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件+教案):纸船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教学资料】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课件+教案):纸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5 17:11:19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纸船 泰戈尔
平远县东石中学 陈云冬
故事播放
泰戈尔: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读出重音
读出感情
停顿恰当
读准字音
1、诗人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么?梦想什么?
2、末句的“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期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期望“黎明开的花能被带到岸上”;期望“天上的船能和我的船比赛”,诗人梦想睡仙坐在船里。
(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是希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又或许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一帆风顺。)
朗读比赛
1、读音准确、清楚;高低、轻重、快慢、节奏处理
恰当。
2、流畅自然,抑扬顿挫, 表情达意自然贴切。
朗读标准:
诗歌鉴赏
1、诗人写“纸船”到底为了表现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童真稚趣)
2、请细细品味这首诗,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来,能说说原因吗?
(通过儿童的童真稚趣,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
如果你也有一艘载满梦的船,你将放进怎样的梦?不妨把你的梦想用几句话写出来。
拓展延伸
思 考
1、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诗人不押韵,不讲线索,而是以奇特的想法来组成全诗。
写作特点:
2、语言朴素,以朴实的语言写出了童真童趣。
纸 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八,二十七,一九二三太平洋舟中
迁移欣赏
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冰心含着热泪,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
寄托思念,排解忧伤
托物言志
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两首诗比较:
泰戈尔的诗:抒发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希望得到友情,歌颂友谊。
冰心的诗:抒发对母亲和祖国的爱和思念之情。“纸船”向征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
课后作业
以“我的希望”或“如果”为 题,展开大胆的想象,试着写一首小诗。
我就是我,
我有我的见解!寻找生活中的童真
---童话单元之前的准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纸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学生们寻找已渐失去的童真,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回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2、感悟诗中天真离奇的想象,儿童的童真雅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难点
.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中的童真雅趣。
◆教学突破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学过程为启发方式展开问题——诱导思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探究互动——拓展文本创新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诗歌《纸船》朗读带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朗读诗歌。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2、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3、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摘自冯骥才《趣说散文》
你怎么理解这几句话?它们分别提示了散文、小说、诗歌的哪些特点?(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 教师简单小结:
1、散文是很自然的,就是平常生活中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2、小说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扣人心弦的。
3、诗歌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甚至有些夸张,很浪漫。
二、关于作家作品
泰戈尔(1861~1941年)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出生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自幼多才多艺,才华超人,12岁就开始写诗。在6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诗歌上千首,中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200多篇,戏剧38部,还有许多有关哲学、文学、政治的论文及回忆录、书简、游记等。此外,他还创作了2700余幅画,1200余首歌词,并亲自为其中大多数歌词谱了曲。现在印度的国歌《印度的命运之神》就是他的佳作。
《纸船》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名作,由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译成中文。这首诗语言质朴而优美,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心理与想像,其中透露出来的童真以及儿童对远方世界的憧憬,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成为泰戈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三、指导朗读诗歌
1、配乐范读。
2、请几位同学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介,提出朗诵的方法。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轻松愉快充满欣喜。
3、几位同学分别朗诵,不断完善朗诵效果。
4、集体朗读
四、赏析诗歌
1、为什么要放纸船在水中?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希望了解未了解的世界,也希望未了解的世界中的人了解我。
1~3句写出儿童对远方的憧憬、对交流的渴望以及对神秘事物的向往,诗句中“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的溪中,想让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这天真的举动显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逻辑,作者抓住了“我”的这一举动,将一个小小的心灵巧妙地呈现了出来。
2、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每天”,“急流”说明什么?
“每天”二字,这说明这种行为并非偶一为之,而是常常去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的憧憬与向往有多深。
3、为什么要在船上放上小花?
满载着“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平安到达不知名的地方,捎去美好的祝福,画面多么浪漫而神秘,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小船上,看着它慢慢地漂远,希望到夜里纸船能把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这朴素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了“我”对这些花的关切、珍惜之情。
4、更奇特的带有儿童心理特征的想象是什么呢?
“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白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百帆……同我的船比赛”
诗的第4~6句描写的是希望,我”仰望天空,看到了天上小朵的云,由此产生了奇妙的联想:“我”把天上小朵的云看成鼓着风的白帆,最奇特的是“我”还想像天上有游伴把它们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这一想像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使天上玄妙的世界接近了大地,而地上的世界又恍惚是在天上,天与地在这一瞬间被拉近了,此时天光水色、白云纸船交织在一起,而“我”则陶醉在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也是一个可以让读者的想像自由翱翔的空间。
5、诗的第7~8句写的是“我”的梦幻。此时的小主人公已经入睡了,脸埋在手臂里,但他在睡梦中又看到了纸船。这只梦幻中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而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带着装满梦的篮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梦中的梦,诗人在这里又翻出了一层转折,这梦中的梦盛放在篮子之中,与睡仙一起乘坐纸船远去,他们要去哪里呢 “我”没有说出,诗人也没有点明,但重要的或许不是要到哪里去,而是这种要到哪里去的憧憬,这是一个儿童的幻想,象征着他小小的心灵对成长的渴望,对远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全诗在这里结束,表达了作者对这幼小而纯真的心灵的默默祝福。
6、《纸船》小结
主题:充满童心童趣,表达对儿童的热爱与赞美。
特色:童稚的想象,纯真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
(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儿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一贯关注的爱与美的主题。这赤子之心的纯真表现,能唤醒读者心中的温情。贯穿全诗的一个意象是纸船,全诗以放纸船开始,以在梦中见到纸船结束,中间则是放纸船时的情景与联想。纸船在这里既是小主人公的小小寄托,也隐喻着通往外界与未来的媒介,小主人公正是在与纸船的关联中表现出了他的好奇与纯真。整首诗自然、纯朴而优美,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这从诗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也可以体会出来,如溪、村庄、园中、秀利花等等,这些自然或与自然较为接近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氛围,它们与天真的小主人公,与放纸船的稚气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和谐中将主题凸现了出来。)
四、本课小结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