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黄 瓷 瓶 ,
口 儿 小 ,
打 破 瓷 瓶 口,
挖 出 红 珠 宝。
外面杏黄衣,
姐妹抱一起,
打开仔细看,
都是一瓣瓣。
猜一猜:
小小坛子,
装满饺子,
吃掉饺子,
吐出珠子。
石 榴
郭沫若
执教:晋江市延初级中学 邓鹰
季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抗战期间 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盎然
忍俊不禁 丰腴
金罍 安普剌
犀利 玛瑙
辟易
yán
jué
jí
àng
jīn
yú
léi
lá
xī
nǎo
bì
生字:
找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柔媚:
陆离:
犀利:
丰腴:
忍俊不禁:
盎然:
潜溢:
默读课文,想一想: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石榴
石榴
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
花朵
果实
引出
描写
喜爱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枝
叶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风度兼备 兼长去短)
(完美)
外形美
花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兼长去短、完美)
花朵:
色彩:
深红色
陆离
华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骨朵-花:
变化: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形态: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花-果:
色彩:
红-黄-锈彩
形变:
安普剌-金罍
花
内在美
果实
最可爱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外在美)
花朵:
色彩:
深红色
陆离
华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内在美)
骨朵-花:
变化: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形态: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花-果:
色彩:
红-黄-锈彩
形变:
安普剌-金罍
果实:
样子:
破口大笑
形色:
透明的皓齿
花
思考:
1.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
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衬托
2.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紧 张、热 烈、急 促
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
相关背景:
3.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的描写,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作业:
1.生字。
2.词语。
3.预习《群鹤》。
安普剌
ampulla
罍(共44张PPT)
桥 梁 远 景 图
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男,中共党员,江苏省镇江市人。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1921年回到祖国,先后主持设计和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民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近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并担任中外专家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并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主持修撰了《中国古代桥梁史》。他还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
人物介绍
桥梁远景图
“远景”是将来的景象,发展的趋势。
“图”是蓝图之意。
本文要说明的是桥梁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读出下列词语:
承(chéng)载(zài)
颠(diān)簸(bǒ)
袖(xiù)珍(zhēn)
桥(qiáo)墩(dūn)
缆(lǎn)索(suǒ)
小(xiǎo)巧(qiǎo)玲(líng)珑(lóng)
水(shuǐ)涨(zhǎng)船(chuán)高(gāo)
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朗读体会红色字体的作用
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现在造桥的费用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
这高低当然不能相差过多,以免行车困难。
这种袖珍桥也许是用一种极轻极软、强度又极高的塑料,……
这样的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
学法:说明文段意的概括往往与中心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如果要概括说明文的段意,首先的思路就是找到中心句.
全文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叙述桥梁的重要性和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3—13段):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
第二部分第一层(3—4段):再次强调桥梁的重要性。
第二层(5—8段):将来的桥随着科技和新材料的运用,会造得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
第三层(9—13段):突破了现有桥梁的结构和造型,对将来的桥作了更大胆的设想。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抓住每段话的中心句)
桥梁的重要性和基本结构(1--2)
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3--13)
1.再次强调桥梁的重要性 (3、4)
2.将来造桥的变化(5----8)
3.将来桥的设想(9----13)
问题:课文首先用那个神话故事引出说明对象——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鹊桥引出说明对象—桥.
既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想象力.
牛郎织女鹊桥会
★第3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桥是什么?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打比方
问题:
桥是什么?
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桥?
打比方
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作者设想的未来的桥有哪些变化
(1)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
(2)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
(3)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
(4)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那桥的形态又会有哪些变化
(5)将来一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桥.
(6)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
桥梁远景图
将
来
的
桥
梁
又快又好
很 低
弯曲的桥
便 宜
无 墩
小巧轻便
美 丽
浮 墩
无梁飞渡
作者所构想的未来桥梁有哪些特点?
快、好
便宜
美
低
没桥墩
浮
小、轻便
无梁飞渡
南京长江大桥
像南京长江大桥这样大的工程,要造好几年。
造得又快又好
几个月就可以造好;
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
拼装起来。
造得很便宜
高分子新材料,重量轻而强度高;
自动化制造桥梁构件;
桥墩的水下工程用机器人操作;
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
电脑控制机具进行架桥。
造得很美
构件柔和
可以搭配各种姿态
各有不同的色彩
造得很低
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制成
桥上有自动远距控制的设备
讨论并画出未来的桥梁远景图,思考其优点体现在哪里?
未来的桥梁具有什么特征?
n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n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可以让桥墩浮在水中;
n将来的桥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可以弯曲的;
n将来也会有很小很轻便的桥,可以随身携带;
n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
郑州黄河铁路桥
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3公里,河中有很多桥墩。
作比较
思考:
对未来的轮船、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展开想象。
练习
一、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义。 ⑴远景: ⑵潜力: ⑶小巧玲珑: ⑷望洋兴叹: 二、作者在说明桥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具体分析。 三、说说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
练习答案
一、⑴未来发展的情景。⑵潜藏着还没有发掘出来的能力。⑶体积小样式精美。⑷望着海洋无法通过而无可奈何地叹息。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桥与板凳相类比来说明桥的结构;还运用了分类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桥梁、桥墩、基础三要素 三、将会有可以弯曲的桥、很小很轻便的桥、无梁飞渡的桥。
1.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谁能结合课文中的实例来说一说
2.谁能使用某一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你周围的事物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1.下定义
2. 举例子
3. 列数字
4. 打比 方
5. 作比较
6. 分类别
7. 画图表 等等.
作者的哪些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钱塘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上海南浦大桥
英国福思桥 建于1880-1890年,是桥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桥早已渡过百年,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桥梁开始的象征。
世界上最著名的悬索桥
金
门
大
桥
船只通过时,桥身会打开成“八”字状。
伦
敦
塔
桥
日 本 明 石 海 大 桥
(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
世界第一钢拱桥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美好设想,老师更希望有一座”心灵”之桥架在你我之间,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作业设计:
1)我也能用”__是什么 不过是_______.”这种形式来造句.(提示:要用上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使所要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2)以”_____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
(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样作业)
1、查阅、收集桥梁方面的资料
2、自学“方法技能”,学习复述课文
3、展开合理想象,设计一种将来的轮船、汽车、飞机、火车等,写成片段
课后作业:18.桥梁远景图
自主积累
一、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意义。
⑴远景:
⑵潜力:
⑶小巧玲珑:
⑷望洋兴叹: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三、作者在说明桥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并具体分析。
答。
四、说说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
答:
能力训练
五、阅读下面各段,回答后面问题。
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里有很多桥墩。但到将来,像这样的长桥,或者更长的桥,如果有需要的话,只要一个桥孔,就可以跨过江了。江中没有桥墩,对于过船、过水,当然好得多。这样长跨度的桥,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适宜于跨海。
将来在很深的水里造桥,不必把桥墩沉到江底,而把桥墩做成空心的箱子,让它浮在水中。桥上无车时,它就浮得高些,桥上有车时,它就浮得低些。这些高低当然不能相差过多,以免行车困难。同时,还要把各孔桥梁,从桥的这一头到桥的那一头,牢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桥梁成为一体,车在上面走,不致颠簸不稳。
1.选段中加点的“一定”、“约”两个词能不能省去,为什么?
答:
2.第一段中运用了哪能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3.试归纳选文的中心与层意。
答:
开放拓展
六、认真阅读选文,完成后边各题。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 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_
参考答案:
自主积累:一、⑴未来发展的情景。⑵潜藏着还没有发掘出来的能力。⑶体积小样式精美。⑷望着海洋无法通过而无可奈何地叹息。二、D 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桥与板凳相类比来说明桥的结构;还运用了分类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桥梁、桥墩、基础三要素 四、将会有可以弯曲的桥、很小很轻便的桥、无梁飞渡的桥。能力训练:五、1.不能省去。“一定”表示将来肯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而“约”表明三公里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如果省去,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了。2.运用了举例子和例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举黄河铁路桥的例子,来说明将来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的远景,运用列数字说明桥的长度,这样起到了具体准确说明事物的作用。3.选文的中心是:将来一定会有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一层(1段):介绍江中没有桥墩的大桥。二层(2段):介绍桥墩浮在水中的大桥。开放拓展:六、1.“沙漠明珠”月牙泉面临干涸危险(或“月牙泉有消失的危险”或相近的表述)2.第一,在上游修建水库造成河流相继断流,使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地下水超采严重。3.这一段的表达作用是用数据表明月牙泉面积不断缩小,水位不断下降(或其他概括的准确的表述)4.如果按这样的速度继续下降,不出10年,月牙泉就可能彻底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5.约5公里 数十米 40毫米左右 2480多毫米。6.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因为有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而不干涸(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1. 石榴
编写:刘天勤
知识盘点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金罍 奇崛 犀利
丰腴 辟易 枯瘠
2.辨字组词。
辫( ) 琢( )
辨( ) 啄( )
剌( ) 掘( )
刺( ) 崛( )
3.试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忍俊不禁——
争妍斗艳——
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⑴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⑵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5.下列句中所用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A.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约的仙乐,冉冉向远方飘去。
B.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大伞。
C.说到这里,教室里成了开了锅的水。
D.水藻真绿,把终年储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郭沫若写的一篇有名的作品,立意深刻,文彩斐然。
B.本文创作之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C.从课文来看,石榴成熟于五月,这时很多树木都不再争妍斗艳了。
D.石榴花有单瓣和双瓣之分,是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7.你觉得下边这句话有毛病吗?如果有,请提出修改意见。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阅读在线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 )而不( ),( )而不( ),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 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8.在第二段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9.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叫拟人。下列句子就用了拟人的方法,试将它与括号中的句子做比较,体会课文里这样写的好处。
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张了起来。
(如果改成比喻句:“太阳越来越厉害,树冠长得像伞盖一样。”)
10.把能够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打上浪线。
11.这几段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的描绘。找出描写石榴枝干、叶片、和花的特征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枝干:
叶片:
花:
12.课文写得很生动,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很多拟人句和比喻句,你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也写几个拟人句和比喻句吗?最好能用上你在本课学到的词语。
阅读《爬上窗台的绿色》,回答下列问题。(2004年盐城市中考题)
① 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 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 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 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 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想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下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 若是在晌午呢,前提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 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选自2003年第11期《中华散文》,有改动)
13.根据文意的理解,第2段和第7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什么?
(1)“惟一心愿”
(2)“简洁纯真的心愿”
14.细读第5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
(2) 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答: 。
15.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
16.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
(1) 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
答:
(2) “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答: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 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深长。
C. 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 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序,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18.这篇散文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来丰富“绿色”的内涵,来揭示“绿色”的精神。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上面题目涉及的语句除外),作一点具体分析。
个性点击
19.假若你是手抄报的编辑,请你为你的报纸下面引用的两段材料加上几句精当的“编后语”。
A.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引自《中学生知识画报》)
B.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引自《中国国防报》)
《石榴》 1、léi jué xī yú bì jí 2、(略) 3、(略) 4、(1)不能去掉,“最”强调了“可爱”的程度。(2)不能去掉,“可”在这里是“岂”的意思,表示反诘,有强调的意思。5、D(拟人)6、C 7、有。将“地……来”删掉即可。8、(略) 9、原句是比喻兼拟人,改后变成了单纯的比喻,失去了原文所具有的鲜活形象和富有动感的表达效果。10、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11、(略) 12、(略)13、(1)(绿色)用自己积极蓬勃的生命,让人心情爽快。 (2)(绿色)爬上窗台。14、(1)示例: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2)以此说明自然不是冷漠无情的。 或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 15、反衬了(来自黄瓜和莓豆的 )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16、(1)①积极蓬勃 ②坚强向上 ③ 奉献 ④执著追求 ⑤ 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 答对其中的两点即可(2)(略) 17、D 18、能就某一点举例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19、如: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爱护他们吧,那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