。
我来试试
场景二:据理痛陈
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怒形于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视公主,这不等于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他对光武帝叩头说:“请允许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处死我吧!”光武帝十分______,便说:“你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说!”董宣这时___________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汉室再次出现中兴的喜人局面。没想到今天却_____________!我真不明白,你口口声声说____________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___________,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棒打鞭抽,我自寻一死就是了。”
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 “……………” 董宣_____________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
场外音: 光武帝从心眼里喜欢董宣那股子执法如山、宁折不弯的虎气、牛劲儿。为了对他嘉奖和鼓励,他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30万赏钱。董宣把这一笔赏金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整个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怯他的。经过治理,洛阳的社会秩序得到好转。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桴鼓不鸣董少平。”桴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平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四、辨别―积累——练习
1、一词多义

因匿公主家 因格杀之

大言数主之失 有小麦数斛

流血被面 唯见布被覆尸

而以奴骖乘 敝车一乘
2、体会文中词语古今异义
① 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今义:
② 文叔为白衣时 古义: 今义:
③ 妻子对哭 古义: 今义:
想一想,做一做
4、后特征为洛阳令 古义: 今义: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A、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B、天子不与白衣同。
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C、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陛下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思维拓展
1、从光武帝的言行中,你认为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
是个能听取正确意见,勇于改过,较为英明的君王。
2、董宣以死进言得到了皇帝的敬重,有人认为他的做法过于极端,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谈谈你对这事的看法。
我同意第二种看法,董宣为官清正廉明、公道正派、执法如山,深得百姓拥戴。他以死进言,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他不惧权贵,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精神在当今法制社会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光武帝改变主意,敕免董宣并
说“强项令出!——重赏董宣。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你怎样看待光武帝的变化?
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董宣秉公执法、维护皇权的精诚之心征
服了他。
光武帝是个怎样的君主?
光武帝刘秀是一个明辨是非通达理智的君王
2、从湖阳公主包庇家奴的行为,以及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当
时社会的法制状况有什么看法?(提示: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
与“执法”不同。
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
非,应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及
“执法”不同,应该树立现代法制观念,同时通过本文学习,
争做知法、守法的合格中学生。
总结一下吧
通过本文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
董宣是一个
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为官清廉,奉公克己人.26.强项令
积累应用
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大言数主之失 ;2.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3.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4.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5.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6.乃驻车叩马
7.宣悉以班诸吏 8.诏遣使者临视
解释下列多义词
1.因 因匿公主家 因格杀之
2.令 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令小黄门持之
3.数 大言数主之失 有大麦数斛
4.被 流血被面 唯见布被覆尸
5以 将何以理天下乎? 葬以大夫礼
6乘 而以奴骖乘 敝车一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古今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
1. 使宣叩头谢主 古义: 今义:
2. 文叔为白衣时 古义: 今义:
3. 由是搏击豪强 古义: 今义:
4. 妻子对哭 古义: 今义:
翻译下列句子:
1. 大言数主之失
2. 愿乞一言而死
3. 威不能行一令乎?
4. 枹鼓不鸣董少平
五.下列句子主要分为三类:A.表示判断;B.表示承接上文省略;C.表示从现代汉语习惯上看,前后成分倒装。 请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情况,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 2. 在县五年。 ( )
3. 将何以理天下乎? ( ) 4. 宣悉以班诸吏 ( )
六.《强项令》选自《 》,作者 是南朝宋 家。
理解分析
熟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根据你对课文情节的把握,试用自己的话填写下列内容。
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事件起因是
事件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公主家奴;事件的高潮是
;事件的结局是 。
三.本文重点叙述了董宣 之事,以及面对皇威痛陈 的重要性,宁死不向公主 的故事。表现了董宣 、 的精神。
四.从描写人物的角度看,课文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五.古人写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1.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 因敕:“强项令出!”
感悟探究
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些变化?
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拓展迁移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戴胄执法
有诈伪者事泄(干的坏事败露),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指唐太宗)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流放),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帝曰:“卿自守法,而令我失信邪?”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若顺忿违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帝曰:“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臣不敢亏法 2.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臣窃为陛下惜之 4. 是示天下以不信
二、翻译下列句子
卿欲卖狱乎?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法有所失,公能正之
朕下敕不首者死
本文与课文的内容均涉及了权与法的问题。在捍卫国法的问题上,戴胄的做法与董宣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四、同是皇帝,文中的唐太宗与课文中的光武帝在对待执法严明的臣子的态度上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
一.1.列举罪状或过失。2.打死。3.盖,覆盖。4.按,撑。5.妻子和儿子。6.停留;拉住,勒住。7.全部。8.察看。
二.1.因为;于是 2.县令;命令 3.列举罪状或过失;几,几个 4.盖,覆盖;被子 5.拿,凭着;按 6.驾车;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译为辆。
三.1.认错;感谢 2.平民,百姓;白色的衣服 3.捕捉,打击;奋力斗拿和冲击 4.妻子和儿女;男女二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四.1.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2.希望乞求说一句话之后再死。3.威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4.使鸣冤之鼓不再响的人是董少平。
五.1.A 2. B 3.C 4.B
六.《后汉书》 范晔 史学家
理解分析
一.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了人,躲在公主家中。洛阳令董宣秉公执法,伺公主带着家奴出门,驻车扣马,“格杀”公主家奴。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要“菙杀”董宣。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光武帝依然强迫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最后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董宣死后,光武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二千石官员的礼节安葬了他。
二.起因: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藏匿公主家,吏不能得。高潮: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欲菙杀董宣,董宣痛陈“格杀”家奴之因,光武帝仍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三.“格杀”罪犯公主家奴之事。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叩头谢罪;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四.从侧面描写人物,对第一段的正面描写作了必要的补充,进一步表明主人公秉公执法,公正廉洁的品格,突出了他的事迹对人们的影响。
五.1.“据”和“终”两字生动地表现了董宣认为自己严格执法没有错,坚持真理,不肯违心向公主认错的铮铮铁骨。2.“强项”即硬脖子。这是光武帝对董宣的称呼,也是在董宣始终不肯向错误低头,不肯向公主违心认错之后对董宣的再认识,肯定了董宣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对他的高度评价。(这一部分答题,意思对即可。)
感悟探究
一.光武帝先前听信公主告状的一面之词,认为董宣敢冒犯公主,以下犯上,感到皇家尊严受到侵犯,勃然大怒,当即要菙杀董宣。董宣痛陈格杀罪犯公主家奴理由之后,愤而以头撞柱欲自杀,光武帝虽然感到董宣有理,但面子上仍然要维护皇家尊严,仍然要求董宣向公主认错;最后董宣宁死不从,终于使他明白个中道理,从国家利益考虑,他转而重赏董宣。光武帝的这些变化说明了在权与法的天平上,法最终还是战胜强权。另一方面在对待涉及违法的强权面前,秉公执法者工作难度大,阻力重重,有时为了维护国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本文看,光武帝的可贵之处在于最终能够从国家利益出发,改正自己的错误,肯定了董宣执法的正确性,重赏董宣,实际也是为秉公执法者撑腰做主。(意思对即可)
二.此题答案不唯一。要点如下:古代执法方式与现代不同,古代法规执法程序比较简单。董宣不经审判就“格杀”罪犯,在古代,在当时非常情况下是行得通的,何况董宣是在“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之后执行的实际上也近似于审判。现代法规详细,规章严明,执法者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事,有利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意思对即可)。
拓展迁移
一.1.损害 2.克制 3.惋惜 4.这是
二.1.你难道要用断案做交易吗?2.法律是来向天下人公布的。3.今后法纪上如果有什么偏颇,你一定会纠正的。4.我曾经下令,不自首的犯人一律处死。
三.相同之处:均能够做到不畏强权,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最后均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肯定与支持。不同之处:戴胄主要是抗言直谏,据理力争,以理服人;董宣则是先道明事情原委,后以死明志,表明自己宁死不屈,捍卫法纪的决心。
四.相同点:起先都想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想以皇权强迫臣子屈从自己的权威,后经过臣子据理力争,最终理解了臣子并转而支持执法者,维护了法律尊严。不同点:唐太宗虽然有怒色,但最终能克制自己,承认法律是“布大信于天下”的事情。光武帝起先不问青红皂白便欲菙杀董宣,直到董宣痛陈理由,以死抗争后,虽然有所退让但顾及皇家尊严仍以强权迫使臣子就范,在董宣宁死不从之后方才明白个中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