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
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设问
反问)句,对这两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小女孩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
B.“终于”说明小女孩实在受不了寒冷的天气,不得不抽出一根火柴来暖和一下。
C.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幻想得到食物,因此擦燃了一根火柴。
2.用“﹏﹏﹏”画出选文中写小女孩想象的句子,我们在朗读描写小女孩想象画面的句子时,应该用
的语气。
3.阅读选文,我们会发现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从中可以看出她对温暖的___________;接着,为擦不擦火柴而___________;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___________;最后,为火柴的熄灭而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她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__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__人们说__谁也不知道__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__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__
1.给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小女孩的幻想________是美好的,________这个幻想是不能实现的,________她幻想的地方实际上不存在,________她只能活活冻死街头。
3.小女孩渴望留住奶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的。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
)
黑暗—(
)
微弱—(
)
2.仿照画“
”的句子,用上加点的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画“﹏﹏﹏”的句子时,要读出(
)的语气。
A.焦急不安
B.激动愤怒
C.喜悦欢快
D.悲伤难过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从“赶紧”“一大把”可以感受到,小女孩想把奶奶留住的心情非常____________。联系课文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要把奶奶留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时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第一个指的是_______,第二个指的是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据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1.下面对词语理解有误的是(?
?)
A.包裹:包,包扎
B.舒展:伸展,不蜷缩;舒畅,舒适
C.拂动:轻轻地吹。
2.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根据种子的经历,可以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B.第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一颗种子长成了大树。
C.第4-7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树想能跑来跑去,被农夫砍倒,做成了推车;第8、9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手推车老了,被做成了一把椅子。
D.第10-12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农夫的儿子把椅子拆了,做成了地板。
3.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是______,生动地写出了种子在不同的阶段的_____。(
)
A.心理描写;不同想法
B.语言描写;不同想法
C.感觉描写;心里的想法
六、课内阅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1.用“——”画出描写椅子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2.椅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一天,一个农夫背(bēi
bèi)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解释词语:
花了好些日子。
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树为什么向农夫拂动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练习。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
彼得·弗雷特不甘心落空,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
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1.用“√”画出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河畔(bàn
pàn)整个(zhěn
zhěnɡ)
的确(de
dí)即将(jí
jì)
松软(ruǎn
yuǎn)
冲刷(shā
shuā)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希望(
)
即将(
)
肥沃(
)
美丽(
)
3.补充完整下面的词语。
(
)拥而至
一无所(
)
埋(
)苦干
(
)盆大雨
若有所(
)
4.从“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可以看出彼得明白了什么道理?
九、课内阅读。
在牛肚子里旅行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让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
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
)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
)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起来大声(?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睛:“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红头的心情变化:害怕——
——
——
。(??
?)
A.高兴、紧张、悲哀
B.紧张、悲哀、高兴
C.悲哀、紧张、高兴
2.给文中括号选择合适的动词,从这些词我们可以体会到(???
)
A.蹦、摔、爬、喊;青头当时的着急及对红头的关爱。
B.蹦、爬、摔、喊;红头当时非常的着急和害怕
C.蹦、摔、喊、爬;青头当时关键的心情及对红头的关心
3.从文中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
?)
A.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B.青头不讲情义
C.青头只为个人安危着想
4.文中加横线的自然段主要说的是(???
)
A.红头遇到了非常大的危险。
B.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告诉红头躲过危险的办法。
C.红头遇到了危险,青头也没想出帮助的好办法。
十、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
)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
)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起来大声(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把下列动词填到合适的括号里。
摔
蹦
喊
爬
2.根据句子的意思从选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3.课文通过对话表达了青头和红头的心情。读画“ ”的句子时要用(?
)的语气。
(填序号)
A.安慰
B.焦急
C.自豪
D.悲伤
4.下列对青头的言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头对红头说的话是青头随便说的,对红头没有什么作用。
B.青头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青头的不自量力。
C.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可以用“谁怎么样”和“谁在干什么”,有结果的话还可以说清楚结果怎么样。请你用这样的方法概括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
)
急忙(
)
2.根据解释找到文段中相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
(2)一滚;一转。形容动作灵活迅速。(
)
3.红头是怎样被大黄牛吃进肚子里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
4.红头被大黄牛吃进肚子里,它的心情是(
)的,青头的心情是(
)的。
A.高兴
B.焦急
C.害怕
十二、课内阅读。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1.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说的?请你用“——”画出相关句子。
2.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象一下,红头得救后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内阅读。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们争先恐后地搬运粮食的原因是(???
)
A.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B.想尽快把奶酪搬回去,这样大家好一起分着吃。
C.蚂蚁们非常爱劳动,都不会偷懒。
2.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是蚂蚁队长在_______、_______。(???
)
A.动作描写;布置任务、制定规则
B.语言描写;布置任务、宣布纪律
C.神态描写;布置任务、制定规则
3.文中“七上八下”所在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写出了面对这点奶酪渣蚂蚁队长_______,想不出_______。(???
)
A.心理活动描写;左右为难;好办法
B.神态描写;左右为难;该怎么办
C.心理活动描写;非常想吃;怎么才能吃到
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短文中的蚂蚁们非常团结,齐心协力地搬运粮食。
B.蚂蚁们有着非常强的纪律,但蚂蚁队长除外,他一直想着怎么偷嘴。
C.蚂蚁队长虽然有过怕浪费,想自己吃掉奶酪渣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用勇气战胜了奶酪的诱惑,表现出了作为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也赢得了蚂蚁们的敬佩。
十四、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请你用“——”在选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课内阅读。
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1.解释词语:
七上八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七上八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课内阅读。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句话。这句话在段中的作用是(_____)
A.承上启下 B.概括和总述 C.归纳和总结
2.“诱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中具体描写奶酪诱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最后一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蚂蚁们有( )。(多项选择)
A.坚强的毅力
B.严格的纪律
C.大公无私
参考答案
一、1.设问
C
2.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满足、喜悦
3.
渴望
犹豫
喜悦
失望
二、1.“
。”
。
,
,
。
2.
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3.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4.句子里有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三、1.
寒冷
光明(或明亮)
强烈
2.她站在讲台上,是那么美丽,那么自信。
3.A
4.
迫切、强烈
因为小女孩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关爱和温暖,奶奶是唯一爱她的人,她希望慈爱的奶奶能留在她身边,给她关爱,给她温暖,给她幸福。
四、1.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上。
2.说明了小女孩是在幻想出来的幸福与欢乐的场景中死去的,幻象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3.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
小女孩死了就不用面对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五、1.C
2.ABCD
3.A
六、1.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
2.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3.它又可以在阳光下静静地呼吸空气,这种感受与“一棵树”时的情境是大体一致的。
七、1.背(bēi)
2.用的意思
3.引起农夫注意,让农夫把自己砍倒,以便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八、1.pàn√
zhěnɡ√
dí√
jí√
ruǎn√
shuā√
2.渴望
将要
肥美
漂亮
3.
蜂
获
埋
倾
悟
4.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善于思考。
九、1.B
2.A
3.A
4.B
十、1.蹦
摔
爬
喊
2.大吃一惊
3.B
4.C
5.青头不顾个人安危告诉红头躲过危险的方法。
十一、1.忽然
连忙
2.大吃一惊
一骨碌
3.红头是在大黄牛吃草时被它卷到嘴里的。
4.
C
B
十二、1.当然有用……你一定能出来的。
2.我感受到了它对朋友真挚的爱。
3.谢谢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你的鼓励,我一定会死在牛肚子里。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永远都不要分开。
十三、1.A
2.B
3.A
4.B
十四、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十五、1.形容心神不定。
2.因为想不出好办法解决掉下的奶酪渣。
十六、1.
一
B
2.
对人有吸引力。
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3.A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