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5 11: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设计者:
单位:
审核者: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了解市民阶层的形成概况;知道大学兴起的概况。2、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3、城市兴起以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了解大学的兴起使欧洲的教育出现新的变化,被认为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重点:中世纪的城市和欧洲早期的大学。
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重点分析:与同时代的乡村不同,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本身表明了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新的阶级产生。从而造成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变化,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大。难点分析:历史年代久,地域差异大,对于此知识点较为陌生。部分学生不会使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程要求:●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趣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课时目标:掌握城市重兴的史实,了解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的过程;知道城市居民的身份,以及身份的变化;知道大学兴起的。设计意图:教师高屋建瓴从重难点分析、课标要求、课时目标三个维度来分析,把握教学重难点。
备注
一、教学导入师生谈话: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牛津大学的图片,并提问:牛津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历史悠久的大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课前师生谈话
2.学生谈谈当今教育的发展3.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二、教学探究第一学程:整体感知,把握基础知识学习任务:根据预设问题,进行学习并解答主问题1:知识点一:1.阅读教材P42的第1段,思考:城市兴起的背景是什么?2.阅读教材P43第1段的内容,思考:城市为什么要要求自治?取得自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3.阅读教材P43第2段的内容,思考:取得自由的城市有什么特征?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知识点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1.阅读教材P43、P44的第1、2段内容,思考:城市的基本居民由哪些人组成?他们是如何而来的?怎样取得市民的身份?他们各自从事什么职业?早期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知识点三 大学的兴起1.阅读课本P44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大学的兴起是“最美好的花朵”?2.阅读课本P45第1段的内容,思考:大学的自治体现在哪些方面?3.阅读课本P45第2段的内容,思考:大学的课程设置有哪些?这种课程设置说明了什么?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1)快速浏览教材,自主学习。
(2)按预设题目自主学习。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主问题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梳理,分类和总结,夯实了基础。主问题1预设答案:知识点一:(1)从10世纪起,西欧经济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兴起。(2)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在自由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特许状”。知识点二: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在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知识点三:(1)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这一现象就像美好的花朵。(2)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3)基础课程:中世纪大学生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再学习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总结:国王这样做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值得注意的是,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第二学程:探究解疑,知识内化学习任务:分析材料,对比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主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4万人左右,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超过5万人的城市屈指可数。而中国开封有一百五十万人,超过二十万人口的有六个,十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十多个。材料二
北宋时,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说明什么?
材料四
在11至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如法国的琅城……
材料五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2)材料四反映了中古的西欧城市具有怎样的特点?(3)根据材料五分析,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1.根据预设问题,自主探究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2)汇总意见。组内核对对事件的概括,对原因的探究。(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3-4人小组,3号说,2号补充,1号梳理归纳,和同学们进行互动,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补充吗?谢谢我接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一定要有互动交流主问题2预设答案:(1)①城市规模大;
纸币产生;?
海外贸易兴盛
②宋代商业繁荣。 (2)
拥有自治权(3)①地位:经济中心②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教师小结: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宋代城市规模更大、更繁荣;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市民阶级后来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主问题2设计意图:依据所学知识把握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与中国最早的城市做比较,并全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并使中外历史完成有效的联系和结合。第三学程: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链接中考,当堂达标
主问题3:
1.在法国一个叫作琅城的城市,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1~12世纪的(  )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
D.琅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的城市2、“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已不受国王管辖C.空气比较清新
D.相对独立和自治3、“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已不受国王管辖C.空气比较清新
D.相对独立和自治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根据学习,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完成预设的问题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相互补充。(2)汇总意见。(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3-4人小组,3号说,2号补充,1号梳理归纳,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主问题3预设答案:
1、B
2、D
3、D主问题3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两个学程已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个学程是链接中考,学以致用三、教学总结城市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的一个重大的现象,城市出现了,从而出现了城市居民,再进一步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西欧正朝着近代的历史逐步迈进。
四、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表示城市与大学的关系,中世纪的城市孕育的大学,从以上的学习内容当中学生可以得知中世纪的城市孕育了大学,而大学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六、课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