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创新设计
张国生
一.以音乐和电影导入
一上课,我让学生听一首乐曲——送别(《城南旧事》插曲):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听一会,我请大家跟着唱,而且我也唱。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大家处在一种欢乐、融洽的气氛中。毋庸讳言,现在多数老师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中没有兴趣、欢乐可言,也大大影响教学效率。而这样欢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我特别注意营造的。
然后屏幕上打出了电影《城南旧事》宣传画和剧照,我接着介绍:根据名小说改编,作者是林海音。10岁的沈洁出演小英子,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接着,我简介小说《城南旧事》:
林海音在北平(北京)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发表于1960年的小说《城南旧事》,是她追忆北平生活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感触,以在北平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带有自传色彩,由《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既独立又连贯的短篇组成。小说借一个童稚未消的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和审视发生在她周围的事、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使人感到真实又充满情趣……
现在,我们就学习这个小说的节选《爸爸的花儿落了》。
应该说,歌曲和电影比我们的语文课和语文课本更有吸引力,这样由唱歌到电影,再由小说原著到课文,就是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这一课的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这样做,就是为了“激发、唤醒和鼓舞”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以培养“情商”主导阅读
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商是第一重要的,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更有重大影响,它决定人一生的成就,当然也决定现在语文成绩的好坏和语文能力的高低。教育心理学家还认为,智商,基本上是先天的,后天很难改变;而情商,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培养情商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发现,《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培养情商的好教材,所以这一课就以培养“情商”为主导。这样安排不但新颖,也对同学们有吸引力。具体安排如下:
先在屏幕上打出一则“小知识”——情商:
大家都希望自己智商高一些,智商高,意味着聪明。但教育与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在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只占20%,而情商占80%。
情商,指的是理解别人感情的能力和调控自己感情的能力。
然后告诉大家: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特别有利于培养情商……下列题目的完成,就需要一定的情商,并且提高你的情商,如果你答对了,就说明你情商较高。答题的过程,也就是提高情商的过程。
我设计的阅读题是:
1.“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这是一种暗示,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而爸爸有一句话也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以看作是爸爸的“遗嘱”,是哪句?
答案: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没有爸爸——双关。
2. 英子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爸爸哑着嗓子,拉起英子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爸爸为什么“笑笑说” ?笑,一般是因为高兴、愉快,但这里是一种高兴的、愉快的笑吗?
答案:绝不是高兴的、愉快的笑。爸爸担心,英子知道了自己病危的实情,会影响他毕业典礼时的表现,因此强忍着自己的病痛,故意装出笑模样。
3. 英子说,“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这是为什么?答对了,也说明你情商高。
答案:爸爸在临去世前,内心有强烈的感情激荡,情不自抑地要流泪。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为了不影响女儿的情绪,他“把脸转向墙那边”……
此时老师评:英子去医院看爸爸时,其实是爸爸生命的最后一天,也是肉体和精神最痛苦的时候。“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这是英子能看到和听到的;其实还有他看不到和听不到的其他痛苦。但是,爸爸此时更关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和生命,而是英子第二天在学校参加毕业典礼代表同学们发言时的情绪和表现,是英子今后的前程,包括能不能“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所以他忍着肉体和精神的巨大痛苦,装出“轻松”的样子,装出笑的模样,嘱咐英子:①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②明天要早起,可不能迟到!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情商!
4.“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英子想逃学,爸爸打她,是不是说明爸爸脾气粗暴,不爱自己的女儿?
答案:不。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不让她逃学,是想培养她一种精神,一种意志,实际上也是培养她调控自己感情和行为的能力——情商(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情商”这个词)。严在其外,爱在其中,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5.英子情商很高——理解了爸爸的用心,明白这是一种“严厉的爱”,并把理解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标志是——
答案: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6.英子回家时见到什么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对此英子是怎样应对的?(答案略)
7.“……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英子意识到爸爸的辞世,没有号啕大哭,却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为什么?
答案: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应当像“大人”一样,所以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极其难得的情商啊!
此时老师再评论:十一二岁,别人可能正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此时失去爸爸,可能要用泪水尽情释放自己的悲痛。但英子在得知爸爸辞世时,不但没有号啕大哭,却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这说明她既善于理解别人的感情,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具有难得的情商!也说明她确实已经“长大”,表现的像个“大人”,甚至比许多大人更有理智!林海音(英子)后来能有那么高的成就,靠的就是这难能可贵的情商。
8.归纳:①课文哪些事例表现了爸爸对英子的爱?②英子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姑娘,课文中哪些事例说明英子理解爸爸对她的爱并调控了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答案略)
9.像这样富有情商,充满美好亲情的事,在你的生活中发现过吗?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大家说了不少这样的例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女同学说,她的妈妈经常对她“撒谎”——每当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的时候,妈妈总是叫我多吃,而她不吃。如果你劝她吃,她总说我不爱吃,或者吃不惯那个味……起初不懂事,以为妈妈真是如此,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一种深深的母爱。于是我也故意“撒谎”:我可不能吃了,我怕长胖,一个女孩子家胖墩墩的多难看啊!或者说:哎呀,不行!海鲜吃多了脸上要长痘痘的,我们班的谁谁谁就是吃多了海鲜,结果脸上长了那么多痘痘——其实咱们班没有谁因为吃海鲜长痘痘,是我编出来吓唬她的。
三.别开生面的“主人论坛”和“e海扬帆”
我们的“大语文教育”实验,特别重视下面三点:①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因为这是创造的开端。②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主人意识。③注意知识的开拓与视野的扩展。因此这一课阅读后,我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质疑和探究——你对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特别是无疑之疑?你对这一课还有什么见解,包括与老师不同的“另类”见解?请在“主人论坛”中展示你的思想、知识和文采。
这往往是语文课最出彩的时候。请看我教学实录的片段:
生:我觉得课文下面一段又具体又真切,还有老北京的风情:“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特别是“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
师:是的,这属于细节描写,好的细节确实使文章真切生动。
生:爸爸让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不说“交给柜台里的营业员”,而说“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小日本”是蔑称。他们侵占我们的国土,屠杀我们的人民,英子和他爸爸都恨他们,所以用蔑称。
师:对,用词,要考虑词语的“感彩”。
生:我感觉这一段写得很真实,很有老北京的味儿。例如要去正金银行,写钱数要用大写。
生:英子的爸爸处处注意对英子的教育,他让英子去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意图就是让她“闯练闯练”,尽快“长大”。这也是一种教育。
生:课文写,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兰姨娘”和“那个四眼狗”是什么人?他们上马车是去干什么?还有“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怎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呢?
师:这就不能告诉你了,保密!要想知道,请去读《城南旧事》,其中有一节就叫“兰姨娘”。
生:先告诉一点点呗!
师:告诉你一点点:这是几个很有趣、很有那个时代风情的人物,其中蹲在草里的那个人是个小偷。
生:英子为什么和小偷来往?
师:再多告诉,不利于你形成探究精神。但我给你提供一个网络链接,你去“e海扬帆”:①林海音主页;②人民教育出版社/林海音专集;③《城南旧事》网上阅读。
……
生:我发表点“另类”见解。课文写“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刚才老师说,‘长大之后,就再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了,要担当起大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英子怕长大。”但我觉得不可怕,我觉得当学生是最苦的。我们的家长下班后没作业,除了做做家务,晚上可以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而我们回家后还要做作业、复习、预习,每天都要学习到十一二点……我觉得大人倒是没有多少忧虑,而我们忧虑最多:忧虑考试分数低,排名靠后丢人;忧虑犯纪律,忧虑扣班级的分;忧虑升不了重点;又不挣钱,还忧虑没钱花……所以我特别盼望长大,而且一点也不怕长大……
于是同学们分成了两派:许多同学深表赞同,认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是不理解父母,不了解父母。两派争论十分激烈……
看着同学们争论,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标志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在争论中,他们的视野得以扩展,思维得以发展,口才文才得以提高,课文也理解得更加透彻。我还暗自得意:学生争论激烈,是因为老师“激发、唤醒和鼓舞”的成功。《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
教师寄语: 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
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
父亲是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父亲对“我”的深情。
2、学习本文的插叙手法。
3、理解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头、主题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学生随声歌唱)
这是一首告别的歌,这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城南旧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一段画面,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知文意。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积累以下词语。
多媒体显示:
⑴ 辨读音:
肿胀(zhànɡ) 叮嘱(zhǔ) 皱眉 (zhòu)
骊歌(lí) 雇(gù) 花圃 (pǔ)
⑵ 辨字形:
玉 zān(簪)花 鸡毛 dǎn(掸)子 气 xiū xiū(咻咻)
2、学生大声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对文章圈点勾画,找出记叙的要素,理 清文章的思路。
3、教师选三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三、品味鉴赏,美点寻踪
4、精读课文,以文章留给自己的最初印象为话题,同桌之间交流阅读体验,然后选几位同学面向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5、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6、 重点品读“我”赖床迟到一事,其中表现了爸爸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7、 请筛选小说中“爸爸”的语言,试品析它们表明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深情。
四、赏析文章的结构美
8、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的,文章采用了插叙的手法,仔细读文章,看看文章中过去的事情是如何引出来的。
9、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花”?写“花”有什么作用?
10、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对此进行分析。
11、本文原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课文结尾重现了这句话。试结合全文进行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已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五、感受父爱,理解父爱
12、教师要求学生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题发言:(要求体现父爱的纯朴真挚)
(1)、说说我爸爸。
(2)、爸爸的名言(即爸爸的话对你的触动最大,影响最大,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父爱无言。
(4)、倔强害苦了我或“都是________惹的祸”。
六、拓展创新
13、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学习运用插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眼前事、回忆事相交织,因事及人或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皆可。
七、当堂达标
(一)、基础知识题
15、给加粗的字注音。
衣襟( ) 掸子( ) 骊歌( ) 花圃( )
蒲公英( ) 玉簪花( ) 廊檐( ) 挪窝儿( )
16、在书写有误的汉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⑴ 静默 藤条 雨蓬 遮盖 ( )
⑵ 寄款 辨论 抽搭 茉莉 ( )
⑶ 肿胀 白暑 灌水 蹲下 ( )
⑷ 赖惰 踢拖 包袱 石榴 ( )
17、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这段话中的词语。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骊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零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下列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汉字。
带 戴 缘 原
⑴ ( )在我衣袖上的三道杠,( )给我无尽的遐想,它让我记起了第一次( )上红领巾,老师( )着我们宣誓的情景。
⑵ 不知( )起于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出于什么( )原因,班上的男孩们爱上了写小说,而( )先爱踢足球则似乎与他们( )分已尽,再也不见踪影。
(二)、阅读测试题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抱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最怕被同学耻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1)、 写出选文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说说“我”挨打前的流泪,挨打时的哭号,在课堂上差点儿流出泪来,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文中记叙的事情表现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 )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 )催着自己(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为什么呀( )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⑴ 给第1段在括号内加上标点。
⑵ 本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⑶ 文段中有两处伏笔暗示爸爸病情严重,将要离开人世,请用“ ”把这两处划出来。
⑷ 联系课文,说说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答案
4、情感美 结构美 语言美
5、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6、 从爸爸不让“我”上学迟到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爸爸多年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对子女真诚的爱。孩子赖床逃学,“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头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这确是够狠的了。但出人意外,在“我”上学之后,爸爸竟到学校看“我”来了,“我走出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夹花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个可亲可敬的“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父亲
7、 爸爸的语言有以下几句,如:
①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②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表明爸爸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
8、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作者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讲话,我们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一事;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里有现实,有回忆,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9、有关花的材料摘录如下:小说开头写道: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小说中间写道:爸爸是多么喜欢花。……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小说的末尾写道: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看着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样写,使作品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发展。花的败落,暗示父亲已不在人间。
10、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爸爸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内心极度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也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11、从“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等句子可以看出:“我”已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懂事了。英子在毕业时成为优秀学生,代表同学们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她确实已经长大了。
“当堂达标”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5、Jīn dǎn lí pǔ pú zān yán nuó
16、⑴ 蓬──篷
⑵ 辨──辩
⑶ 暑──薯
⑷ 赖──懒
17、骊歌:告别的歌。
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知交:知已的朋友。
零落:指朋友各奔东西,散布在各地。
18、⑴ 戴 带 戴 带 ⑵ 缘 原 原 缘
(二)、阅读测试题
19、⑴ 时间:一天早晨。
地点:家里和学校。
人物:“我”和爸爸。
起因:“我”赖床不起,想逃学。
经过:“我”被痛打,不得不赶到学校去。
结果:“我”认识了错误,理解了父爱。
⑵ 挨打前,“我”因爸爸严厉得不近人情而流泪;挨打时,“我”因疼痛而哭号;在课堂上,“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爸爸深深的爱,差点儿又流下泪来。
⑶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在他表面的严厉中有着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
⑷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0、⑴ ! ! ── , , , ?
⑵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城南旧事 晓云
⑶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⑷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持,战胜困难。很重感情,为弟弟被日本人害死而吐血;特别有爱心,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