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探西方民主政治之路
一
探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二
探有限君主权利时代——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
探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民主的含义
民主——Democracy,希腊语,
“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
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
课前预习,梳理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国家/地区
政体
机构
前8世纪
-前27年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
雅典
斯巴达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5-15世纪
中古时期
西欧
法国
英国
17世纪以来
近代以来
英国
美国
法国
时间
国家/地区
政体
机构
前8世纪
-前27年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
雅典
直接民主制
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陪审法庭
斯巴达
寡头制
公民大会、长老会、监察官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贵族共和制
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罗马帝国
君主制/帝制
元首独裁
5-15世纪
中古时期
西欧
封君封臣制、王权与教权并立
法国
等级君主制
国王、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城市市民)
英国
议会君主制
17世纪以来
近代以来
英国
君主立宪制
国王、议会、首相、内阁
美国
总统共和制
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法国
议会共和制
总统、议会
一、探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毗邻三洲
汲取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形成自身独特文化
海岸曲折
港口众多
发展航海事业
海外贸易海外殖民
山岭沟壑的地形
耕地少,
人地矛盾
海外贸易频繁
开拓进取
独立思考
自由平等
城邦国家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雅典
斯巴达
(一)
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是以一个城市或者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1)公民:
城邦的主人,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把未成年人、妇女、奴隶、外邦人排除在外)
权利:直接参与城邦政治,公民享有充分的行政、司法等政治权利。
(2)公民大会:
起源于公元前11~前9世纪的荷马时代,当时称人民大会。由王或议事会召集,全体成年男子(战时全体战士)参加,讨论、决定部落各项重大问题。通常用举手或喊声表决。城邦建立后,希腊多数城邦都设立此类大会。
一、探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可划分为五种类型。
贵族制:由贵族集体领导,权力受公民大会制约。
民主制:人民集体享有主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寡头制:由少数贵族领导,公民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处于次要地位。
僭主制:依靠武力或非法手段夺取政权,无视公民大会,但往往取悦于平民,有利于向民主制转变。
君主制:君主终身世袭,独掌大权,但形式上保留公民大会。
古希腊大大小小上百个城邦无论属于何种政体,都有着很强的共性,即都有公民大会,公民的权利和地位处处可见,这就是公民政治。
类型
各自特点
相同点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
贵族议会掌权,公民权较少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
君主个人掌权,公民权很少
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权力
贵族制
民主制
君主制
寡头制
僭主制
城邦公民或多或少
享有政治权利
1、城邦国家:是以一个城市或者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公元前6世纪形成;雅典和斯巴达是杰出代表。
2、城邦公民:
⑴范围: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压迫。
⑵地位: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希腊的公民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和士兵,他们的政治地位源自其军事和经济上的重要性
3、城邦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性,但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雅典和斯巴达分别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代表
两支交战前夕的重装步兵
一、探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
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
BC8世纪
贵族制取代君主制,准备条件
BC6世纪初
梭伦改革
奠定基础
BC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BC5世纪
伯里克利时期黄金时代
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
大会
全体公民参加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官员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各机构的成员
陪审
法庭
抽签产生
负责各种诉讼(陪审员达6000人)
日常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探究一
雅典的民主制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推行的保障有哪些?
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一切职司个人都不得连任;一切职司的任期都是短暂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特点
人民主权
公民掌握国家政权(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
集体领导
少数服从多数
轮番而治
公民既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
法律至上
公民内部平等
城邦至上
个人自由屈从于集体
材料一
“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
,……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库朗热《古代城邦》
材料二
梭伦时期
,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
,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
,不加入任何一方者
,将失去公民权利”。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雅典·民主制
探究一
雅典的民主制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推行的保障有哪些?
保障
直接民主
辩论、陶片放逐法
公民意识
公民观念
权力制约
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保障民主实施
物质保障
观剧津贴
制度优点
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
制度弊病
是依此法作出的判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而公民的情绪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励波动不定。雅典民主政治后期,党派斗争频繁尖锐,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越来越失去了维护民主秩序的作用,相反,加剧了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陶片放逐法
斯巴达·寡头制
在希腊的古典时代,斯巴达多以寡头政治代表的身份出现于希腊世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此接近,(他说)“有些人说过,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他们推崇斯巴达人的政体,是因为这种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
——摘编自晏绍祥《古典斯巴达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因素》
寡头政治(oligarchy)是一种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利有效地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
监察官制度也确实维护了城邦的一致,人民由于能分享最高官职而心满意足,其结果当然有益于城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特点: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
探究二
完成表格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斯巴达人的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议
监察官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大会
全体公民参加
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国王
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力
长老会议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监察官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材料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探究三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的战败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局限性:民主范围狭小,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参政方式简朴,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国家管理权,不考虑胜任公职所需要的德行和才智,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并且,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成为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材料一
在公民大会上,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代写上阿利斯提德自己的姓名投上票柜,阿利斯提德哭笑不得问为什么要放逐他。那个人回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都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二
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有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拓展: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轮流坐庄
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人民主权
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
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
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
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权力制约
三权分立
史料1: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据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史料2:(议事会)议员的任命有两大特色:村社代表制和抽签选举。村社代表制,具体就是将议事会的500个议席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139个村社.
----崔丽娜《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任命和运作》
探究: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
材料1:(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在希腊的古典时代,斯巴达多以寡头政治代表的身份出现于希腊世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此接近,(他说)“有些人说过,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他们推崇斯巴达人的政体,是因为这种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国王代表君主政体,长老会代表寡头政体,而监察官代表民主政体。因为监察官是从人民中选举出来的……”——摘编自晏绍祥《古典斯巴达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因素》
相同:都实行过寡头政治;都实行民主选举和分权制等,具有民主精神;公民参政;都有益于城邦的发展。(任答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不同: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或斯巴达实行混合政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贵族几乎垄断斯巴达一切国家实权。(4分)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探西方民主政治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城(前8C)
罗马共和国(前509年)
称霸地中海(前2C)
罗马帝国(前27年)
帝国分裂(395年)
西罗马灭亡(476年)
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
(二)罗马政治制度
君主制
贵族共和制
帝制(元首制
君主制)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职责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一共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
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谈判,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罗马共和国
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制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古代民主与管理》
探究四
完成表格内容,并概括罗马共和政体的特点。
特点:1.具有浓厚的寡头政治特征
罗马共和国
特点:2.混合政体,分权制衡
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如都存在公民大会、官员都由选举产生等
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同:
异:
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共和制;
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探究五
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有何异同?
国家机构构成
皇帝(元首)、元老院等
主要机构权力
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政治体制
君主政体——元首制
古罗马的元首制,是拉丁文Principate此一政治制度的中文翻译。Principate源自于Princeps--直译为第一公民。由这位第一公民来领导国家的制度,就称为元首制。在罗马史的划分上,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7年,终止于公元287年。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虽然屋大维声称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像皇帝一样行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探究六
相较于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
君主集权,
实行独裁统治
(雅典议事会)议员的任命有两大特色:村社代表制和抽签选举。村社代表制,具体就是将议事会的500个议席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139个村社。
——崔丽娜《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任命和运作》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为了防止专制独裁,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具有否决权。每逢危机发生时,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作为独裁官,全权解决处理危机事件,称为狄克推多。独裁官拥有最高统制权,但在危机结束后即卸职,任职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施治生《古代民主与管理》
比例代表制
最高官员选举产生
任期制
权力制衡
协商制度
探究七
古希腊、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本质上: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探有限君主权利时代——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结合纲要知识回答:
1
中古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2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3
封君与封臣的纽带是什么?
5——15世纪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土地;
权利和义务相对;
不可越级管理;
二、探有限君主权利时代——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2)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
"丕平献土"
: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求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当众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当时最有实力者与最有名望者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从而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
特点:
1.以封土为纽带
2.具有契约关系
3.双向权利义务
4.层级间相对独立
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
形成了政教分离的二元体制。
由普遍的封君封臣关系而导致的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是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阐释教皇地位和权力时宣称:“一切王侯应仅向教皇一人行吻足礼。......他(教皇)有(上帝)所赋予废黜帝王之权。.......他有权解除人民向违反正义的统治者之效忠誓约。”
——吕嘉《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欧洲的分裂割据状态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冲突不断。
探究八
封君封臣制度和二元体制下的欧洲存在什么问题?
“中古城市中,(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之间的分化对峙)基本的趋势则是“愈来愈往国家(世俗政治权力)与教会分离以及教会支配领域愈来愈具自主性的方向推进。”
——韦伯
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1268—1314),法国卡佩王朝国王,在世时已获得“美男子腓力”的美誉。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统一法国,但在诸侯顽强抵抗、英国干涉的情况下成果有限。他为了有足够财力支持战争,没收了法国教会财产并强征十一税,因此与教皇发生冲突。1309年他派兵将当时的教皇绑架到法国,软禁于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此后一百年间,教皇一职持续由法国的傀儡担任,教皇国从此由盛转衰。史称此一事件为“阿维尼翁之囚”,而没有了教皇约束的意大利,则开始了文艺复兴的时代。为了支持同教皇的斗争,腓力四世于1302年召开了三级会议,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腓力四世入选影响世界的100位帝王排行榜。
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2、标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成的三级会议(1302年)。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3、影响: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2、标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成的三级会议(1302年)。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3、影响: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在法国旧制度中,三级会议(法文:états
généraux;英文:Estates-General
或
States-General
)指的是法国全国人民的代表应国王的召集而举行的会议。参加者有教士、贵族以及其他民众(称为第三等级)这三个等级的代表。会议通常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开,因此是不定期的。三级会议是作为君主制度的一个补充而出现的。当时它对君主的制约作用是有限的。16世纪以后,君权达到顶峰,三级会议已经形同虚设,几乎被人遗忘。然而,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原则后来证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纪短暂断续的存在,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了伏笔
法国·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英国·议会君主制
1、《大宪章》
(1)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2)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教俗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材料一:(14)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吴于廣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材料二:大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
,它居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探究
《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体现在哪些地方,目的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传统?
体现:限制国王的军事权、司法权和随意征税的权利。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传统:王在法下
英国·议会君主制
2、议会制的形成和发展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1264年和1265年,
英国两次召开议会,其中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中外历史纲要(下)P17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大宪章》和议会......这两件事的意义在于:它们被后来的人视为国民自由的起源,而自由作为一个原则,则是现代世界所最珍视的原则之一。英国的自由根植于深厚的传统之中......“自由”的传统是由贵族开创的,他们为维护封建权利而与国王进行的斗争,成为后人争取“自由”的先声。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1、帝国崛起:中古初期,德意志王权一度强大。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强盛时,领土主要包括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等地。
2、帝国分裂:
(1)诸侯独立:历代君主热衷向意大利扩张,并与罗马教皇发生冲突,与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城市也纷争不断。皇帝把主要力量用于控制意大利,忽视了对德意志本身的治理,导致国内封建主势力不断壮大,很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
(2)分裂加剧:14世纪中期,德国七大诸侯取得了选举皇帝的权力,分裂进一步加剧,意大利等地也逐渐脱离皇帝控制。
3、帝国结束: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以德意志地区为主战场,战后帝国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帝国成为松散的联合体。1806年,帝国正式被废止。
11—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
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和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
治。这些共和国发展起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
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选帝侯制度
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意味着贵族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封建政府为了维持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奖励工商业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这在客观上对处于幼稚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二、探有限君主权利时代——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因:
①根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政治: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③思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④主要:社会矛盾尖锐激化。(确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过程和方式:
1、确立: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选民长期仅占人口的很少比例,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2、完善: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三)典型:其中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和法国共和制最为典型。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典型:其中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和法国共和制最为典型。
(四)
主要特征: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基本特点:人民权利、法律至上、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政治。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五)影响:
①使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代议制不断健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③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探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内阁(首相)
君主
上院(贵族院)
议会
下院(平民院)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力转移
解散议会
监督
负责
多数组阁
任命世袭
权力转移,形式任命
提请国王
选民选举
王权至上→议会至上
基本特点
①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制合一。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
③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
④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首脑是首相。
材料:(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德]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斗争的原因及影响。(6分)
“新的斗争”指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增强。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评价:
①积极: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幵启了英国议会改革的先例、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
②局限: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限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选举权扩大
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1689年)
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
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1867年)
成年男性公民(1885年)
年满30岁的妇女(1918年)
年满21岁的妇女(1928年)
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男女(1969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完善: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先后进行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联邦法院(司法权)
(1)联邦制
①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2)三权分立原则
②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
美国·总统共和制
【名家评史】
【观点】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思考:1787年宪法中体现了哪些妥协?
(1)中央和地方:规定联邦政府是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仍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
(2)大州与小州:参议员各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取,协调了大小州的矛盾。
(3)南方与北方: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黑人按3/5折算入人口总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北矛盾。
美国·总统共和制
此后,美国国会陆续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完善1787年宪法;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历经200余年的变革,美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笫一部成文宪法,它确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开创了世界的先例,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未解决。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②局限: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法国·议会共和制
1、艰难历程
2、确立——1875年宪法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从材料可以得出法国共和制的那些信息?
①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属总统和议会,体现分权制衡。
②总统权力较大,说明保皇派实力强大。
③共和的确立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产物。
④国家权力中心是议会。
三、探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参议院
众议院
任命内阁总理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总统
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法国·议会共和制
公民选举
内阁(行政权)
议会(立法权)
总统(行政权)
项
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任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元首的实权
无(统而不治)
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有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总理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中多数党派领袖担任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参众两院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
议会
国会
参众两院与总统共同享有
探究:比较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
异同
探究:英、美、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的这种“均衡”的具体体现。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英国: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均衡——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分)
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均衡——三权独立平等,但彼此制约,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3分)
法国:总统和议会的均衡——总统掌握行政大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众议院有权推翻内阁,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3分)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官暴力执法致死
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评价
(1)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
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经过19-
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2)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名义上人民享有广泛、平等的民主权利,但实际上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种表面上的平等往往为实质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为事实上的不
平等所取代,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
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等。
时间
国家/地区
政体
前8世纪
-前27年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
雅典
直接民主制
斯巴达
寡头制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贵族共和制
罗马帝国
君主制/帝制
5-15世纪
中古时期
西欧
封君封臣制、王权与教权并立
法国
等级君主制
英国
议会君主制
17世纪以来
近代以来
英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总统共和制
法国
议会共和制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民主
民主制度
专制制度
间接民主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1、
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是一个
、
、
的过程,它既是
的结果,更是
的结果,这一过程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逆转。
3、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出
性与
性,这是由于
决定的。
4、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带有局限性,是
的民主,同时分权制衡也会影响
。
归纳:资产阶级代议制
政治民主化
曲折
长期
反复
民主政治力量斗争
资本主义发展
统一
多样
各国国情
资产阶级
行政效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